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临床观察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临床观察

来源:九壹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8月第24卷第8期(总第296期)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临床观察张

关键词

静①,张秀芝①,李红②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烧伤;烧伤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68X(2010)08-0127-02

物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生长因子的参与和,如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等,这些生长因子细胞趋化、活化、增殖、分化和移行,最终完成创面修复。愈合过程中启动机体本身对创面部位的修复机制,调动炎性介质及各种生长因子,其中内源性EGF在创面积累明显增多。同样,在修复过程中EGF受体数目在创面积累也明显增多,但由于组织中EGF的含量普遍较低,即使所有积聚在创面的内源性EGF均能与受体结合,其分子环境中的EGF仍达不到最适合的水平[2]。

EGF是Cohen和Moutalcin在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后偶然发现的,并在1962年由Cohen将这种生长因子分离纯化。EGF受体与EGF结合后,其胞内段酪氨酸激酶活化,使胞浆内其他一些蛋白质磷酸化,形成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水解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产生三磷酸肌醇和二酰基甘油,三磷酸肌醇作为第二信使促使钙离子从内质网中释放,进一步激活多种蛋白,最终加速基因转录和表达,促使表皮细胞和增殖,同时增加细胞内DNA、RNA、蛋白质和透明质酸等的生物合成。EGF能促使上皮细胞从创口边缘向创口中心迁移。多种类型的间质细胞具有EGF受体,在细胞培养中EGF能促使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此外,EGF能促进角质细胞的迁移和诱导特异性整合素受体的表达,具有化学趋化性,能吸引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创面。在动物实验中,EGF具有能刺激肉芽组织形成、提高胶原含量、增加基质形成和结缔组织收缩的作用[3]。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rhEGF用于烧伤深Ⅱ度创面的治疗可以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提示外源性应用rhEGF的促进再上皮化作用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比浅Ⅱ度创面更为明显。王世岭等[4]研究表明,rhEGF用于烧伤残留肉芽和溃疡创面的治疗,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由此充分证明了外源rhEGF的参与可以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意义重大。由此提示我们,生长因子可以应用于难愈创面,如放射性创面、糖尿病难愈创面,以及褥疮的创面等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是,应用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目前生长因子的来源尚不广泛,重组生长因子价格昂贵,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次,体外和体内试验均已证明,生长因子需要同创面中的细胞接触一定的时间才能刺激受体发生反应,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需要与EGF接触3~4小时才能确保细胞。Brown等证明了单独用盐水EGF制剂,不会增加大鼠切口愈合后的抗张力强度,但使用多层脂质体的EGF制剂,可以连续5天缓慢释放EGF,术后14d创口抗张力强度明显增加[5]。故应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时,为了延长生长因子和细胞的接触,可使其与一定的载体结合,使之缓慢地释放于创面。Lynch等报道单独使用PDGF

CHINESEPRIMARYHEALTHCAREVol.24,No.8Aug,2010烧伤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或是火灾事故中都可见到散在或成批的烧伤患者。烧伤创面是一种伴有坏死组织存在的组织缺损性损伤,其愈合过程不同于一般单纯性组织断裂的切割伤或组织缺损性创伤,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同时,烧伤创面的愈合与烧伤的深度密切相关。Ⅰ度和浅Ⅱ度烧伤仅仅损伤表皮及部分真皮乳头层,一般1~2周左右愈合,而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网状层,在无感染的条件下,一般需3~4周后才能痊愈,往往遗留瘢痕,影响外观及功能,危害较大[1]。我们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γhEGF)对深Ⅱ度创面进行换药治疗,观察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创面修复和减轻疤痕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本组选择37例确诊为深Ⅱ度的烧伤创面患者,部位均为双下肢,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6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9.68±12.68)岁,创面面积达(3.91±2.67)%。1.2方法

治疗组创面常规清创后,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2.5μg/ml)10ml局部均匀喷湿创面,给药剂量以创面不流失为宜,再以银锌霜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为止。对照组单用银锌霜纱布每日换药1次。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创面愈合速度及感染情况。由资深医师评判创面愈合情况。若有纱布附着,以纱布脱落50%为愈合。在治疗过程中,视创面感染状况分别评定为无、轻和重感染三级标准,并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和鉴定,比较创面细菌检出率。

2结果

2.1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5.45+6.52)d,对照组愈合时间提前6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2创面细菌检出率比较

