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健康说课稿1

心理健康说课稿1

来源:九壹网


健康心理的表现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教务处政治组的焦铭,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健康心理的表现》,本课选自2004年劳动版《德育》第一册,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这本教材在传统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本次说课内容出自教材的第二课《培养健康的心理》第一节,在学习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时指出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目标,第二课《培养健康的心理》就是完成这个目标所要具备的第一要素:要培养健康的心理,就要明白健康心理的表现特征,掌握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为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渡语:根据教材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健康心理的表现与衡量标准

( 2)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学会主动调适,提高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3、教学重点 健康心理的标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关键性内容。只有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状态是心理健康的状态,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去追求,并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实现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调适。

4、教学难点 由理论到实践,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学生学习了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分析自身的心理状况,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是这节课的难点。

过渡语: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计划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二、 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 以提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典型的案例人物中探究其心理特征、问题。

3、 讨论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

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把贯穿全课的问题分给各个小组,在集体协作中总结归纳问题答案,然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陈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体现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思想。

过渡语教学是一种双向行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既能使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乐在学中”,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本节课安排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三、 学法分析

1、学生分析: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十五六至十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从横向比较来看,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很多经历过中考失利,大多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常被忽略的弱势群体,因而他们的心理问题要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更多发、更易发、也更为复杂;从纵向比较来看,从普通中学进入技术学校,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有很大变化,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学会主动调节自己心理,将是摆在学生与我们每位老师面前的一道问题。

2、学法分析

本次课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密合作、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我来说一下,本节课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了解了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引出:我们要实现自己自己的职业理想,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是本节课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我通过列举13亿、1600万、27%万三个数字的方式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看到这个数字以后,充满了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期待得到答案。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心理问题相关数据,全世界有近1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心理疾病患者高达1600万人,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27%。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很直观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竞争加剧,我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一些青少年由于心理不健康导致的悲剧。

2、 联系实例

接下来我由实例得出本课知识点,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是发生在2004年云南大学生马家爵连续杀害四名同学的案件。接下来再让学生看一组图片,这是目前社会观注度和敏感度较高的富士事件。

通过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更观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出现的问题,

总结人的“健康”所应包涵的内容,如躯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能力等。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从图片和视频中获取心理健康的常识。并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 参照以上实例,并联系课本理论,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心理健康有哪些表现特征。引出本课的重点:心理健康的表现特征。

了解了健康心理衡量标准以后,我会告诉学生,并不是每个人心理能一直保持健康的,特别青少年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在我国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项。

掌握了健康心理的的六条基本标准,并以此衡量自我后,每个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目前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我设计了一个课堂调查环节,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简单的了解。

通过对学生的现场调查,我总结了一下目前在他们的学生和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的心理问题。

• 遇到以上心理问题时,你是如何来调试自己的心态?(小组讨论)

• 根据各组选派代表的发言,分别记录,对踊跃发言的小组及成员进行鼓励和表扬。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主要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到调试心理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均已解决 过渡:通过分组归纳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我抓住这个机会,找学生来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我再重申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要求同学们掌握心理问题的衡量标准,在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学会主动调适。同时告诉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扰,这是很难避免的。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现实,不要抱怨生活,调节好自己心态,做一个心理坚强、意志坚定、阳光快乐的学生。、到此为止,

本节课我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的方法对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心理问题衡量标准及调方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作业:设计意图:为了检验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调适能力,特布置课后作业加强练习。

板书: 我采用的是简单明了的板书设计方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结束: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根据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