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技术 柬工案投术 206 供配电系统的发展 何昌友 (泰州市杰诚装饰器材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本文阐述了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分类,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供配电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电能;变压器 电能是当今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它具有清洁,安全,经济等 优点,一切大规模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都需要电 能,电能是由发电厂生产,但发电厂往往距离城市和工业中心很远, 这就需要将电能经过线路输送到城市或工业企业。为了减少输电时的 电能损耗,输送电能时要升压,采用高压输电线路将电能输送给用户, 同时为了满足用户对电压的要求,输送到用户之后还要经过降压,而 且还要合理地将电能分配到用户或生产车间的各个用电设备。 1 电能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现代生活的主要能源离不开电能,既便于控制,又简单经济、测 量和调节的电能,也便于人们的生活。电能在整个国民生产中起着不 可不估量的作用,同时也是运用最广泛的能源。所以做好供配电的设 计可以将电能最大化的合理运用,造福社会。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之一就是供配电系统,其作用是合理分配电能。发电厂是电能运输的 起点,通过输电线路把电能降压,使电压负荷工业生产,变电也就是 这样完成的;将降压之后的电能合理分配,这就是配电。上述的整个 过程就是供配电的粗糙框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工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电力系 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电房 的设计也要不断推陈出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负 荷要求,以及适应复杂多变的用电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进行技术革新, 提高产品的利用率,降低产品的能耗,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 2供配电体系的组成及分类 供配电体系中主电路负责运送和分派电力,称为“一次电路”。 供配电体系中二次回路用来指示、掌控、保护、和监视一次电路及其 中设备运转的电路,称为“二次电路”供配电系统的一次设备,可分 为几类: (1)变电设备,按系统工作要求来改变电压或电流的设备, 例如电力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2)控制设备,按系 统工作要求来控制一次电路通断的设备,例如各种高低压开关;(3) 保护设备,变电站设备根据系统需求变化的电压或电流的设备,如变 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4)成套配电装置,依照既定的 线路方案的要求,将有关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组合为一体的电气装置, 比如有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屏、能源和照明配电箱等; (5)无功 补偿设备用于无功补偿系统,提高了设备的功率因数,如并联电容器。 供配电系统就是解决建筑物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的系统,是电力系 统的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厂用电安全越来越重视,一个 厂区往往用一台乃至多台变压器供电,变压器的容量也增加了,另外, 工厂中常有一、二、三级负荷同时存在,这就增加了供电系统的复杂性。 但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却基本一样。简而言之,供配电系统就是根 据用户需要,将电能安全的分配给用户的系统。既要安全,又要合理 分配到。 2.1供配电系统组成 主要分为电气构成和设施构成,电气是由变压器,电力线缆,自 备发电设备及各种配电设备等构成,设施由变(配)电所、电力线路、 自备发电站等构成。 2.2供配电系统按用户用电性质分类 (1)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2)民用供配电系统按用户的用电 规模分类分为:1)二级降压的供配电系统。2)一级降压的供配电系统。 3)直接供电的供配电系统.工厂供电设计的任务是保障电能从安全、 可靠、经济、优质、地送到工厂的各个部门。众所周知,电能是现在 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是用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易 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 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 在现代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3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并不在于他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 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 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因此,一个稳定可靠的供配电系统对发展工业 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 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建设经济性社会具 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当今全球资源紧张的局势下,一个好的 供配电系统设计,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 具有重大的作用。 4结语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电力系统中的 区域变电所和用户变电所,涉及电力系统电能发一输一配一用的后两 个环节,其运行特点、要求和电力系统基本相同。供配电技术,就是 了解电力的供应和分配问题,掌握工厂供配电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 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从2O世纪初发明三相 交流电以来,供配电技术便朝着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较高自动 化的目标不断发展,2O世纪后半叶发展尤其迅速。2O世纪7O年代, 欧美各国对交1000kV级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前 苏联于1985年建成了世界第一条1150kV的工业性输电线路,日本随 后在20世纪9O年代初也建成lO00kV的输电线路。我国在近5O年的 时间内供配电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输电线路的建设规模和 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参考文献: 【1】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中国电力出版 社.2000. [2】弋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中国电力 出版社,1999. [3]弋东方.电力工程电器设备手册(电气一次部分上、下册)[M】.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4周文俊.电器设备实用手册[M.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M] 【5]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编.电力工程师手册.电气卷[M】.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2002. [6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6]M】.水利电 力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何昌友(1 974-)男,江苏泰兴人,建筑工程师.研究方向 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