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8 ̄8 sci 。。粕dTe 。m。nt Res。哪h 20l8 N0.8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8.08.017 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苏 贝,杨水利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基于扎根理论,选取l5个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探索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市场需 求、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是影响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 务以及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因素;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分析5种智能制造模 式,为相关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扎根理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交互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8)O8—0115一O9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Su Bei,Yang Shuili (School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Smart manufacturing as the core of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s brought about profound changes to industry competition.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we select 15 enterprises as the typical case,and explore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 market demand,intelligent technology,intelligent equipment resources,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ability,intelligent service platform,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key factors,can influence the product design,manufacturing process,intelligent service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Enviornmental changes and en— trepreneurshi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five smart manufacturing modes,the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lated enterprises. Key words:Grounded theory;smart manufacturing;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telligent interactive ability 1研究背景 势;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凭借廉价劳动力的成本 优势提升其制造业影响力 J——因此,中国制造业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常态”化以及 亟待转型升级以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中国制 全球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回归 造2025>)指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智能 实体经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衡量国家核心竞 化转型升级是培育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有 争力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为抢占国际产业竞争 效路 。 制高点,纷纷出台“再工业化”国家战略,德国 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 “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欧盟“2020增长 新路径,相关研究受到学者的重视。智能制造并非 战略”等提出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先 新生事物,其思想源于美国,概念最早出现于Man— 进制造 I4j。现如今,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 ufacturing Intelligence一书中,美国于2005年提出的 创新能力弱、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 “SMS”计划以及2011年的先进制造计划,目标在 出,同时面临着双重挑战: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利 于改变以往的制造方式实现智能化 j。随着大数据、 用既有技术优势不断增强其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优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 收稿日期:2017—06—20。修回13期:2017—08—2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定位、路径及支撑体系研究”(17GBL007);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17JZ054) ll6 苏 贝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 制造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感知分析、 控制决策等功能,能够增强制造系统柔性,提高市 场响应能力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工业 使得市场竞争资源及产业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 改变产品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模式以及企业商业模 式¨ 。在新工业取得竞争优势,不仅仅是制造 技术的突破,而是要培育和实现全产业链的技术创 新系统 卜 J。本研究认为智能制造是一种面向产品 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机器 级编码,即开放性译码,对资料进行概念化;二 级编码,即主轴性译码,进一步归纳形成相互关联 一的主范畴;三级编码,即选择性译码,构建典型关 系结构模型。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E 图l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步骤 I 目前正在实行智能化转型升级或者已经实现智 化智能,强调整个制造过程的系统性智能,可分为 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以及智能服务等关 键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 自适应等功能,其本质是提高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 的价值创造能力。 目前,国内外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技术、工程领域以及产业、策略研究领域。虽 然侧重点不同,但是总体上可概括为两个层面:制 造对象的智能化,如产品智能化、制造设备智能化; 制造主体的智能化,如制造过程智能化、管理智能 化_6 J。关于制造企业智能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碎 片化,不成系统。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成果,研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问题。