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营养健康管理制度规定
一、营养健康管理的目的和原则
1.目的:为了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提高免疫力,营养健康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幼儿园的营养供给科学、合理、安全、均衡,保证幼儿的营养需求能够满足。
2.原则:营养健康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根据幼儿的年龄、生长发育特点及不同季节,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
(2)安全卫生:确保食材的安全性,严格做好食品的存储、加工、烹饪和加热处理,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均衡营养:根据“一物多用”的原则,合理配置食物,保证七大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全面、均衡。
(4)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气候和当地食材资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
二、食材采购和储存要求
1.食材采购:食材采购应从正规的市场或供应商进行采购,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要选择新鲜、无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的食材。
2.食材储存:食材的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分区储存:根据不同食材的性质,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2)温度控制:冷藏食材的储存温度应低于8℃,冷冻食材的储存温度应低于-18℃。
(3)防潮防潮:食材应存放在相对湿度低的环境中,防止食材受潮和发霉。
三、膳食配餐和加工要求
1.膳食配餐: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活动强度,制定合理的膳食配餐方案。
(1)早餐:早餐应包含谷类、奶类、蛋类、肉类、蔬菜和水果等丰富食材,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2)午餐:午餐应包含谷类、豆类、蔬菜、肉类或鱼类、水果等,提供丰富的营养素。
(3)加餐:加餐应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坚果、酸奶、水果等。 2.加工要求:加工食物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尽量不加入调味料和添加剂。
(2)采用烹调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蒸、煮、炖、煎和炒等,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 四、餐饮服务管理要求
1.餐饮场所要求:餐厅应保持通风良好,环境干净整洁,设有足够数量的座位,确保幼儿用餐的舒适性。
2.餐饮流程要求:确保餐饮流程合理、有序,包括幼儿用餐时间、上菜规定、餐具清洗和消毒等。
3.餐具清洗和消毒要求:餐具应用开水彻底清洗,确保餐具的卫生和无菌。餐具的消毒应采用高温蒸汽或过氧化氢进行。 五、体质监测和疾病防控要求
1.体质监测:定期对幼儿进行身高和体重的监测,记录并分析监测数据,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疾病防控: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注重手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做好疫情排查和报告。
3.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六、家长参与和营养教育要求
1.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膳食管理,提供家长用餐指导和健康食谱,培养家庭共同关注幼儿的营养健康意识。
2.营养教育:为家长提供营养健康教育,开展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家长的营养健康知识和意识,促进家庭的健康饮食习惯。
总之,幼儿园营养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确保他们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只有通过规范的食材采购和储存、合理的膳食配餐和加工、科学的餐饮服务管理,才能做到营养健康的管理。同时,家长的参与和健康教育也是营养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规定和要求,幼儿园可以确保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营养,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