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2)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面向我校各本科专业(含七年制)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客观地认知自我,并结合行业特色,提高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将来主动就业、顺利就业做好准备,为以后成功规划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12学时
第一章 科学成才(2学时)
掌握科学人才观的内容、人才的新标准、工作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熟悉人才成长过程、人才成长环境,了解当代大学生实现成才的新途径。重点是科学的人才观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难点是工作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第二章 现代职业(2学时)
掌握职业的概念与性质、职业的作用、职业选择的分析,熟悉获取职业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如何寻找与选择社会实践机会,了解职业分类、教育与职业的关系。重点是职业选择的分析。
第三章 职业素质(2学时)
掌握现代职业素质要求、职业能力的概念、关键职业能力的构成,熟悉重要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了解行业、目标职业对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第四章 几种重要职业能力的培养(6学时)
掌握学习力、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与创造力、时间管理、适应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12学时
第五章 职业规划与自我认知 (6学时)
掌握职业规划的概念、职业规划的作用、与职业相关的自我认知的几个方面(个性、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价值观念),了解职业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几种常见的职业发展理论。重点是自我认知。
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和方法(4学时)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意义、基本步骤、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大学阶段的学涯规划,熟悉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了解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人生。
第七章 职业发展(2学时)
掌握职业发展的规律,了解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第三部分]12学时
第八章 就业指导(10学时)
掌握职业定位与求职途径、求职材料的制作、求职中的人际沟通、就业心理调适,了解就业实习中的相关常识、就业。
第九章 创业指导(2学时)
了解创业与自主创业的概念、创业的环境分析、创业者应具有的一些基本素质、创业计划书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特点组织课堂讨论与互动,注重操作性强的教学单元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就业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每部分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调研报告、作业三个部分综合评定,成绩以100分计。每部分课程(有课的学期)安排1次实践活动,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或活动要求,撰写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平时成绩(如出勤、学习态度、参与表现、创新意
识等)占20%,调研报告占40%,作业(如职业生涯规划书、求职简历等)占40%。
成绩评定:三部分课程成绩平均分作为本门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组织编译 侯志瑾 伍新春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第五版) Robert .D. Lock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大学生核心就业力培养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其他说明
本课程的相关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职业道德》、《公共关系学》等,无先修课程。
(执笔人:张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