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针对幼儿园戏剧内容及指导策略的思考

针对幼儿园戏剧内容及指导策略的思考

来源:九壹网


针对幼儿园戏剧内容及指导策略的思考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戏剧教学恰恰可以将以上内容有效地加以整合,而当前中职幼师专业普遍不重视幼儿戏剧教学,轻视幼儿戏剧教育的意义,对幼儿园戏剧活动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幼儿园戏剧内容;戏剧指导策略

一、 幼儿戏剧在幼儿园的运用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孩子们在戏剧的舞台上语言表达能力、美术创作能力、音乐律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多项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学前教育的戏剧意义也很深远,并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角色游戏

一般情况下教师充当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角色顾名思义是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绘本中的形象进行角色扮演,用戏剧的艺术形式来学习社会经验、实践生活教育,角色游戏不会刻意要求孩子有较为不错的表演技能,教师也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如:在娃娃家孩子们自发地进行“做客”的游戏,分角色扮演宝宝的爸爸和妈妈、厨房的厨师,妈妈照顾宝宝、爸爸打扫家里的卫生,隔壁厨房的厨师为宝宝准备美食,孩子们之间自由交谈、自由活动,在互动中学习,培养参加活动的能力。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孩子会将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融进游戏中,用自己的语言、行为诠释对角色的理解,而此时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游戏有过高的期待,需要按“小步递进”的原则,将指导建立在幼儿的发展上,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

2.故事表演

故事表演是指孩子对熟悉和理解故事通过对话、动作、手势、表情以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的一种游戏,可以是段落表演或整体表演,每个幼儿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教师可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如:小班幼儿在熟悉《拔萝卜》故事后,孩子们选择喜欢的故事角色,爷爷、奶奶、小狗、小猫等角色,用一张小凳作为“萝卜”,在老师的语言串联下开始表演,为了增加表演的情趣性,老师为孩子的故事表演准备了匹配情景的音乐。其次,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通过故事表演帮助孩子进一步熟悉理解作品。如:《狼大叔的红焖鸡》我采用“分场景学习表演”的办法,让孩子对绘本内容分层次理解,在整体了解故事后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来学习表演:第一场景,狼大叔他都在森林里走来走去,想找一只肥嫩的母鸡。;第二场景,狼大叔跑回家,冲进厨房,开始准备……;第三场景,就在他正要往母鸡家里偷看的时候……,最后故事情节的转折:“哎,怎么会是这样呢!”狼大叔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要不,明天我再给这些小家伙们烤一百个香甜的小饼干吧!”

3.戏剧活动

它从角色游戏、故事表演演变发展形成,由孩子在虚构的世界里扮演角色,做角色的动作,说角色的话,幼儿创作自己的剧本、做道具、当导演及上台表演。如: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孩子从家里收集装扮鼠小弟的服装,因为衣服大了些,他们在衣服的两边夹满夹子,在美工区用超轻黏土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苹果,又用硬板纸裁剪做了棵大树,

一组孩子还绘画了鼠小弟的头饰,老师发现还有戴皇冠、生气的、笑眯眯的表情各异的小老鼠头饰,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才知道,孩子们给戏剧增加了角色,这是鼠小弟的一家,它们都想吃苹果,它们一起想办法摘苹果……孩子参与到戏剧的整个活动环节中,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游戏过程中艺术表现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体会到了戏剧的魅力。

针对绘本种类很多,我们还需要慎重地做好筛选绘本的工作,选择适合学前幼儿、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绘本作为蓝本,首先,绘本应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其次,主题鲜明,以爱、智慧、勇气为核心,再次,情节要有一定的“冲突”性,即绘本的情节长度、角色设置、语言风格和矛盾冲突都是表演的基本支架,最后,绘本故事应留给幼儿适当的想象空间。

