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腹、盆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描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腹、盆部疾病诊检查中的应用,探讨DWI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Achieva 1.5T 超导MR机扫描,选择短时屏气(short breath holds)方法,采用快速腹、盆部DWI序列(SENSE技术的快速弥散加权EPI序列)。结果:386例患者常规MRI序列腹、盆部扫描发现腹、盆部肿瘤179例,其中恶性肿瘤66例,有确切淋巴结肿大的23例,而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发现有确切淋巴结肿大的41例。结论:磁共振医生及临床医生需要将DWI图像和其他常规序列图像进行仔细对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最后诊断结果,从而达到尽量避免漏误诊发生的风险。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腹、盆部疾病; 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简称DWI。DWI最初用于对于头部急性,特别是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后来,不少专家学者把DWI应用于体部,尝试着对体部的一些疾病进行分析,主要是肿瘤性疾病。其是建立在一种理论假设的条件下:正常细胞有一种密度依赖性的生长抑制(density-dependent inhibition of growth)的生物学性质,而部分肿瘤由于失去了这种生物学性质,会导致肿瘤的细胞和细胞之间结合比常规组织紧密,所以使用弥散序列来扫描时,会出现比正常组织弥散受限的情况,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9月,共检查患者386例,男225例,女161例,年龄38~
81岁,平均59岁。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公司的Achieva 1.5T超导MR机,采用快速DWI成像序列(SENSE技术的快速弥散加权EPI序列),进行腹、盆部磁共振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8通道相控表面线圈,加呼吸门控,层厚5 mm,其中弥散加权成像选择短时屏气(short breath holds)方法。
由三位经验丰富的MRI医师回顾性分析每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和其他常规序列图像,并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和其他常规序列图像进行仔细对照分析。
2 结果
386例患者常规MRI序列腹、盆部扫描发现腹、盆部肿瘤179例,其中恶性肿瘤66例,有确切淋巴结肿大的23例,而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发现有确切淋巴结肿大的41例。
3 讨论
3.1 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
在脑部的水分子弥散动力学的应用,同样也可应用于人体其他的组织器官,例如腹部,腹部的组织器官由于发生病变使局部组织器官的水分子弥散障碍,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表现为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信号,从而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易于区分
识别。近几年来国外专家正在不断研究所有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水分子弥散动力学的变化规律[3]。所有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帮助检查那些在T1W-、T2W和T1W对比增强成像中显示不清的病变。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是飞利浦公司的Achieva 1.5T MR机,采用快速DWI成像序列(SENSE技术的快速弥散加权EPI序列),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诸如磁敏感伪影及运动伪影等一系列影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的技术难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腹、盆部检查中经常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检查序列,特别是在腹、盆部肿瘤及炎症病变的检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有些临床医生由于缺乏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了解及其在腹、盆部检查中的重要作用,临床医生甚至部分从事磁共振检查的医生并没有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迄今为止,快速DWI成像序列已越来越多地成为磁共振检查中对腹、盆部炎性及占位性病变检查的常规项目。
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在腹部和盆腔内肿瘤及炎症的检查和诊断中是确实必须进行的;其所得图像对于临床诊断非常有价值的。例如在腹部和盆腔内所看到的是肿大的淋巴结,它们就像电灯泡一样显眼,从而使磁共振医生及临床医生轻而易举的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中区分正常组织和肿大淋巴结,在以前常规磁共振T1W、T2W和脂肪抑制图像中区分正常组织和肿大淋巴结是有一定困难的。
3.2 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体会
在以往的磁共振常规成像术中,对于那些没有显著磁共振病变特征及其极细微对比差异的病变,磁共振医生往往需要反复查看所有的(有时多达上千幅)T1W、T2W和脂肪抑制像,以及动态增强及或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进行疾病诊断时,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完全可以加快其阅片速度。在国外很多情况下,磁共振医生在查看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时,首先看的是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中有像电灯泡一
样显眼的高信号的组织器官,即可能有病变的组织器官;其次根据出现高信号的组织器官,回顾相同层面常规磁共振检查所获得的扫描图像。他们使用这种简便易行的阅片方法,从而能迅速初步确定有病变的异常组织器官,特别是肿大的淋巴结。在国外研究者看来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专用于检测淋巴结病变的序列之一[4]。他们认为以往的磁共振常规成像术要想区分腹、盆部的肿大淋巴结和其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是很难的,所以腹、盆部快速DWI成像序列对异常肿大淋巴结的发现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另外,他们还注意到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不仅能显示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同时还能显示隐藏在正常组织器官中而不易被发现的其他占位性病变,这在常规磁共振T1W、T2W和脂肪抑制图像中,这些占位性病变容易被忽视。
