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区典型荒漠植被
班级:学号:姓名:***09生科蒙班 ***********
阿拉善地区典型荒漠植被
09生物科学蒙班 赵忠丽 20092102633
摘 要: 阿拉善高原是亚洲中部荒漠亚区的一个植物地理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植被组成。该地区现有植物隶属于16个科和46个属,组成特征上以灌木和半灌木植物生活型为优势(占52.9%),一年生植物次之(占7.1%);此外,种丰富度最高的4个科是豆科、蓼科、禾本科和菊科,分别占到总种数的20%、15.7%、14.3%和14.3%。高位芽和地面芽是主要的生活型,表征了荒漠植物生活型谱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阿拉善、 荒漠灌木、一年生植物、适应多样性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属我国典型的荒漠区,其生态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代表性。植物组成主要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 多年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较少, 主要建群灌木以藜科、蔷薇科、豆科、菊科居多, 其次为柽柳科, 禾本科草类仅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局部地区占优势, 从而形成荒漠特有的植被景观。本区植被大多植株矮小、根系发达、能够防止强光灼伤、耐盐耐旱。本区还有许多中国特有的科属, 具有宝贵的植物资源。
1 阿拉善荒漠地区的自然概况
阿拉善荒漠区是指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所辖范围,包括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及额济纳旗。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 ~ 106° 12',北纬37°24' ~ 42°25'。东北与巴彦淖尔盟相接,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西南与甘肃接壤,北与蒙古国毗邻,总面积269.879 ㎞2。本区地形为东南倾斜,南高北低。东、南、西部分别被贺兰山、龙首山、马鬃山环抱,北部被蒙古高原阻隔,形成闭塞的高原内陆区。最低海拔820m,最高为贺兰山主峰3 556m。地形复杂,主要为戈壁、沙漠、湖盆、低山丘陵等。著名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和腾格里3 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占总面积的30.7%。境内水源十分短缺,气候为典型的高原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酷热、风力强劲,沙漠聚散无常,昼夜温差大等特点。
2 灌木和半灌木植物
2.1 灌木种类丰富
阿拉善盟有灌木137种, 其中含半灌木36种, 隶属于23科57属。以属多少排序, 则是藜科9属17种, 蔷薇科9属26种, 豆科6属13种, 菊科4属12种, 蓼科3属8种, 柽柳科3属7种, 蒺藜科3属6种, 木犀科、忍冬科各2属3种, 夹竹桃科、唇形科各2属2种, 毛茛科1属15种, 麻黄科1属6种, 小檗科1属4种, 鼠李科、旋花科、茄科、茜草科各1属2种, 石竹科、虎耳草科、云香科、胡颓子科、马鞭草科各1属1种。在阿拉善干旱荒漠区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绵刺(P otaninia mongoli -ca ), 有我国珍稀的沙地常绿灌木沙冬青(Ammop ip tanhusmongolicus),属于亚洲中部旱生植物区系中古老的第三纪孑遗种, 也是干旱荒漠区唯一的常绿强旱生植物,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四合木(T etrae namongonlica )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不仅是地中海热带成分的孑遗种, 而且也是亚洲中部草原化荒漠区的建群种, 同时也是阿拉善东缘的特有种, 在荒漠化草原中具有阻挡沙的重要作用。还有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蒙古扁桃(P runus mongolica )等。如(表1)所示。
表1 阿拉善荒漠植被种类及所属科
2.2 生态习性、生活型类别的多样性 灌木是阿拉善植物的优势生活型。与生态地理条件相适应, 多样的灌木生态习性和生活型是其繁殖发展过程中演化的结果。可归纳为以下9个主要类别: 2.2.1退化叶常绿灌木