智能化转 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系统性探索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 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因此,基于扎根理论的 研究方法,以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 示范项目及企业”“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及企业”为研究样本的选取范围,研究智能制造示 范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从而对制造业智 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 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扎根理论最早是由学者Strauss 等¨ 在其著作《发现扎根理论》中提出,被学术界 认定为“经由质化研究构建理论”的科学方。 扎根理论是基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运用系统化的程序,提炼反应某一现象的概念,发 现范畴之间的关联,从而提升为理论_1 。与量化实 证研究相比,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没有预先的理论 假设,其核心是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过程,强调“持 续比较”与“理论取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归纳 式研究方法_1 。采用扎根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 探索性分析时,需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 能化转型升级的制造业企业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原始资料,从众多实践企业案例的实际情况中,对 事物的本质进行提炼总结,并归纳其内在联系,最 终形成理论模型。工信部于2015年、2016年分别公 布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及企业,因此, 本研究将通过搜集多家实行智能制造的企业的数据 资料,进行数据编码分析,深入探索制造业企业智 能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相关制 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2.2案例选择 本文的案例选择过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备选企业名单。首先根据研究 内容对所选企业进行初步界定,制造业企业智能化 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是以相关企业正 在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或者已经完成智能化转型升 级为前提的,因此,以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和2016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名单作为备选企业 名单。 第二阶段,确定最终研究案例。依据信息资料 的可获取性、所选案例的典型性以及企业所在的行 业属性三方面,进行最终案例的确定。信息资料的 可获取性——确保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尽量完整充实, 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所选案例的 典型性——选择的案例要能够代表制造业企业智能 化转型升级的实际情况。企业所在的行业属性—— 制造业所涉及到的行业众多,且各行业的发展特点 不尽相同,因此选择的企业应涵盖制造业的不同行 业,以确保研究结论的有效适用性。最终选择15个 典型企业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如表1所示。 表l 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案例样本 苏贝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ll7 表1(续) 在15个典型案例中,从所属行业看,涉及14 个不同的行业;从企业规模来看,均属于大型企业。 为提高研究的信度,依据扎根理论持续分析的思想, 将案例企业分为建模组和检验组,选取案例企业中 的9个案例进行构建理论模型,6个案例用于检验 理论模型的饱和度。 2.3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研究坚持资料“真实且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扎根理论倾向于将文献研究置于资料 收集的最后一个阶段,避免主观臆断的干扰 。基 于以上原则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来源 于以下几个途径:(1)企业官方网站,通过企业官 方网站搜索企业概况、行业发展动态、业务情况以 及新闻动态等资料;(2)网络搜索引擎,通过网络 搜索关于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的新闻媒 体报道、专家评论、企业相关核心人员的采访记录 以相关专题报道等;(3)企业内部人员访谈,根据 访谈记录获取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第一手 资料;(4)《中国制造2025))等有关书籍;(5)数 据库及相关文献,在CNKI上以“制造业企业”“智 能化”“转型升级”等为关键词检索已公开发表的 文章,搜集相关案例研究资料。通过以上方式收集 到的案例资料作为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3 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 3.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一个将散化的原始资料赋予概念 并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实现原始资料的概念化。编 码过程中,对原始资料逐条进行分析以初始概念化, 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个人的偏见或影 响¨ 。得到的初始概念层次较低,需进一步提炼相 关概念,实现概念范畴化。本研究采取持续比较的 方法,运用9个案例资料实现建模,首先对第一个 案例进行概念化处理,以此为模板,不断与其他案 例比较,并修正增添新的内容。案例C的编码过程 如表2所示。通过开放性编码,本阶段共得到238 个概念,提取出18个范畴,如表3所示。 表2案例C开放性编码举例 1l8 苏贝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表2(续) 表3开放性编码形成的范畴 表3(续) 苏3.2主轴性编码 贝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3.3选择性编码 119 开放性编码的目的在于发掘范畴,而主轴性编 码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 地,按照概念类属关系(如:情景关系、相似关系、 语义关系、因果关系或者功能关系等)对的范 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提取主范畴和副范畴。通过 分析发现,在开放性编码阶段得到的不同范畴之间 确实存在内在的联系,根据概念层次上的相互关系 和逻辑次序,本研究将l8个副范畴归纳至9个主范 选择性编码阶段是一个将所有范畴(主范畴及 其他范畴)进行综合提炼核心范畴,分析核心范畴 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联路径,并建立理论模型的过 程。其主要目的在于:识别能够概括其他所有范畴 的核心范畴;开发故事线扼要说明所有现象;联结 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并应用资料对之间的关联性 进行验证;继续开发范畴使其更具完备性。在开放 性编码、主轴性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对238个概念、 畴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资料间的内在联系,如 l8个副范畴及9个主范畴的深入分析,本文将“制 表4所示。 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作为核心范畴, 表4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并用一个故事线进行概括:制造企业受环境变化 (产业环境、环境)的影响,在企业家的带领 下,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进 行智能化改造,包括产品设计智能化、制造过程智 能化、服务智能化以及管理智能化。