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的创作

浅谈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的创作

来源:九壹网


学号:20105141024

本科学年论文

学 院 音乐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年 级 2010级音乐学一班 姓 名 杨仕琦 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音乐代表人物的创作 指导教师 赵洋洋 职称 副教授 成 绩

2013年1月6日

1

目 录

摘要 ................................................................ 3 关键词 .............................................................. 3 Abstract ............................................................. 3 Keywords ............................................................ 3 一、 ............................................................ 4 二、莫扎特 .......................................................... 4 三、贝多芬 .......................................................... 5 四、勃拉姆斯 ........................................................ 6 结语 ................................................................ 7 参考文献 ............................................................ 7

2

浅谈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的创作

姓名:杨仕琦 学号:20105141024 院系: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 指导老师:赵洋洋 职称:副教授

摘要:古典乐派时期是西洋音乐史上最短的一个时期,这时期的音乐通常都给人曲式端整、结构严谨、旋律紧凑的感觉,因为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深受古典主义的影响,追求乐曲形式上客观的美感,所以古典乐派的音乐大都有着统一均衡的样貌。巴洛克音乐为古典乐派前期,衔接中古时期音乐及其后的古典乐派。其特色是借着高度的形式美,使之表现某种理想,并经常保持着纯粹的美感和平衡。属于绝对音乐。器乐本身并不描述音乐以外的食物,或惯有描写性或幻想性的题目,只单纯以“奏鸣曲”、“交响曲”和“四重奏”等名目说明而已。 关键字:古典音乐 创作 贡献

Abstract: the classical period of western music history is one of the shortest period, this period music usually to form end, strict structure, compact whole melody feeling, because classical music composer by neo-classical influence, the pursuit of music form objective sense of beauty, so the classical music mostly the unified equilibrium. Baroque music for classical music in early medieval music, cohesion and the classical music. Its characteristic is with height of the beauty of form, so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ome ideal, and often maintained a pure beauty and balance. Absolute music. Instrumental itself does not describe music other than food, or used to describe or fantasy theme, only to \" sonata \Symphony \" and the \" Four Quartets \". Note. Keywords: classical;music;contribution

前言

古典主义音乐在18世纪70年代进入盛期,成熟的古典风格以海顿、莫扎特、贝

多芬的早、中期风格为代表。经过古典主义早期众多作曲家的创造,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语汇感和表现手法已经定型。盛期的三位伟大作曲家,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在句法结构,还是感情加入,或是在创作方面,都具有各个独特

3

的想法。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由于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曾在维也纳活动,成熟的古典风格又融入了明显的奥地利因素,因而历史上将古典主义盛期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然而,在古典主义音乐的发展道路上,德奥乐派最终成为古典音乐的正统,而这个决定,实在是离不开(音乐之父)、贝多芬(乐圣)和勃拉姆斯(最后一个古典大师)的伟大贡献。无论我们是以怎样的平常心去欣赏古典音乐,都不可能回避这三大权威。

一、

约翰.塞巴斯蒂安.(1685—1750)被称为“音乐之父”。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的艾森纳赫市。所处的时代距离我们有两百五十多年,那时德国处于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宗教是人们需求慰藉的灵丹妙药,统治者希望用它来消磨人民反抗的斗志,被压迫者借助宗教的力量来激励人民向的统治者发起挑战。是位虔诚的教徒,他的声乐作品大多为宗教内容,主要有康塔塔、歌、受难曲和弥撒曲。他的音乐带有很虔诚的宗教色彩,他怀有一颗战战兢兢的心去写作。

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有音乐圣经之誉。他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他对旋律组合法(同时演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曲调的方法)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赞颂。

《布兰登堡协奏曲》摆脱了以往巴洛克音乐的千篇一律的形式,用一种和平的心态向人们展示着当时人的心里最深处最向往的幸福生活的渴望、追求。这部作品的创作技巧和完美和谐的结构成为了欧洲管弦乐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公认最通俗的作品,旋律琅琅上口,它的意义在于启发了后人对交响乐、室内乐的结构、印象、主题表现力等要素的想象空间。

除了歌剧以外,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都有夜以继日的研究和尝试,他的作品超过了2000多首,为古典音乐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二、莫扎特

沃尔夫冈.莫扎特(1756—1791) 这位被称为“音乐神童”的音乐奇才。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他6岁开始作曲,短短的35年生涯

