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用干货:因子分析超全步骤总结

实用干货:因子分析超全步骤总结

来源:九壹网
实⽤⼲货:因⼦分析超全步骤总结

因⼦分析是统计数据分析⽅法之⼀,因⼦分析包括探索性因⼦分析和验证性因⼦分析。本⽂主要讨论探索性因⼦分析。

⼀、研究背景

关于⼯作满意度有14个问题,调研得到215份问卷结果。希望通过因⼦分析,⽤少量因⼦反映14个题⽬的信息,从⽽达到降低维度,便于分析的⽬的,并对因⼦命名⽤于后续分析。

⼆、分析步骤

Step1数据准备:

依据研究⽬的,收集相关数据。本例中就是我们收集得到的14个问题的有关数据。因⼦分析要求数据⼀定为,问卷数据⼀般为量表题。

Step2选项设置:

点击【进阶⽅法】--【因⼦分析】。

将分析项拖拽⾄右侧,点击[开始分析],即可得到分析结果。

设置[因⼦个数]:如果有预期想提取的因⼦个数,可以主动设置输出的因⼦个数。勾选[因⼦得分]:可⾃动保存因⼦得分。勾选[综合得分]:可⾃动保存综合得分。

Step3结果解释:

①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因⼦分析

⾸先考察收集到的原有变量适不适合进⾏因⼦分析,我们利⽤KMO检验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进⾏判断。

表1:KMO和Bartlett的检验

上表展⽰KMO检验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

通常KMO值的判断标准为0.6。⼤于0.6说明适合进⾏分析,反之,说明不适合进⾏分析。同时Bartlett检验对应P值⼩于0.05也说明适合分析。

SPSSAU输出的结果中会给出智能解读结果,直接查看智能分析:

②判断提取因⼦个数

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分析时已经带着主观预期,希望题项如何归类,此时可以直接设置对应的因⼦个数。本例中,⼯作满意度预期分为4个维度,因此将因⼦个数设为4。再进⾏分析。

因⼦个数设为4

表2:⽅差解释率表格

⽅差解释率表格,主要⽤于判断提取多少个因⼦合适。以及每个因⼦的⽅差解释率和累计⽅差解释率情况。⽅差解释率越⼤说明因⼦包含原数据信息的越多。因⼦分析中,主要关注旋转后的数据部分。

从上表可知:本次共提取了4个因⼦。此4个因⼦旋转后的⽅差解释率分别是24.993%,22.049%,20.191%,18.809%,旋转后累积⽅差解释率为86.042%。

说明4个因⼦能够提取14个分析项86.042%的信息量,这个值没有固定标准,⼀般超过60%都可以接受。

如果研究⼈员并没有预设维度。⽽选择默认选项,SPSSAU默认以特征根⼤于1作为标准。

特征根:指标旋转前每个因⼦的贡献程度。此值的总和与项⽬数匹配,此值越⼤,代表因⼦贡献越⼤。当然因⼦分析通常需要综合⾃⼰的专业知识综合判断,即使是特征根值⼩于1,也⼀样可以提取因⼦。

碎⽯图

同时可结合碎⽯图辅助判断因⼦提取个数。当折线由陡峭突然变得平稳时,陡峭到平稳对应的因⼦个数即为参考提取因⼦个数。实际研究中更多以专业知识,结合因⼦与研究项对应关系情况,综合权衡判断得出因⼦个数。

③判断因⼦与题项对应关系

上⾯提到确定因⼦提取个数除了要考虑以上指标,更重要的是结合因⼦与研究项对应关系情况判断。因⼦载荷系数表,正是反映因⼦和研究项对应关系情况。

表3:旋转后因⼦载荷系数表格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使⽤因⼦分析对14个项进⾏浓缩处理,浓缩为四个因⼦。

因⼦与题项对应关系,其中Q12-Q14在F1因⼦上有较⾼的载荷,说明F1因⼦可以解释这⼏个分析项,它们主要反映了⼯作报酬⽅⾯的满意度;

Q9-Q11在F2上有较⾼的载荷,它们主要反映了领导管理⽅⾯的满意度;Q5-Q8在F3上有较⾼的载荷,它们主要反映了⼯作环境⽅⾯的满意度;Q1-Q4在F1上有较⾼的载荷,它们主要反映了个⼈发展⽅⾯的满意度。

Step4结果调整:

如果出现因⼦分析结果与预期结果不⼀致,这种情况是⾮常常见的。对于不理想的题项可以移出该项,再次分析,直⾄所有分析项与因⼦对应关系良好。

如果出现以下3种问题,则需要对不合理题项进⾏删除:

第⼀类:如果分析项的共同度值⼩于0.4,则对应分析项应该作删除处理;

第⼆类:某分析项对应的”因⼦载荷系数”的绝对值,全部均⼩于0.4,也需要删除此分析项;

第三类:如果某分析项与因⼦对应关系出现严重偏差(通常也称作‘张冠李戴’),也需要对该分析项进⾏删除处理。这部分在帮助⼿册中有详细介绍,有需要可阅读帮助⼿册中对应内容:

Step5因⼦命名:

当确定了最终提取的因⼦数及题项对应关系,即可对提取的因⼦命名。

可以结合旋转后的因⼦载荷矩阵结果进⾏命名,最终将四个因⼦分别命名为F1⼯作报酬、F2领导管理、F3⼯作环境、F4个⼈发展。

三、后续分析

因⼦分析往往是预处理步骤,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研究⽬的进⾏分析,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此时,可能需要⽤到因⼦得分,返回分析页⾯勾选[因⼦得分]即可⽣成因⼦得分。

如果是量表数据,建议通过【数据处理】--【⽣成变量】计算均值得到维度均值,⽤于后续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