产品市场需求 和智能技术是影响产品设计智能化的关键因素,智 能技术作为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内生驱动因素,同时 和智能装备资源成为影响制造过程智能化的关键因 素,智能交互能力和智能服务平台是影响服务智能 化的关键因素,同时,智能服务平台作为智能化转 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智能管理系统成为影响管理 智能化的关键因素,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智能化转型 升级,根据制造企业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智能制造 模式——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大规 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以及远程运维服务, 从而实现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制造企业智 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图2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l20 苏贝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3.4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指新收集的资料不能发现新的概念 及范畴,即不再产生新的理论¨ 。为检验研究结果 的理论饱和度,本研究用6个案例资料对已建立理 论模型的范畴进行饱和度检验,通过检验未发现有 新的范畴及结构关系产生,因此,认为所建立的模 型在理论上是饱和的。 4模型阐释 4.1环境变化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情境 因素 环境变化主要指产业环境和环境两方面的 变化。产业环境变化主要归于制造企业自身的问题 显现以及企业外界竞争对手的压力。一方面,制造 业企业经过长期快速发展备受瞩目,但其自身所表 现出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多数制造企业处于产业价 值链低端,其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核心技术的掌握, 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 工业化战略,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占据更多的领 先优势。因此,自身产业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产业 环境变化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形成一种倒逼 效果。环境主要表现在为应对新科技和产 业变革的挑战,国家层面及地方都制定和实施 了一系列促进制造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的战略、政 策和具体措施,“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 等已清晰地指出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和方 向。对于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 策优惠,同时对于率先通过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的企业进行试点示范,从上到下全方位推动制造企 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等 六大关键因素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过程 中,环境变化起调节作用。环境变化较大时,制造 企业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 源等投入会增加,以适应新的环境。 4.2 智能技术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内在驱 动力 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美国在2O世纪90年代就 大力支持发展新技术,意在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助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技术是在制造业的各个流程 环节,实现仿真、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型技术与 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 题进行自分析、自组织、自处理等。产品设计智能 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以及管理智能化 均是以智能技术为载体。智能技术对制造企业转型 升级的影响体现在:(1)产品设计过程中采用智能 化的设计手段以及先进的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技 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网络协同设计技术等智能技 术使产品设计模块化、数字化,同时能够快速、有 效地满足个性化定制模式的需求;(2)制造过程中 应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 技术等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 生产安全事故,支持生产过程优化运行;(3)应用 传感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等更好地提高环境 感知能力及服务状态,能够进行主动提供在线服务, 扩展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质量;(4)大数据技 术、云制造技术及系统协同技术等智能技术对制造 企业各类管理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优化,提高 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活动的系统性。 4.3 产品市场需求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外 拄扭力 产品市场需求是企业价值的源泉,是企业竞争 优势的源泉。产品市场需求主要指用户需求和市场 需求,是影响产品设计智能化的关键要素。满足用 户需求的智能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 用户带来超出预期范围的超值体验;能够了解用户 的习惯,从而满足用户喜好;能够分析用户行为, 从而满足用户情感。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活动,强 调用户是创新和价值的来源,从这个角度讲,企业 通过用户驱动,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增加了用户 的黏性,使得用户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市场需 求要求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以及能够 开发市场潜力的智能产品,从而抢占市场先机,提 高市场占有率,这既能增加产品价值,同时能够提 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提升是制造企业智 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通过满足用户需求以及 市场需求形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外在拉力。 4.4 智能装备资源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基 本保障 智能装备资源指制造企业所拥有的智能制造装 备,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载体,是影响 企业生产活动制造过程智能化的关键要素。数控机 床、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执行器以及智 能数控装备等智能装备的应用,能够提升生产效率 以及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能够实时感 知和监控生产过程状态,并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优 化;能够改变制造业的工作环境,降低生产事故的 产生。智能装备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与人员, 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引导制造人员进行更为精准的 操作,取代不必要的人力活动,实现更高层次的智 能自动化。