说明
1.0 概述
1.1 背景
随着无锡市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已初步构建成以内环与放射线为城市主骨架的道路系统。但是,与之配套的安全设施及智能设施却存在着设计不规范、系统性较差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率,更影响了无锡做为一经济、旅游大市的城市形象。
一般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墩、警示桩、黄闪警示灯、缓冲减速带等道路配套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智能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电子、电视监控、交通诱导屏、停车诱导屏、测速仪、交通流量采集、道路治安卡口等监控道路交通流情报、合理组织交通流、快速发现和处置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的科技设施。
为进一步统一及规范无锡市内道路安全设施和智能设施,更好满足道路使用者的出行要求,制定本次标准图集。
1.2 设计标准与依据
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2. 《江苏省公路标志标线实施指南(试行)》(江苏省交通厅2004年5月) 3.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D82-2009) 4.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指南》
5. 《无锡市交通指路标牌设计》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5月) 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手册》
7. 《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8.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14886-2006) 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 10.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 11. 《道路交通控制信号机》(GA 47-2002)
12. 《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 652-2006) 13.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09) 14.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JT/T 455-2001)
15. 《机动车测速仪》(GB/T 21255-2007) 16. 《机动车测速仪通用技术条件》(GA 297-2001) 17.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833-2009) 18. 《交通电视监控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 514-2004)
19. 《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的意见》 锡政办发[2009]280号 20.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标志》(GA/T 484-2004)
2.0 道路交通标志
2.1 设计原则
交通标志的设置力求做到种类齐全、功能完善,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道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发现、认读和反映时间。
2.2 版面设计
交通标志主要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作业区标志、告示标志以及各类辅助标志。由于现行的国家规范和相关规定中主要对指路标志的设置有一定区别,故本标准主要根据国标及现行规范,针对无锡市路点,对无锡市指路标志牌及交通标杆进行统一设计。 2.2.1. 版面字高
现指路标志的汉字、拼音字母、拉丁字母、数字等采用黑体,沿用GB2768-1999。新规范GB5768-2009中采用道路交通标志字体(简体),中文和英文对照。汉字高宽比一般为1:1(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高宽比),汉字间距满足有关规范要求,英文(大写)字高为汉字字高的0.3h(h为汉字高度)。
根据以上原则,城市道路行车速度基本为40~70 km/h ,所以指路标志汉字高度选用40cm。 2.2.2. 版面内容及尺寸
指路标志版面参照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8年05月《无锡市交通指路标牌设计》,在此基础上,增加分车道标志,细化十字交叉口指路标志指向及公里数。统一十字交叉口指路标志版面为单悬臂4m×2.6m和单悬臂4m×2.6m+1.8m×2.6m。支路路口指路标志为单悬臂2.7m×1.0m。
说明
2.3 反光膜
指路标志底板反光膜采用二级反光膜,字膜采用二级反光膜。反光膜的色度性能及逆反射系数值应符合《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18833-2002)的有关规定及达到二级反光膜的技术指标。
2.4 标志板材料
标志板材料一般采用铝合金板,牌号为2024的铝合金型材,板厚2~3mm。标志版面400cm×260cm及以下采用2mm板厚,以上采用3mm板厚。标志版面应无皱纹、起泡、开裂、剥落、色差等,并具有良好的反光性能和耐久性。
标志立柱材料采用型钢、钢板、钢板等,其材料性能不得低于Q235钢。立柱、横梁及外露钢杆件应采用热镀锌处理,锌附着量不得低于550g/m2。标志立柱表面颜色采用银灰色。对接槽钢必须按标准对表面做防锈处理。底漆和面材料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面漆色彩为银灰色。