4

留下了600多部作品。莫扎特从诞生的1756年,到结束第二次意大利旅行的1773年之年的少年时期,一共写出7部歌剧,34首交响曲、23首钢琴奏鸣曲。如果把他称做为“天才中的天才”,也不算是夸张。他聆听、阅读、改编和模仿他人的音乐作品,非但没有损害他的审美力和独创性,反而为他日后融合那一时代的音乐财富打下了基础。他憎恨职务的约束,更不愿忍受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压,终于1781年脱离对雇主的依附,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

歌剧是莫扎特最喜爱的创作领域,毕生所作的20余部歌剧包含了各种题材类型。他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常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听他的音乐就像是泉水一样清澈,纯洁。作曲家乔治.艾捏斯库所说:“莫扎特的音乐如同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里面火热,充满里翻腾的岩浆,而外面却是一片宁静,清新,甜美的景象。”

莫扎特在短促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三、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波恩一个平民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他对于音乐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真诚、执着和严谨,在生活中都是洒脱不拘,甚至是举止略带粗鲁的小个子,而内心对生活、对朋友却有着赤子之心。在小学课本上就曾学到过贝多芬把他的《月光奏鸣曲》弹奏给一位是双目已失明的姑娘的故事。在感情上,贝多芬终身未婚,因其貌不扬,在情场上屡次失败,一些动人心弦的室内乐,浪漫曲是他陷入情网时温柔一面的心理写照。虽在爱情上未得正果,但音乐上却

5

有很大的成就,“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这是贝多芬创作的座右铭,他是芸芸音乐家中最具有英雄气概的一位。他曾受过莫扎特、海顿的点拨,所以,在早期创作音乐时,不免会带有维也纳乐派典雅、清新的风格,主要领域还是他最擅长的钢琴和室内乐,其中最为著名的第八《悲怆》、第十四《月光》和第一交响乐开始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沿袭海顿写交响乐的传统,在风格上更为统一。即一个英雄和大自然、内心世界、人民之间的联系。这个英雄是贝多芬的自画像,随着日渐成熟,贝多芬打破了维也纳乐派处理交响乐时过分渲染的贵族气,坚强,勇敢成为他的音乐气质。

贝多芬不但把欧洲古典乐派的成就推向高潮,而且还为19世纪浪漫音乐开辟了道路。故被人称为:“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音乐之先河”的大师。

四、勃拉姆斯

而早期的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7)被称为“最后一个古典大师”。和贝多芬有着极为相似的背景, 作为被贝多芬公认的人和他一样出身平民家庭,二十岁的勃拉姆斯离开了家乡汉堡,来到了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在这次旅行中,经介绍,勃拉姆斯结识了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接着又解释了李斯特,在杜塞尔多结识了舒曼,这些极有意义的会见可以说对勃拉姆斯以后在音乐的创作生涯中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舒曼在一个音乐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的道路》的文章来向公众热情的介绍这位天才的青年音乐家,无疑是对勃拉姆斯的极大认可以及鼓励。而勃拉姆斯由于得到舒曼的全力推荐,成名时间甚至比贝多芬还要早。但在感情方面,勃拉姆斯向贝多芬一样也是终身未婚,相反于贝多芬,英俊的勃拉姆斯爱上了舒曼的遗孀克拉拉,这份精神恋爱成为了勃拉姆斯一生的死结。假如他的内心少一些恋母情结,或许他就不会被视为贝多芬的翻版。

但人生总有互相制约的因素存在,就在李斯特、瓦格纳将音乐推向概念化、极端化的时候,音乐界出现了这位专心致志坚守传统的勃拉姆斯。他精雕细琢大厦将倾的古典主义。这样,古典主义才完成了它在历史上的三部曲,他们被誉为“古典情怀的三根顶梁柱”的意义就是在这里。他所创作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交响曲,曲中洋溢着温暖、欣然的情感。在1877年的首次演出这部作品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甚至在第一乐章结束时,听众们都热烈的向作曲家欢呼致意,在演奏第三乐章时,更是狂热的要求“再来一次”这部作品很快就传遍了欧洲各地。由

6

于这部交响曲是在风景如画的乡间湖畔写作的,因此音乐充满了田园风味,许多评论家给这部作品冠以“田园”的标题,有的评论家说这是“落日放射出崇高而严肃光辉的愉快景色。”

结语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作曲家,为这一时期出了很多部精彩绝伦的作品,无论

是在歌剧、钢琴、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奏鸣曲等创作中,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让我们这些后代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起了解并真实再现似的让我们认识到当时的人前的辉煌无比、人后的辛苦生活。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历史上,增添无限光彩,画上精彩、无与伦比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林浩阳 《因为古典,所以音乐》现代出版社2002.1 [2]张 旭 《音乐欣赏》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7

[3]张虔 景作人《音乐欣赏普及大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社19.8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