智能装备资源是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工厂 苏贝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121 的关键资源,因此,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 实现用户服务高效化,产品创新高效化;作为一种 应加大智能装备资源的投入。 4.5 智能交互能力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现 实需要 智能交互能力指的是设备与设备的智能化交互、 人与设备的智能化交互、设备与管理平台的智能化 交互,使得人、物、服务通过互联技术无缝连接在 一起。智能交互能力是影响服务智能化的关键要素。 设备与设备智能交互体现在:利用物联网技术、 传感技术等互联技术将设备连接起来,设备互联是 以全流程模块化生产、设备系统内部互联、统一的 标准语言为基础特征,设备互联可以实时地掌控生 产数据,高效地控制生产设备运行,快速地提供解 决方案。 人机智能交互体现在:通过物联网连接终端, 将最优质的资源接引到产品智能终端上,通过交互 分享连接人,实现硬件设备与用户的自然交互,能 够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提高用户使用乐趣,增加 用户的交互黏性,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的最佳 体验。 设备与管理平台的智能化交互体现在:应用大 数据平台、互联网平台、虚实互动平台等将设备与 “后台”连接起来,使得设备与企业的产品数据管 理系统、供应链系统、营销系统、物流系统等形成 无缝对接,增加了管理的灵活性,同时能够快速响 应用户需求,实现柔性定制。 智能交互能力所体现出的零距离、去中心化、 分布式思维对制造企业实施服务智能化转型升级具 有关键影响作用。 4.6 智能服务平台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支 撑点 智能服务平台指的是大数据平台、云服务平台、 互联网平台和物联网平台。 智能服务平台是影响服务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 的关键因素。智能服务平台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的基础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支撑制造企业各类系统 的有效融合与健康运行。互联网时代的制造企业更 像是一个数据中心,数据作为一种资源驱动信息传 递,实现数据的自动有序流动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 础,信息交互本质上是各类数据的采集、传递、分 析与反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组织分析与管理, 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能够实现个性化大规 模工业化生产,从而增加市场竞争力。 云服务平台能够提供信息实时传递、在线服务、 用户参与等功能,是资源汇聚与分享的重要载体, 开放式资源平台,能够充分调动研发设计、协作生 产等资源,能够快速接收用户反馈,提供远程服务 与维修,实施调整产品服务功能,提高用户服务效 率与满意度。 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在于依托互联网完成信息交 换,强调开放和大范围协作,注重外部的参与,注 重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倾 向商业模式创新,共享、开放、协作的商业模式能 够真正为企业带来创新动力,形成持久竞争力。 物联网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而来,核心 是以万物互联技术汇聚数据,关键特征在于智能感 知与互联互通,实现多终端、多入口、多模式的交 互,使得产品拥有自适应、自学习、自修复能力, 实现用户体验的快速迭代,能够充分体现用户价值, 满足用户需求,最终形成一个网络互连系统。智能 服务平台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更多的模式 创新,实现了价值共享。 4.7 智能管理系统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 要抓手 智能管理系统是指制造企业在各类管理活动中 采用的智能应用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是影响实施管 理智能化的关键要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伴随着 大量数据信息的移动,各类管理活动实现高效自治 离不开各类智能化管理系统。制造企业内部智能管 理系统可分为:(1)基于大数据及互联网,对用户 需求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具有动态感知和实时分析的 智能管理子系统,例如网上订单管理系统、顾客订 单查询系统、客户交互系统等;(2)基于智能制造 的知识管理活动的子系统,作为管控中心对智能活 动实施控制与调度,具有自主决策的功能,例如产 品数据管理系统、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决策支持系 统、采购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等;(3)体现核心制造 能力的智能管理子系统,主要表现为生产线或生产 车间的智能化精准执行,例如智能制造执行系统、 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等;(4) 基于大数据及互联网的智能协同子系统,能够实现 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 等以及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协同,能够有效满足 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自主研发系统、智能物流 管理系统、外部协作管理系统等。各类智能化管 理系统将碎片式的知识信息和生产活动整合互 联,使企业内部形成有序体系并与外部有序协 同,提高制造企业制造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以及 市场竞争力。 122 苏贝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4.8 企业家精神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 保障 企业家精神引领管理变革。制造企业智能化转 型升级关系到整个公司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的改变, 企业领导高度重视,能够将智能化目标上升到公司 战略层面,同时能够从上至下形成一致的公司愿景。 领导者价值观影响企业价值观,企业家凭借敏锐的 市场洞察力把握整个产业发展方向,帮助企业树立 新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价值观,转变公司的发展理 念与观念。领导者要具有前瞻性思维,善于发现发 展机遇,准确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以使公司获得更 多的市场竞争优势,敢于冒险,结合企业发展的实 际情况,指引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移动。企业领导者 的核心作用不再是命令和指挥,而是服务和指引, 树立服务精神,指引公司内部人员以及外部利益相 关者共同发展,共创互利共赢,这样企业才拥有可 持续的竞争力。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一个口 号,而是需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集思广益,进行 组织变革,制定相应的转型升级策略,因此企业领 导者必须发挥实干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 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4.9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模式选择 智能制造模式包括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 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网络协同制造模 式以及远程运维服务模式。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广 泛分布在汽车、电子、家电、机械等行业,离散型 智能制造企业能够实现设计、生产、运营全流程数 字化管理,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智 能传感设备等技术装备实现生产管控的互联互通,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可视化管理,企业内部建立 互联互通的网络架构确保各类系统的高效协同,实 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物流、管理等环节的集 成优化。