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特征是在去伪存真。在以往的磁共振常规成像术中,磁共振医生经常发现在T1W、T2W和脂肪抑制像中显示一些可疑异常信号而不容易鉴别,现在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只要加扫一个快速DWI成像序列,在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的图像中就能清楚显示它是完全正常的组织器官还是异常病变,从而避免了漏误诊的发生。通过查阅国外的参考文献并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过程中磁敏感伪影及运动伪影等一系列影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的技术难题,在飞利浦Achieva 1.5T MR机扫描中,选择了短时屏气(short breath holds)方法,采用快速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SENSE技术的快速弥散加权EPI序列),通过让接受检查的患者短时屏气(short breath holds)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在实际应用中还发现通过增加磁共振信号平均激励次数成像术来降低磁敏感伪影及运动伪影的干扰,最终发现短时屏气(short breath holds)成像术的实际效果要比增加磁共振信号平均激励次数(NSA)效果更佳。采用的快速DWI成像序列扫描速度非常快,一般在18秒的屏气时间内即可完成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与增加磁共振信号平均激励次数(NSA)的DWI成像相比,此方法可以简便易行地将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作为一个扫描序列加到常规腹、盆部磁共振
扫描预案中,由于采用了短时屏气(short breath holds)方法操作,这样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额外图像信息。同时还发现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会使许多组织器官的参照物显示不清,使得作为参照物的正常组织器官失去作用,就造成有时对有些病变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充分掌握磁共振正常解剖学图像并进行关联对照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要求磁共振医生及临床医生平时要养成查看所有磁共振序列图像的习惯并加以保持,再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和其他常规序列图像进行仔细对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最后诊断结果,从而达到尽量避免漏误诊发生的风险。
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还发现对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生成的MIP图像,有时也会出现假阳性表现,这就要求磁共振医生一定要注意查看原始图像,从而避免被漂亮的MIP图像所蒙蔽,造成漏误诊发生。
在通常情况下,磁共振增强扫描能帮助医务人员发现腹、盆部肿瘤,但是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区分腹膜肿瘤及肠系膜肿瘤有一定意义。在扫描直肠肿瘤时,除了可以观察肿瘤周围是否有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同时还能区分肠道内、外的占位性病变及肠道内普通炎性溃疡病灶。
在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为了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使用黑血序(b值为20)列将所有的血管都变黑,而图像的其余部分基本由少量弥散加权信号和多数的T2W信号组合而成。从而达到较清楚地显示出较小的血管周围可能存在的占位性病变。
在体部对于b值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而定,b值主要决定的弥散梯度的强度,b值越大,对弥散探测相对越敏感,但是整个图像的信号会下降,SNR会降低。反之,对弥散探
测就越不敏感,整个图像的SNR较高。
3.3 近年来国内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概况
国内有学者认为肝内不同的局灶性病变其DWI表现不同,ADC值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良性占位性病变及炎性病变三者的ADC值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不能简单认为肝内恶性病变ADC值小于良性病变[5]。还有学者认为海绵状血管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最高,肝脏转移瘤次之,原发性肝细胞癌最低;血管瘤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之间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转移瘤ADC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
3.4 腹、盆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的不足
在影像诊断中,要靠单独一个序列对病变进行定性是很困难的,包括T1、T2等,所以DWI也是同样的道理。但DWI有和其他序列不同之处。即: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局部组织中,特别是细胞外水分子的弥散情况。这样,DWI给医务人员提供了另外一种观察和区别病变的影像学手段-水分子运动角度。
总而言之,通过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到腹部和盆腔病变的检查中,使我们获益匪浅,其中最大的好处是使磁共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降低医疗风险,提高了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我们深深地感到有必要大力宣传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全身应用的优越性,使临床医生更多地亲身感受到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优越性,随后就会更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从而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全身应用的研究探讨,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Kamel I R,Bluemke D A,Ramsey D,et al.Rol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estimating tumor necrosis after chemoembo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JR,2003,181(1):708-710.
[2]Murtz P,Flacke S,Traber F,et al.Abdomen: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with pulse-triggered single-shot sequences[J].Radiology,2002,224(1):258-2.
[3]Taouli B,Valerie V,Erik D,et al.Evaluation of liver diffusion isotrop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ocal hepatic lesions with two single shot echo-planar MR imaging sequences:prospective study in 66 patients[J].Radiology,2003,226(1):71-78.
[4]Chan J H,Tsui E Y,Luk S H,et al.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of the liver distinguishing hepatic abscess from cystic or necrotic tumor[J].Abdom Imaging,2001,26(2):161-165.
[5]陈希奎,唐贵超,廖林森,等.MRI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2,18(12):1755-1758.
[6]孙琪.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