2.5 结构设计
按支撑方式标志结构分为单柱式、悬臂式、附着式等若干种,设计中按交通组成,版面尺寸及布置位置进行选择。结构设计中主要考虑风荷载,风荷载采用350Pa/m2。
3.0 道路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 与道路交通运行情况相匹配的原则
进行标线设计前,需要对道路的基础条件、交通组成、交通流运行的特点有详细的了解,依据实际交通需要设置标线。
2. 适当设置的原则
路面标线作为信息传递的手段,所能够传递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设置过多,反而可能导致混乱,妨碍正确信息的传递。
3. 灵活设计的原则
交通标线的设计应以道路实际状况为基础,以道路资源有效利用及交通运行顺畅安全为目的。
4. 与其他交通设施相匹配的原则
同一地点设置的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所传递的信息不能互相矛盾,给交通参与者造成困惑。
3.2 交通标线的设计
道路交通标线的设计以《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2009)为依据进行,标线材料采耐久、反光性能好的热熔型反光型标线。
标线按设置部位分为:行车道标线(行车道边缘线、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人行横道线、分合流端斑马标线、指示标线、导向箭头等。
1.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根据无锡市城市交通的车辆运行实际状况及交警部门的意见,当运行车速≥80 km/h时,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为69线;当40 km/h<运行车速<80 km/h时,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为46线;当运行车速≤40 km/h时,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为24线。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线宽为15cm;
2.行车道边缘线——白色实线,线宽为15cm;
3.导向箭头——设置每组间距40米。当运行车速≥80 km/h时,导向箭头高为9m;当运行车速<80 km/h时,导向箭头高为6m。左转等待区中的左转箭头为3m。在交叉口范围内设置4组导向箭头。
4.停止线——线宽30cm,并且保证在人行横道线后1m。
3.2 交通标线施工注意事项
交通标线与标记的划法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并做到整齐、清晰、醒目,色泽与漆膜厚薄均匀;划漆线条流畅,线性规则。
交通标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防滑性和辨认性,并按照规范采用符合要求的涂料。
视线诱导标反射体要求透明度好,表面有一定的硬度,不易老化、褪色、反射体镜面的色彩保持均匀,折射率大于1.9,色度应满足《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交通标线与标记施工前要清洗地面,除净灰尘和泥土,然后按设计要求放样漆划。标线或底漆图划后,应放置锥形反光橡胶体或其他护线物体,需待标线干燥后才能撤走。
交通标线与标记施工应禁止在雨天和潮湿冰冻的路面上进行。对常温型涂料施工时气温不低于5。C,对热熔型涂料施工时气温不低于10。C。
说明
热熔反光材料施工要求,标线涂层厚度:沥青路面为1.8mm。标线表面撒玻璃珠,应分布均匀,含量0.3~0.34kg/m2。
4.0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主要有普通警示桩、太阳能发光警示桩、太阳能黄闪灯和缓冲垫等,具体参数如下: 1.普通警示桩:贴四级反光膜,基础为C20X20X40(cm)砼基础,规格尺寸为φ114X1200(mm)及φ140X1200(mm),地上800mm,地下400mm。
2.橡胶缓冲垫:设置于支路口,具体设置见附图,尺寸为1000×305×65mm,其技术指标如下表:橡胶缓冲垫技术标准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折断强度 Mpa ≥6.5 2 折断伸长率 % ≥250 3 硬度 绍尔A 60±5 4 永久变形 % ≤9 5 磨耗 Cm3/1.61km ≤0.6 折断强度残留率 6 热老化性能(80℃ 72h) % ≥80 折断伸长残留率 3.黄闪灯技术参数: 储能方式:蓄电池 工作电压:≤DC12V 额定功率:<6W
闪烁频率:60次/min(可调节)
亮度:采用超高亮LED,单管亮度不小于5000mcd, 蓄电池电压较高, 白天——100% 夜晚——50%
蓄电池电压不足, 白天——50% 夜晚——25%
色度:黄色—590±5nm nm
灯片直径:Ф300mm
太阳能电池板及蓄电池使用寿命:>10年 LED灯管使用寿命:>5万小时 工作温度:-40~75℃ 连续阴雨天工作日:10~15天 可视距离:>500m 4. 太阳能发光警示桩
太阳能发光警示桩采用单面,设置于人行过街的中分带处,技术指标如下:
额定电压 : DV 12V 灯色: 红色
工作方式:晚间自动闪烁 工作环境温度:-40℃~+70℃ 外壳防护等级:IP 54
5.0 智能交通设施
1、 信号机和设备箱
1.1 同一条道路尽量安装在同一出口的同一位置上;
1.2 安装在人行道外侧绿化中紧靠人行道侧石外沿,开门朝向人行道,信号机位于靠近路口中心一侧;信号机位置应能看清路口各进出口交通流,便于实施信号机手动控制;
1.3 所有机箱顶位于同一水平线,前面保持在一个立面上; 2、长挑臂信号灯
2.1 信号灯悬臂长度最长不应超过最内侧车道中心,最短不小于最外侧车道中心; 2.2 长挑臂信号灯一般由机动车信号灯和左转方向指示信号灯,或两组机动车信号灯组合而成,少数方向需对右转车单独控制则设置右转方向指示信号灯;
2.3 长挑臂信号灯朝向面对来车方向;