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主要分布于钢铁、冶 金、石化、造纸等行业,流程型智能制造注重制造 过程的在线优化和精细化管理,构建智能化联动系 统,实现操作、生产、管理有效协同,搭建内外协 同联动系统,实现数据连续精准的传输,建立生产 管控中心,实现高效连续性智能生产,构建一体化 管控模式,实现各流程环节高效管理。大规模个性 化定制模式主要分布于服装、家具等行业,大规模 个性化定制注重模块化设计、建立定制服务平台快 速生成定制方案,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个性化需 求进行挖掘与分析,利用互联网平台驱动研发、设 计、生产、管理及服务体系,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主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 实现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的协同与集成,针对制造 资源开展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与柔性配置, 实现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的高度共享。远程运 维服务模式关键在于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 建立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在线监测、 故障预警、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远 程升级等服务。各类制造企业生产方式存在差异, 拥有的资源优势不一,结合自身现有优势,有效选 择智能制造模式,进而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5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应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 型升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基于扎根理论 研究方法,以工信部公布的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 名单为样本范围,选取15个智能制造企业的典型案 例,全面分析与归纳影响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建模组9个案例进行扎根理论分析, 共提炼产品市场需求、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 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统、环 境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智能制造模式共9个主范 畴;用户需求、市场需求、大数据平台、云服务平 台、互联网平台等18个副范畴,同时,检验组6个 案例的检验表明,形成理论的饱和度较好。 (2)构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模 型,系统阐述影响因素模型及其作用机理。制造企 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包括产品设计智能化、制造过程 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以及管理智能化。产品市场需 求、智能技术是影响产品设计智能化的关键因素。 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是影响制造过程智能化的 关键因素。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是影响服 务智能化的关键因素。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 统是影响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因素。环境变化作为情 境因素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企业家精神是制造企 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离散型智能制造、 流程型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 造以及远程运维服务等5种智能制造模式是制造企 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模式选择。 本研究系统化地分析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的影响因素,为相关制造企业提供理论指导。但本 研究构建模型是基于小样本质性研究得出,模型的 信效度未经过大样本检验,之后可在本研究基础上, 开发各因子的测量量表,通过大样本调查,运用回 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量化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 构建更加严谨的理论体系。 苏贝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123 参考文献: [1]林毅夫.陈斌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经济 学(季刊)2013(4):1109一l140 [2]吕铁,韩娜.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J].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15(11):6—17. [3]黄顺魁.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O”的启示[J].学 习与实践,2015(1):44—51. [4]宁振波.智能制造:从美、德制造业战略说起[J].航空制造 技术,2015(13):76—79. [5]朱森第.我国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J].冶金管理, 2015(9):9—17 [6]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 械工程,20l5(17):2273—2284. [7]WRIGHT P K,BOURNE D A.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M]. New York:Addison—Wesley,1988. [8]卢秉恒,李涤尘.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发展[J].机械 制造与自动化,2013(4):l一4. [9]杨叔子,吴波.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J].机械工程学 报,2003(10):73—78. [1O]左世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J].世界制造技 术与装备市场,2014(3):36—41. [1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 (1):5一l8. [12]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 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6): 5一l7. [13]STRAUSS A,CORBIN J.Grounded theory in practice[M]. Thousand Oaks:Sage,1997. [14]SUDDABY R.From the editors:what grounded theoyr is not[J]. Academy ofManagemem Journal,2006(4):633—642. [15]张敬伟.扎根理论研究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管 理研究,2010(I):235—237. [16]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12):10—18. [17]贾旭东,谭新辉.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 实价值[J].管理学报,2010(5):656—665. [18]GLASER BG,STRAUSSA L.rrhe discoveyr of grounded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Aldine.1967. 作者简介:杨水利(1963一),男,陕西礼泉人,教授,博士生导 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营管理与公司治理;苏贝(1993一),女,陕 西乾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运营管理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