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J 镌soUTHNoRTHB啪GE 2009年l1月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回莉 (天津市红桥区北洋职专天津 300130)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 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 程。对于所有听众,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 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09)11-018—01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 、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 言,灵魂借声音抒发19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 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 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19由19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19已 认为满意的结果,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 教育和培养。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 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 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 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 的,或是慷慨激昂的),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 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 例1 快速地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 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 街。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 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音乐最后在 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例2 慢速地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是优雅的民谣曲 调,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 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 调的感觉,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俄 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为它流下眼泪。并说通 过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 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 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 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 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 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 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 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 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 二、如何使学生在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 切教学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 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 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使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 LL,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 逐步提高。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一施特劳 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 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 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 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 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 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 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 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 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 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 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 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 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 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3.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 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及发展方面走向的时期,情 绪、情感也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 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 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记得一次欣赏课,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的 《蓝色多瑙河》。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的欣赏 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 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 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赏 这首作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 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送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 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 连通。音乐结束了,它会将真挚的情感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 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 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问、机会给学生们自 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 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 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如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 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 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 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 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 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 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 【参考文献】 f1]《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26页 [2]布克:《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107页。 [3]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4]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10页 特约编辑:刘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