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归芳芳 责任编辑:赵华丽 培智学校绘本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摘 要】 绘本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让智障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可通过以封面、实 物、反常现象提问,激发智障学生阅读兴趣;通过猜想式、渐进式、回・ 式提问,帮助学生理解 故事内容;通过指向性、假设性、延伸性提问,引导学生挖掘故事内容。 【关键词】绘本教学;有效提问;智障学生 【中图分类号】G764 绘本以画为主,视觉冲击力强,文字简洁有趣,非 起来。 常适合智障学生阅读,因此绘本阅读逐渐走进了培智 学校。然而,对于智障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生活经 (三)以反常现象提问 绘本故事中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现象也能激发学生 阅读兴趣,教师可巧妙运用这些反常现象,打破学生内 心的平静,激起其思想的波澜。[Ii例如绘本《狐狸爸爸鸭 验不足,绘本阅读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孔子 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合理的设疑提问能调动智 障学生阅读的兴趣,撞击出智障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 智障孩子交流表达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儿子》中,正常的逻辑是狐狸的儿子应该也是狐狸,鸭 子的爸爸应该还是鸭子,对此,教师就可以提问:“狐狸 的儿予怎么会是鸭子呢?鸭子的爸爸怎么会是狐狸 、问中求趣,激发阅读兴趣 (一)以封面提问 呢?”做事这种荒诞、有趣的表现手法,激活了智障学生 的童真,他们被这一反常的现象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 绘本的封面就像是人的脸,涵盖了故事中的关键 要素,学生能根据绘本封面决定到底要不到读这本书。 教师第一时间就要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封面开始 兴趣,探究欲望不断增强。 二、问中求懂。理解故事内容 (一)猜想式提问 提问。例如绘本《老虎来喝下午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 封面,通过“老虎怎么也要喝下午茶?喝了什么茶?”“我 们都怕老虎,怎么小女孩在陪老虎喝茶呢,她不怕吗?” “老虎会不会伤害小女孩呢?”一系列问题吸引学生迫 不及待地往下读。 (二)以实物提问 每个绘本故事都预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教 师可以请学生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线索猜测人物 的心理、语言,通过相关景物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引 导学生想象、推理、创造,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以此来拓 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例如绘本《小 智障学生的思维处在直观具体形象阶段,思考时 猪变形记》中,小猪觉得无聊看见长颈鹿想变成长颈鹿 时,让学生猜一猜:“小猪想到了一个什么好主薏 让自 己变成长颈鹿?”学生猜想:“站在椅子上。”“穿一身长 颈鹿样子的衣服。”等。教师揭示答案——“小猪踩高跷 变长颈鹿。”再让学生猜一猜:“小猪踩在高跷上走路顺 利吗?会碰到谁?发生什么事情呢?”同样,再让学生猜 比较依赖实物,当看到某一客观存在物品时,学生积极 兴奋,同时也会联想到一些事情。例如阅读绘本《最好 吃的蛋糕》时,教师出示一块蛋糕给学生尝一尝,提问: “这好吃的蛋糕谁做的呢?”“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 的呢?”“想不想自己也来学一学做一做呢?”学生们会 急切想到绘本中去寻找答案,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 想小猪变斑马、大象、袋鼠、小鸟等时的情形,从而帮助 @ ◎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要根据绘本内容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眼球、 打动学生心灵的问题,引导智障学生沉浸在绘本的世界中,不断提高观察、思维、想象、创 造、审美、语言等能力。 学生在猜想中理解故事的发展。 (二)渐进式提问 精神。再如,对于绘本《我的爸爸真麻烦》中有描绘妈妈 和“我”给工作的爸爸送食物的画面,如果提问“爸爸在 做什么?妈妈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就只停留在 表层,而指向图片细节处(糕点、茶水)提问:“妈妈给爸 爸送去什么?小朋友给爸爸送去什么?”则指向性明确, 就算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回答,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爸 教师提问切忌随意、琐碎与无序,必须遵循循序渐 进的原则,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有坡度有台 阶,引导学生逐步思考,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思维 逻辑性。翻例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一开始狐狸认 为这是自己最幸运的一天,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 小猪幸运了起来,变成了小猪最幸运的一天。对此,教 师可分三个层次进行提问:第一层,观察画面,描述画 面。“小猪和狐狸分别在干什么?”第二层,理解画面,想 象画面。“把前后两幅图联系起来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事情?”第三层,连贯描述前后画面并分析判断前后画 面的因果关系。“说一说,小猪分别是怎样一步步脱险 的?”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具体理解故事。 (三)回忆式提问 智障学生记忆能力弱,而有的绘本故事长、画面 多、结构重复、情节相似,又都是一页一页分割呈现的, 所以他们读到后面内容时常常对前面的内容记忆模糊 了。因此要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通过提问帮助 学生再现故事内容。例如绘本《彩虹色的花》中讲述了 六个花瓣的彩虹色花在生长过程中用一片花瓣做小船 帮助蚂蚁,用一片花瓣做衣服帮助小青蛙,用一片花瓣 做扇子帮助小老鼠,用一片花瓣做礼物帮助小鸟,用一 片花瓣做雨伞帮助小刺猬……在读到帮助小刺猬时可 以向学生提问“第一片花瓣做了什么?帮助了谁?渡过 了什么困难?第二片呢?……”通过回忆之前的内容,帮 助学生理解彩虹色的花与他人分享快乐,尽力帮助他 人的故事内容。 三、问中求深。挖掘故事内涵 (一)指向性提问 绘本故事画面丰富,不可能每幅图都花大量的时 间问答,教师要捕捉重点画面、细节有指向性地提问, 引导学生加深对绘本的理解。例如绘本《犟龟》中,小乌 龟爬得很慢,但决心去遥远的狮子洞参加狮王的婚礼。 教师可抓住雷雨下、烈日下、黑夜里,乌龟都在赶路,当 别人告诉他方向走反了、狮王去世了,却还在赶路的几 幅画面,提问学生:“乌龟放弃了吗?它是怎么说的?怎 么做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乌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爸因为工作繁忙而废寝忘食的精神。 (二)假设性提问 阅读绘本时,当读到一定情景时教师提出假设: “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做?”“如果他这样做了,后果会是 怎样的呢?”让学生能够自动带入假想情景,能够让学 生更有感触、更能明白绘本想表达的意思。例如绘本 《没有耳朵的兔子》,当读到没有耳朵的兔子看到长着 两只耳朵的小鸡出来时,提问:“假如你是这只兔子,你 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是这 只小鸡,你会接受兔子,和它成为好朋友吗?”让学生也 跟着绘本故事的情景,体验到没有耳朵的兔子从孤单 伤心到快乐幸福的心理变化,懂得只要付出和友爱就 能收获幸福和快乐的绘本主题。 (三)延伸性提问 延伸性的提问往往是在读完绘本后提出的,教师 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 和意愿,挖掘绘本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例如读完绘本 《花婆婆》后提问:“花婆婆是怎样的一个人?”“在生活 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花婆婆一样的人?”“你愿意做花婆 婆一样的人吗?你会做些什么事让身边的人感到幸 福?”类似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领会绘本所要传递给 我们的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精神。 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要根 据绘本内容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打动学生心灵 的问题,引导智障学生沉浸在绘本的世界中,不断提高 观察、思维、想象、创造、审美、语言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进.利用绘本巧问妙引,发展幼儿语言表达 ].教育艺术,2011(9). [2]王晓雪.如何优化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 教育,2016(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爱心学校,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