在本区有麻黄科的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 、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 ia) 及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这些常绿灌木的叶片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膜质鞘状, 幼枝常为绿色同化器官, 全年都有绿色枝条。草麻黄也是亚洲中部荒漠的主要建群种, 为强旱生植物。 2.2.2旱生常绿灌木
本区仅有沙冬青。在沙质、砾质荒漠中常为优势种。 2.2.3具刺旱生灌木
这是干旱条件下自然选择形成的一类落叶灌木, 是形成荒漠植被及灌丛化草原群落的主要生活型之一。锦鸡儿属中的许多种都属于这一类生活型, 如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 lla ) 、柠条锦鸡儿( Caragana korshinskii ) 、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 i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 ia)是荒漠草原常见的同类生活型灌木。这几种锦鸡儿都具有坚硬的托叶刺, 叶柄化成针刺。旱生结构明显、成为半垫状有刺灌木。柠条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是高大的具刺灌木, 在沙质荒漠中可以形成稀疏的群落。刺旋( Convolvulustragacan thoides) 是具有枝刺的旱生小灌木。 2.2.4非具刺旱生灌木
这类灌木具有旱生特性, 枝上不具刺。如花棒( H edysarum scoparium ) 、牛枝子( Lesp edeza p otaninii ) 、沙木蓼( A traphax is bractea ta ) 、锐枝木蓼(Atraphax is pungens) 等。 2.2.5肉质叶旱生灌木
为黄型荒漠旱生植物,属于这一类生活型的植物, 本区主要有霸王和三种白刺( N itraria sibirica , N. roborow sk ii , N. tangutorum ) 、四合木等。它们不仅具有强度耐旱的生态特性, 而且还有一定的耐盐性。 2.2.6盐生灌木
适应于盐化土壤的植物生态类型,柽柳属是本区盐生灌木的典型代表。 2.2.7旱生叶半灌木
广泛适应于半干旱和干旱生境, 是组成草原植被、荒漠植被、沙地植被和一些砾石生植被的重要生活型。如冷蒿( Artemisia f rigida ) 是草原中最常见的旱生叶小半灌木,油蒿和籽蒿( Artem isia sphaerocephala ) 都是旱生叶半灌木。此外, 两种驼绒藜却属于典型旱生半灌木。其中, 华北驼绒藜
( Ceratoides arborescens) 生于沙砾质草原及草原带沙地。驼绒藜是沙砾质荒漠的建群种。 2.2.8具刺旱生半灌木
以猫头刺( Oxy t rop isaciphy lla )为代表种, 其干旱结构十分显著, 小叶片很狭窄,成线形。秋季凋落以后, 其叶轴宿存, 变成坚硬的针刺。是沙质和沙砾质荒漠的优势种和荒漠草原的伴生种。 2.2.9肉质叶半灌木
此类灌木多具有耐盐的生态特性。如珍珠猪毛菜、短叶假木贼、合头藜, 它们是强旱生植物, 多为荒漠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细枝盐爪爪、尖叶盐爪爪是典型的盐生根肉质叶半灌木, 可组成盐生荒漠的盐渍低地。
3 一年生植物
3.1阿拉善荒漠常见的37 种一年生植物,隶属于9 科27 属,可划分一年生藜科、一年生禾草、一年生蒿类和一年生杂类草共4 个类群,主要由藜科的猪毛菜类构成,占总数的将近一半,其次为禾本科的小禾草类和菊科的蒿类。阿拉善荒漠一年生植物层片由12 种区系地理成分组成,其中以亚洲温带、亚洲荒漠成分为主,阿拉善特有成分次之,表现出阿拉善一年生植物层片是作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后裔的古老性和温带干旱荒漠的性质。 3.2 科、属、种的组成特征
阿拉善荒漠一年生植物层片有37 种植物组成,可划分为4 个类群(表2) :其中一年生藜科(17种) 、一年生禾草(6 种) 、一年生蒿类(5 种) 和一年生杂类草( 9种) ,这些植物隶属于9 科28 属,分别是藜科(Chenopodiaceae) (10 属17 种) 、禾本科 (6 属6 种) 、菊科(4 属5种) 、紫草科 (1 属2 种) 、十字花科 (2 属3 种) ,其余石竹科、牻牛儿苗科、大戟科、车前科均为1 属1 种。
表2阿拉善荒漠一年生植物层片种类组成与区系成分
3.3区系成分多样性
阿拉善荒漠区一年生植物层片的37 种植物可划分为12 种区系地理成分(见表1) , 分别是世界分布1 种,泛热带分布4 种,温带广域分布,包括全温带(1 种) 、北温带(3 种) 、欧亚温带(1 种) 和亚洲温带(9 种) 共14 种这些种主要组成绿洲一年生植物层片。其余大部分为典型的亚洲荒漠群落成分,包括亚洲荒漠(3 种) 、亚洲中部(4种) 、中亚西部(2 种) 、古地中海(3 种) 、阿拉善特有(5 种) 、阿拉善2鄂尔多斯特有(1 种) ,这些种是阿拉善荒漠区荒漠群落一年生植物层片的主体。
3. 4 一年生植物层片分类及分布特征
3.4.1如图1 所示,阿拉善荒漠区共划分为4 个类群。
类群1 :主要以一年生禾草、一年生藜科为优势植物种,蒿类和杂类草所占的比例较小。包括18 个群落,主要有白刺- 短角锦鸡儿群落、红砂群落、柠条群落、刺旋花群落、藏锦鸡儿群落等。
