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 主题阅读拓展。
麻 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影。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来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 / 37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素有“______”之誉。
A.害鸟 B.家雀 C.老家贼
3.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5.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7
7.读了本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麻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找出文中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3 / 37
A“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B“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 。
三、 阅读理解。
母亲•我 •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4 / 37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5 /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燕子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可达120千米每小时,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度大转变,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 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 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 )蹲坐在巢沿上,( )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6 / 37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体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根据文意为文中第①②段的画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飞翔 支撑 滑翔 支持
2.根据文意,填入本文第②段括号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既……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
4.燕子为了克服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几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结果到原因 D.从主要到次要
7 / 37
五、 课外阅读。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8 / 37
④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作者开头就交代“我爱鸟”。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排比句式排除了麻雀和乌鸦,再刻画林中的鸟鸣。
B.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声音的喜爱和欣赏。
C.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不同的鸟鸣的特点。
D.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的清脆、嘹亮和悦耳。
3.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37
4.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5.“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在描写月亮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请写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内容各一句。
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37
静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着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展,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气候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末免令人有点扫兴。
11 / 37
1.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2.夏天的夜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黄昏又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描绘了很多迷人的情景,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用自己的话,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外阅读。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导致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由最初的六毛五一斤降到三毛五一斤。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李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他们放出话来:李子不要了,宁可看着它烂在树上,也不要费时费力摘下贱卖。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
12 / 37
歇工的第一天刚好下小雨,我和母亲在家里掰玉米、煮玉米,父亲却扛着一根竹竿往屋子旁边的那片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它的尾部有一个铁钩。每年的李子采摘季,父亲就用它敲打树上的李子,我们再从地上一个一个拾起李子放进筐里、袋里。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作准备,你说是不是?”
13 / 37
我点点头。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本文共860余字,我阅读的时间大约是__分钟。
2.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
A.想等李子的收购价涨上去
B.不想费时费力采摘却拿来贱卖
C.想要看李子烂在李树上
3.下列对父亲费劲把李子敲下来的原因,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果烂在树上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
B.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打李子可以锻炼身体。
C.李子烂在地里,能化成肥料滋润李树的树根。
D.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4.文中画“——”的句子中的“红彤彤”表现出作者( )的情绪。
14 / 37
A.激动 B.愤怒 C.伤心 D.心疼
5.请写出父亲打李子时的感受,试着解释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精巧。
2.这段话把白鹭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话选自课文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
15 / 37
4.用选段中字体加点的词造句。
即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3自然段写到了白鹭、朱鹭、苍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石峰山日落
为了看日落时的景象,我爬上了石峰山,登上了株洲市最高的云峰阁顶层。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它收敛(jiǎn liǎn)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出.红红的脸蛋,就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越来越浓,越来越蓝,简直像画家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了似的。它周围的天空却呈(chéng chén)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这.时,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lán luán),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分
16 / 37
外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日落前的景象太美了!太美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突然涨红了圆溜溜的脸颊,像个大红球,向天空、向峰峦、向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 )不断地更换锦衣( )艳红的( )大红的( )橘红的( )粉红的( )美丽极了( )刹那间,弥漫了大半边天,像铺展开的一匹瑰丽的锦缎。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最后,它愉快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随着暮色渐渐地降临,远处的山峦模糊了。我仍旧凝视着天际,我的心久久地陶醉在这日落的奇观之中……
1.用“√”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填写在后面括号里。
清楚(__________) 忧愁(__________)
出现(__________) 缩小(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第4自然段空格内加上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17 /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18 / 37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 )的月光 ( )的翡翠 ( )的交响曲
( )的山野 ( )的柿子 ( )的水墨画
( )的歌儿 ( )的喉咙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 )
19 / 37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 )
3.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课外阅读我能行。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董贺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建人之一。他( )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读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读名人传记。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
20 / 37
