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学 时:40学时(理论20学时,实践20学时) 学 分:2学分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文件精神及我院实际,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面向我校各专科专业(含五年制)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发展观,能在客观认识自我和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初步规划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主动参与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及就业技能,为实习、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分三模块:
第一模块: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8学时。
第二模块: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12学时。
第三模块:学生实践及灵活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就业主题班会、顶岗实习指导、听创业讲座、参与模拟招聘竞赛、就业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兼职实习、创业实践等,20学时。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素质方面: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就业观念等基本素质
能力方面: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收集、简历制作、面试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我认知理论、职业探索理论、求职信息收集、简历制作、笔试面试准备及实践技巧。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成绩录入
1.成绩比例:总成绩:100分。其中第一模块占30%;第二模块占50%;第三模块成绩占20%。
2.考核方式: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作业、课程总结三
个模块综合评定,成绩以100分计。平时成绩:如出勤、学习态度、参与表现、创新意识等)占20%。作业占30%:如求职简历、自我测评报告、职业探索报告等)。课程总结:如开卷考试,实践考核、职业生涯规划书等)占50%。 第三模块的考核,要求学生在两年内至少参与四项较大型的就业相关活动,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提交一份就业实践总结报告,由第二模块的授课老师进行评分。
3.最终成绩录入:
第一模块的授课教师将成绩上交系部,由系部存档。
第三模块的学生实践总结由第二模块授课教师评分,实践报告中须包含四项 以上就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心得体会和适当佐证材料,评分教师的工作量按照考查课阅卷工作量计算。
第二模块的授课教师综合三个模块的成绩,按照总评分比例评出学生总成绩并录入系统。 五、教学参考书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 李木新、宁建飞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6
2.《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训练》 谢珊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8 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程良越 谢珊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9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模块一教学进度安排
_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__教学进度表
教学模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上课周数及学时数:4周,8学时
学院(系):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年级:一 专业: 第一学年度第一学期 计周次 授课(实验)章节和内容 摘 要 划学时数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大学生职业发展概论(职业发展、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科学成才观) 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和方法——自我认知、职业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和方法—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理实论 践 授课教师 其他 2 2 系部 2 2 2 2 系部 系部 第十二周
—生涯决策、计划与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和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 2 2 系部 任课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院(系)主管领导签名: (二)模块二教学进度安排
_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__教学进度表
教学模块:大学生就业指导 上课周数及学时数:6周,12学时
学院(系):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年级:二 专业: 第二学年度 第二学期 计周次 授课(实验)章节和内容 摘 要 划学时数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就业形势、 求职准备(心理、能力、知识、寻找职业机会) 制作求职推荐书 理实论 践 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授课教师 其他 2 2 2 2 2 2 就业中心 系部 系部 系部(就业中心) 系部(就业中心) 系部(就业中心) 求职礼仪与面试技巧 2 2 大学生创业指导 就业法规与权益维护 求职案例分析 2 2 2 2 任课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院(系)主管领导签名:
(三)模块三教学进度安排 1、教学内容
第三模块主要是学生校内实践活动,系部和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组织安排校内实践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主题班会;就业创业讲座;模拟招聘竞赛;就业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兼职实习、创业实践等。 2、教学实施与要求
学生可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参与上述活动,且不得少于四项,并需留下照片、图片、证书、证明等适量佐证材料附在总结报告后面。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的相关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职业道德》《公共关系学》等,无先修课程。
本课程原则上按大班形式上课,每个教学班不少于60人,各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班。每学期末各系将上课教师及拟任课程安排交到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由教研室统一安排。每位授课教师要在开课前填写“课程教学计划表”。 本大纲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就业指导课教研室 二○一二年十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