类群2 :主要以一年生藜科为主,频度占到30 %以上,而禾草、蒿类以及杂类草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频度在20 %以下。包括17 个群落,主要有泡泡刺群落、盐爪爪群落、珍珠群落、梭梭群落、白沙蒿群落、松叶猪毛菜群落等。
类群3 :一年生植物所占的频度都较低,在15 %以下;包括8 个群落,主要有醉马草群落、冷蒿群落、短花针茅群落、蒙古扁桃群落等。
类群4 :以一年生藜科植物为主,频度在20 %左右,杂类草仅占15 %以下;该类群没有一年生禾草和蒿类出现。包括8 种群落,主要有盐爪爪群落、柽柳群落、膜果麻黄群落、芦苇群落等。
图1 阿拉善荒漠一年生草本分类
(注:AA 代表一年生蒿类;AG代表一年生禾草;AS 代表一年生藜;AW代表一年生杂类草)
3.4.2分布特征
3.4.2.1一年生禾草层片的组成与分布
一年生禾草层片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画眉草、三芒草、冠芒草、锋芒草、虎尾
草等。该层片在阿拉善荒漠区广泛分布,在地表沙质、砂砾质、砾石质、土质荒漠及绿洲中均能很好的生长。在东阿拉善草原化荒漠区以红砂、珍珠、绵刺、藏锦鸡儿、霸王柴等群落为主的覆沙或砂砾质荒漠中,一年生禾草、一年生藜科和蒿类、杂草类在降水季节能够达到最大。在西阿拉善典型荒漠区的石质土壤上,如以短叶假木贼、刺旋花等为优势种的群落内,一年生禾草在雨后有零星分布。在盐土荒漠环境中,一年生禾草层片很少出现。 3.4.2.2 一年生藜科层片的组成与分布
一年生藜科植物层片在沙质、砂砾质及砾质荒漠上均有分布,在盐化土壤环境中最为发达。在泡泡刺、白沙蒿或梭梭等群落生长的沙质土地上,沙米、蒙古虫实或中亚虫实等均可组成沙生一年生植物层片,有时他们单独构成沙地先锋植物群聚。在西阿拉善典型荒漠区、额济纳戈壁荒漠等出现隐域性植被,如在盐爪爪等生长的盐渍低地上,茄叶碱蓬、角果碱蓬、灰绿碱蓬、中亚滨藜、西伯利亚滨藜等组成盐生一年生植物层片,也可成为盐生植被的建群层片。在砂砾质荒漠中,刺蓬、猪毛菜、戈壁猪毛菜、紫翅猪毛菜、白茎盐生草、球状盐生草、星状刺果藜等。
3.4.2.3 一年生蒿类层片的组成与分布
一、二年生蒿类层片出现在土质、沙质及砂砾质的草原化荒漠中。主要有黄蒿、栉叶蒿组成, 有时还有珍珠蒿等。栉叶蒿是一年生植物,雨水充沛的年度,夏秋季节形成很发达的层片,黄蒿是二年生植物,第一年形成营养苗,次年雨季前不甚发育,雨季后迅速生长繁茂起来。黄蒿和栉叶蒿也常出现在草原化荒漠带的覆沙或砂砾质荒漠群落中。在砾石质荒漠,一年生蒿类仅在多雨年份参与层片的形成。一年生蒿类在石质荒漠中不太发达,偶见黄蒿和小甘菊散生。在盐土荒漠和绿洲中很难见到一年生蒿类。 3.4.2.4 一年生杂类草层片的组成与分布
一年生杂类草的分布生境较多,如在草原化荒漠带的覆沙、砂砾质、沙质及土质荒漠中,绿洲也有一些种类的分布。牻牛儿苗主要出现在春季,在红砂、泡泡刺组成的沙质荒漠中广泛分布,或零星出现在碎石质干河床中。条叶车前主要分布在草原荒漠带的砾质土壤上,雨后可形成优势一年生层片。鹤虱属植物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戈壁荒漠带的干河床和砾壁上,雨后以伴生形式出现。
5 讨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阿拉善地区典型荒漠植被的种类与分布,但由于受所查阅资料数目少时间紧迫等条件的,本文所整理的种类及分布难免有收录不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
致谢:在本次论文写作中彩霞,其布日,胡思乐等师哥师姐给予多次指导和帮助。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在项目、论文等方面给予的无私指导已让我受益匪浅。正是由于她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在此特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马毓泉等. 内蒙古植物志[M].呼和浩特: 内蒙古出版社,19
[2] 梁存柱. 阿拉善荒漠区植物新分布记录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13( 3) : 94 - 96
[3]梁存柱,刘钟龄,朱宗元,等. 阿拉善荒漠区一年生植物层片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J] . 应用生态学报,2003 ,14 (6) :7- 903.
[4] 高润宏. 阿拉善荒漠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四合木、绵刺和半日花等四种旱生灌木环境胁迫下生存对策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1,22( 3) : 66 - 70 [5] 赵一之. 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论文〔C〕.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
[6]梁存柱. 内蒙古植物区系增补[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13( 1) : 98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