二、 对幼儿戏剧的重新定位

1. 确立孩子在幼儿戏剧的主体地位

幼儿戏剧相比于成人戏剧有很鲜明的“幼儿特征”,它极富游戏性,戏剧冲突单纯而有趣,或是幼儿生活的反映,或是他们自身性格的心理冲突,或是由对立的角色引起的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都是来自于孩子自身内在的东西。如:由绘本《武士与龙》延伸出的戏剧,孩子们自由创编武士和龙在比武前练习的个体动作与组合造型,在武士与龙比武和解后集体舞环节,分别有两个武士和一条龙三个角色合作随乐表演,孩子通过阅读绘本对绘本角色形象的认识加深了他们在戏剧演出时肢体动作、表情、语言的演绎,整个舞台真正时孩子们的一方天地。

2. 发挥教师在幼儿戏剧的指导作用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水平有限,组织、表达等能力欠缺,教师在幼儿戏剧表演中角色的

定位至关重要。如:在戏剧《幸运的一天》中,每一个情境下小兔和狼的对话都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对绘本的理解,但常常也有孩子在演出时忘词、或出现道具掉地上、出现偏台的情况,基于老师对这些信息的捕捉,在戏剧中场休息时间或表演结束后,老师会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集中讨论,办法始终来自于孩子群体中,其中教师充当的是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

戏剧游戏遵循渐进策略,这样可以使适应力低及怕生的幼儿慢慢投入到集体活动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控制住过于想第一时间表现自己的幼儿,又可以吸引注意力低、不够专注的幼儿,还可以挑战过于依赖规律、不喜欢改变的幼儿,激发他们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

三、 幼儿戏剧教学的调整策略

为了让教学适应幼儿园戏剧活动?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探寻调整幼儿戏剧的教学策略。

1. 从“表演”到“游戏”

幼儿戏剧在幼儿园不纯粹是一种表演技能的活动,更多的是一种通过模拟装扮的体验活动,它是孩子对角色的体验、对作品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的一种游戏再现,如:在《幸运的一天》中,孩子们扮演的大灰狼帮助三只小猪洗澡,在建构空间后,老师引导孩子迁移自己在家洗澡的经验,当身体在动的时候浴缸里的水会怎么样?洗澡要抹什么?可以和泡泡怎么玩游戏?又如:在小猪切菜与音乐的衔接,老师引导孩子迁移生活中妈妈做菜时是怎么切菜的?左切切、右切切,然后呢?洗菜,拧开水龙头,怎么洗才能把菜洗干净?接下来要做什么?小猪的肚子好饿啊……孩子们自发地创想动作,看似表演说是游戏更为贴切。

2. 从“单一”到“多能”

幼儿园教师必须是多才多艺的,她既要是思考着、也要是实践者,更多的是观察者和解读者的角色,而针对戏剧她还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表演艺术家,能善于激发儿童的表演激情,并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掌握戏剧表演的技巧,这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平时加强阅读、丰厚自身的理论学习非常重要,同时,借助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外出学习等多途径积淀,对戏剧范式要能灵活使用。从“单一”到“多能”看似简单,但其中不可或缺的是教师持续、专注的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3. 从“小群体”到“大集体”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戏剧活动的开展不能只是小群体孩子的参与,教师应该以开放、接纳的心态让大集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发展在其中。因此,通过戏剧增强孩子的自信尤为重要,如:让孩子在剧本第一页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份剧本就是属于这位“小演员”的。如:作为小演员他们有责任在排练的时候照顾好自己的剧本,这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好的挑战。如:让孩子们自主申报角色或集体分配角色,而不是老师说了算。以上策略的推进均能给孩子在不同层面收获自信。

在当前的幼儿园戏剧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融合,加强戏剧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掌握戏剧艺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力、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梅《戏剧能给儿童教育带来什么》2004年7-8《理论建设》

2.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G61/7.541

3.王乃珍《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2010.5《教育导刊》

4.王静珠《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与幼儿游戏》2000.2《教育导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