从临床结果看,治疗组检出率为47.6%,对照组为50.0%,两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讨论

烧伤创面的愈合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作为防御外界的屏障,皮肤结构一旦被破坏,能立即进行快速且有效的修复。首先,在缺损处形成凝血栓子,继之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迁入创面,同时创缘的表皮细胞向创面迁移、增殖和分化,最终完成上皮化。创面愈合是一个级联反应,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迁移和创面重塑,这些过程连续且相互交叉。在这一复杂生

①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②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牡丹江

150040157000

127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8月第24卷第8期(总第296期)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治疗

奕①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68X(2010)08-0128-02

司生产),每次0.3mg/kg,每天3次,餐前15~30min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服用吗丁啉基础上加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粒,每天3次,餐中或餐后整粒服用。疗程均为2周。

1.2.3症状判定:按临床症状程度分级:0级为没有症状;Ⅰ级为有轻度症状;Ⅱ级为症状稍重,患儿可意识到症状存在,正常活动未受;Ⅲ级为症状重,患儿意识到症状存在,无自发缓解期,难以忍受。评分标准:0级为0分;Ⅰ级为1分;Ⅱ级为2分;Ⅲ级为3分。

1.2.4疗效评估:显效为症状积分减轻≥75%;有效为症状积分减轻50%~75%;无效为症状积分未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2.5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记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时间。1.3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x±s)形式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和93.5%。对照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1.9%和80.6%。两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参考文献

[1]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2]付小兵,王亚平.创面肉芽组织中内源性EGF含量的动态变化及

组织修复的关系[J].医学情报,1995(9):81-83。

[3]WellsAEGFreceptor.IntJBiochemCellBiol[J].1999,3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上消化道症状,患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等。对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多认为与胃酸、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治疗该病多以促胃肠动力药物为主[2-3],近年来,多药联合及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多地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6]。本院对2008年6月—2009年8月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采用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联合助消化药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6月—2009年8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62例。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5~12岁;对照组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4~11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4周内未服用过抑酸剂及其它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1.2方法

1.2.1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依据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7]。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症状每周至少1次,持续2个月以上:(1)持续或反复上腹痛或不适;(2)排便后不缓解,或与大便次数及性状无关;(3)不能以炎症、器质性、代谢性疾病或肿瘤解释患儿症状。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

①诸暨市人民医院

浙江

诸暨

311800

和EGF不能提高猪Ⅱ度烫伤创面的再上皮化的表皮厚度,但联合应用PDGF和EGF能显著提高新生皮肤的厚度[6]。在另一个动物模型中,Sprugel等发现联合应用PDGF和EGF比单用更能增加创伤模型中置入大鼠创伤部位小室的DNA含量[7]。这些实验结果提示,联合应用生长因子,协同作用于创面细胞,可进一步加快创面愈合的进程。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蛋白酶抑制剂潜在地增强生长因子的作用。Okada等[8]报道使用EGF软膏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比单用EGF软膏使创面肉芽组织干重增加3倍,其他指标,如透明质酸和羟脯氨酸含量也增加。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浓度对创面修复也有影响。通常生长因子的使用浓度在10~1000μg/ml,比体外实验中促进细胞DNA合成或细胞迁移浓度高1000倍以上,这可能是由于应用于创面的生长因子很快地扩散和被蛋白酶降解的缘故。

本临床观察表明,rhEGF没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需要与其他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合用,而且由于EGF同时刺激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应用EGF的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以及长期效应(如有无癌变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637-3.

[4]王世岭,郭振荣.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6):103.

[5]MassagueJ.RelatedarticleshowcellsreadTGF-betasignals.Nat[J].RevMolCellBiol,2000,1(3):169-178.

[6]ClarkDA,CokerR.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J].IntJBio-chemCellBiol,1998,30(3):293-298.

[7]RitherKI,AcciliD.RoleofinsulinreceptorsandIGFreceptorsin

growthanddevelopment[J].PediatrNephrol,2000,14(7):558-561.[8]Okada-BanM,ThieryJP,JouanneauJ.FibroblastGrowthfacto[J].r.IntJBiochemCellBiol,2000,32(3):263-267.

[收稿日期:2010-05-07](编辑:于精国)

128CHINESEPRIMARYHEALTHCAREVol.24,No.8Aug,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