2.4 长挑臂信号灯下沿距离地面的净空不少于5.5米;
2.5 信号灯杆采用钢质灯杆时,宜采用圆形经热镀锌处理的钢管。杆体距地面0.3m至1.0m处应留有穿线孔,并配备防水檐、盖板及固定螺钉。安装灯具处留有出线孔,并配
说明
备橡胶护套、电缆线回水弯挂钩。灯杆顶部应安装塑料或经防腐处理的金属防水管帽,灯杆底部应焊接固定法兰盘,法兰盘与杆体应均匀焊接加强劲。
3、一体式信号灯
3.1 一体式信号灯设置于人行道时,距缘石切点外2m处,距离侧石边沿不少于50cm; 3.2 一体式信号灯设置于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中,则须位于正中距离圆头不少于1m;
3.3 一体式信号灯应面朝来车方向; 3.4 一体式信号灯灯下沿距离地面不小于3m;
3.5 一体式信号灯分为两类:机动车信号灯和左转方向指示信号灯,或两组机动车信号灯组合。
4、一体式人行横道信号灯
4.1 人行横道信号灯采用一杆两灯和一杆一灯两种形式,安装的高度2m至2.5m。灯面面对人行横道线,两侧保持对称布置。
4.2 一体式人行信号灯应该安装人行道板外侧或绿化带中(距离侧石边沿不少于50cm),只能安装在道板上的,则靠近慢车道,帽沿离侧石外边线50cm。
4.3 人行信号灯灯杆宜采用圆形热镀锌钢管制作,杆体距地面0.2m至0.5m处应留有穿孔线。
5、非机动车信号灯
5.1 机动车单行线的交叉口,需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对于机动车禁左的交叉口,需尽量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同侧行驶的交叉口,需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
5.2 单柱安装高度为2.5m至3m; 5.3 有条件的附着式安装。 6、电视监控
6.1 电视监控可以与长挑臂信号灯结合起来的,安装在长挑臂信号灯竖杆顶部; 6.2 电视监控能监控的范围要尽量大,周围不能有遮挡物;
6.3 电视监控经常对着的位置要避免阳光直射;一般设置在镜头可以面对北方的长挑臂信号灯上。采用高清晰的设备。
6.4 电视监控也可以安装在机非分隔带或者分隔带中;只能安装在道板上的,则
安装于道板圆头部位,基础离侧石外边线50cm。
7、电子
7.1 电子应采用高清晰的CCD摄像机,每个摄像机应覆盖不少于3个机动车道。 8、检测线圈
检测线圈切割的位置应该能避免发生车辆漏检情况,没有分隔带的左转车道和没有机非隔离的右转车道距离停车线不少于15m。
9、电缆管
过路钢管顶端的覆土厚度不小于60cm;道板下的尼龙管顶端的覆土厚度不小于50cm。所有电缆管无穿孔、裂缝,管口光滑、无毛刺,固定牢固,防腐良好,护管两端伸出车道不少于五十公分,明设部分横平竖直排列整齐。
过路电缆管采用规格为3xG100管,其它电缆管采用规格为1xVG50~10xVG50管。 10、窨井
窨井内四壁应用水泥砂浆抹平,井盖顶部与路面或道板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井内无垃圾杂物,雨后六小时后无积水。井内线路预留长度恰当,无交叉现象,管子水平进入井内,且井内露出管口长度恰当。
11、以上第1、2、3、4、5和应该避免设置在盲道上和无障碍通道的范围内。 12、所有带电设施的基础必须通过有关部门接地电阻的测试,符合安全 规范要求,并提供完整的测试报告,具体为:
12.1 整个接地网外露部分的连接可靠,接地线规格正确,防腐层完好; 12.2 避雷装置的安装位置及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12.3 供连接临时接地线用的连接板的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12.4 工频接地电阻值及设计要求的其他测试参数符合设计规定,雨后不能立即测量接地电阻。
13、所有基础的接地部分必须用水泥包封起来,不能有螺栓等露在外面,包封外型尺寸保持一致。
14、隐蔽工程的施工应该做好工程记录、质量记录、施工日记等工程资料,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且有完整的监理资料。
15、电缆线敷设
说明
每组信号灯应单独使用一根电缆线连接到信号机。 15.1 电缆线选择
15.1.1 电缆线应使用芯线标称面积小于0.75mm2的铜芯、塑料护套或特殊橡胶材料绝缘、护套电缆线。每根电缆线可留有1股至4股备用芯线。
15.1.2 同一根电缆线两端应有相同的标识。
15.1.3 宜采用绝缘层颜色易于与灯色相对应的芯线以便于安装和维护。若芯线绝缘层同色时,每股芯线的两端应有相同的标识,宜使用数字标号标识。
15.2 地下电缆敷设
15.2.1 信号灯电缆线宜采用地下敷设,每根电缆线应留有余量。 15.2.2 地下敷设的电缆线严禁有接头。
15.2.3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宜使用公称直径50mm~100mm的内套耐腐衬管的热镀锌钢管或硬质塑料管,一般钢管用于车行道下,硬质塑料管用于人行道。穿线管接头处应使用套管固定,并应包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防护层。使用硬质塑料管周围宜包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强度的防护层。每根管口必须严格处理好毛刺。
15.2.4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的埋置深度为其顶部距离路面的距离,不小于40cm。 15.2.5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拐弯处或长度超过50cm时应设置手井,手井井盖应盖有交通设施专用标记。
15.2.6 手井的深度应在60cm~80cm,底部应设有渗水孔。手井中的管道口应该高于手井底20cm,探出井壁不大于5cm,管道应封堵,防止雨水,泥沙流入管道或老鼠等进入损坏电缆线。电缆在井中应作盘留。
15.2.7 地下电缆线应避免与通讯、检测等电缆使用同一管道。
7.0 机非隔离栏及混凝土护栏
采用两种机非隔离栏的形式,详见附图。 混凝土护栏形式,详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