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论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审美实践途径 郑 育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能开阔音乐艺术视野,提高学生音ft.艺术审美修养。现阶段,音ft.欣赏教学轻视学生的审美 感受与体验,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探寻音ft.审美实践途径,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 审美观念。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欣赏;教育;审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389(2008)02—0094—03 On the Practical Way of Appreciatio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Music Teaching ZHENG Yu (Music f.,Qiannan Normal Collegefor Nationalities,Duyun 558000,China) Abstract: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can broaden the student’s music horizon,and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sentiment of music.At present, because of 8onl ̄taechers’ignorance of the student’s aesthetic feeling and experience,the effect of music appreciation taeching is not satisfactory. 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music appreciation;education;aesthetic practice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时间艺术,它不同于通过视觉去感知美的绘画艺术,音乐则是靠听觉去感知美。 音乐的语言是节奏、旋律和音响的结合,它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万千,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不可代替的 情感艺术。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作为独特艺术形式的审美教育。这决定了音 乐教育者必须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懂得感受美、表现美及创造美。音乐教学大纲中也明确 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学生歌唱及欣赏(音乐)的审美情感。”…中小学 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 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 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 审美活动,他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旨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艺术视野,提 高学生音乐艺术审美修养。然而,音乐欣赏教学一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而在为数不多 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片面强调静而忽视动,只重视讲解与描述而轻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直接影响 了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导致少得可怜的音乐欣赏形同虚设。音乐欣赏课,不能仅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调 味品,而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一、目前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 1.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本身的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中小学生喜欢音乐是符合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可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音乐 收稿日期:2008—03—02 作者简介:郑育(1972一),女,四川自贡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o8年第2期 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把握不够,对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到位。音乐课堂教学只停留在填 鸭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 的作用。音乐课程价值的丧失,审美教育便无从谈起。 2.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学科目在于中考、高考中无足轻重,学生面对语文、数学、外语等考试科目的沉重 负担根本无暇顾及音乐课程。音乐教育一直戴着素质教育的高帽,却始终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3.音乐欣赏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音乐欣赏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教材内容与学生不能产 生共鸣。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有的重视知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 展,教学效果不好。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找来许多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 于一种被动的参与地位。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 的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直接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的尴尬局面。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审美实践性探索途径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欣赏者要想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力,就不能离开对音乐的具 体感知,必须深入到音乐艺术中,主动去探寻音乐审美实践途径。 1.音乐欣赏教学实践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及音乐审美特征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 同层次进行教学。对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心理特征是对事物好奇、爱玩、好动,只 能感知音乐。音乐欣赏教学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让 他们边听音乐,边进行律动和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 美的课堂。例如:在欣赏教学《小青蛙》中,通过电脑放映出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 形象,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故事的起源、经过 和结果,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对于接受了各种基本知识教育的高年级的学生,应让学生“感 受美”,即要培养对音乐美的一种感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以趣味性为主,安排非常适合他们年龄、性 格的音乐欣赏作品。如音乐作品《动物狂欢节》、《小巫师》等的欣赏,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各种不 同艺术形象带给他们的审美愉悦,同时也为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世界观、审美观、道德观初 步形成的中学生的音乐欣赏审美教育要求也得到了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已逐步走向成熟,这个阶段应 注重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2.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线 创造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而音乐欣赏教学是丰富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的有效途 径之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定的乐理 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等)和音乐经验(如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是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培养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对事物好奇、感兴趣是天性,教师要善于引 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创设质疑情境,启发学生由浅人深地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已有知识的 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因势利导,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如以小学音乐欣赏教材《童年》一课为例,教 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展示祖国海南岛美丽的风光;再以听与视的 教学方法相结合投影显示,根据不同音乐意境让学生产生联想,有声有色地把欣赏曲中的主人公苦难的 童年故事讲给大家,以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乐曲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可以 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人手。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体验优 秀的音乐作品,培养运用音乐基本元素去完整地表达审美情感。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 ・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拓展音乐视野,充分利用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激发情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体验,并为他们创造体验提供表现机会和 条件,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并通过创新,体验到成功与欢乐。 3.音乐欣赏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战 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将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三大信息处理技术结合来处理多种信 息的新技术。音乐欣赏教用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广阔的领域,音乐艺术的审美性、愉悦性等 特点将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展示。学生配合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看到 各种乐器的图像,聆听到这些乐器发出的声响;可以在教室里欣赏到世界上一流的演奏团体的精彩演 出;可以任意听取交响乐总谱中的某一分谱和它的实际音响效果;可以把自己练习的演奏、演唱或作曲、 写谱,通过软件播放出实际的音响效果,并能即时地加以音响和谱例的反馈修正,等等。计算机多媒体 技术改变了我们对传统音乐教材的理解,一张小小的光盘便可以容纳音乐曲库、节奏伴奏库、音乐史料 库、音乐知识和乐理知识的图解等大量信息。这样,音乐欣赏教学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理想 状态,它是音乐教师的最佳助手。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素材库的查询,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音响 资料或相关的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平台,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 交流等互助学习的形式,从而建立起“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4.音乐欣赏教学应在音乐文化艺术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的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审美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通过教学及各 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 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重要环 节。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不能局限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更加 不容忽视。课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诸如电视、电影、文娱晚会、文娱活动等等对中小学生音乐欣赏教 学来说是相得益彰,因为中小学生平时参与、接触此类音乐文化活动很多,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很多 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就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 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 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 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同时,教师把影片中的音乐分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 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 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如电影音乐《狮子王》、《紫日》等的欣赏 就很适合中小学生的口味,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另外,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大众文化 娱乐活动,使他们增进审美识别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他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 他将“乐”置于安邦治国的第二位,可见,音乐审美教育自古以来就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欣赏教 学是学生所有音乐活动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音乐欣赏的审美实践过程中, 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发展 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以期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学概论[J].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 责任编校・袁延科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