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读。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布置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读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
“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绿洲上的小草一样。”
“( )做绿洲上的一株小草,还( )做荒丘上的一棵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
21 / 37
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苍穹。”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苍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 37
十三、 阅读理解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23 / 37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_______
契机:________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 )中。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____)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____)
3.请写一写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24 /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田鼠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③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
④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
25 / 37
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⑤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⑥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1.下列对短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第①和第③自然段分别介绍了____和____。
3.第⑥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画线部分中的“到一定程度”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 37
5.你怎样理解“种内斗争”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课外欣赏。
瓜香不减来时路
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
乡间八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侯,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粘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阴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往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
27 / 37
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人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
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暗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暴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相信这样的美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1.结合全文,说说第1自然段末句“深情的回眸”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8 /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意蕴深厚,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题目“瓜香不减来时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 半路上利用机会掠夺东西。
2.B
3.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
4.ABCD
5.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6.不能删去。“几乎”说明并非每一处,到处;“常”表示程度,说明麻雀并不是
29 / 37
任何时候都被人们认为是害鸟。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我们应该保护麻雀。
2、
1.chù huá
2.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3.种类多 欢快 没有鸟 “我”没有看见鸟
3、
1.“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
2.(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侯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3.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4.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4、
30 / 37
1.滑翔 支撑
2.B
3.描写 燕子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4.吞吃猎获物 饮水 喂孩子食物
5.身躯呈流线型;两翅窄而长,振动快;尾长
6.C
5、
1.从爱鸟的声音、爱鸟的形体两方面。
2.A
3.承上启下,将描写从鸟鸣转向鸟的形体。
4.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5.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以往美好生活的思念和向往。
6、
31 / 37
1.酒杯捞月。(意思对即可)
2.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 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3.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关键是主动地追求。
7、
1.时间
2.夏天的夜晚的美丽景色有:月亮、萤火虫、蒙蒙细雨。
3.秋天的动人之处是:夕阳西下,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联飞。
4.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鸟儿欢快地叫着、跳着,那风的低吟,那鸟的乐音,听起来着实让人心旷神怡。
8、
1.3
2.B
3.B
4.D
32 / 37
5.心疼、愤怒。因为长势喜人的李子没人收购只能被打掉,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所以父亲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6.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从辛勤地摘李子可以看出来;父亲还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从他把枝头的李子打下来做肥料可以看出来。
9、
1. 颜色 身体结构
2. 一首精巧的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 《白鹭》 郭沫若
4.即使天不下雨他也总是带着一把雨伞。
5.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6.这是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
10、
1.liǎn;chéng;luán;
2. 模糊; 喜悦; 消失; 扩大;
33 / 37
3.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
4., , 、 、 、…… 。日落时天空的变化。
5.石峰山日落的迷人景色。
6.作者喜爱石峰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11、
1.柔和 碧绿 无以伦比 空旷
沉甸甸 美丽 粗犷嘹亮 粗大
2.(1)不甘示弱
(2)垂涎欲滴
(3)载歌载舞
(4)一望无际
3.田野是翡翠。
34 / 37
4.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1.之所以……是因为…… 与其……不如……
2.形容名气很大 跟众人不一样
3.因为读书多而懂得多,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4.解释说明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不要只满足于同别人一样的生活。
6.做一名保家卫国的海军战士。
13、
1.用手挡住脸,不敢看。 重要环节;机会。
2.② ①
3.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他为他还活着而高兴,他看到了生的希望。
4.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
35 / 37
(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
5.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
6.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14、
1.A
2. 田鼠是建筑高手 田鼠是怎样偷东西的
3.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猫头鹰等田鼠的天敌对农业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4.“到一定程度”是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具体到多少,这要根据田鼠的具体生存环境来判定,生存环境不同,“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同;去掉了,就不够准确,无从判定“多”的程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这是生物生存之道的自我调节,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36 / 37
15、
1.①乡间八月卖瓜的情景;②乡亲让“我”免费吃瓜;③孩子们结伴偷瓜;④老瓜头的善良。
2.第4自然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属于过渡段;在内容上,一方面交代了上段“我”吃瓜急切的原因,另一方面为下文写偷瓜作了铺垫。
3.采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害怕被人发现、小心翼翼偷瓜的样子。
4.表达了作者对淳朴乡情的怀念,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作者希望这种美好、淳朴的感情永远延续、长盛不衰。
5.点名文章主题和线索;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不减”;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永远不减的美好愿望。
37 /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