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来源:九壹网
教学心得ARTEDUCATIONRESEARCH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卢摘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尤其是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一代触控式移动媒体的广泛普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该文作者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种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水平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信息化教学设计近年来,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触控式交互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给设计艺术教育增添了全新的知识理念,也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要使数字媒体与设计教育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发挥更大效用,首先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方式、方法。数字媒体艺术的师资团队,同时和视觉传达、摄影与公关艺术等专业进行资源共享。结果表明,这样做可以为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改革的跨界融合创造优越的教学环境,而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聚焦原型设计和企业项目实践教学原型设计指的是描述设计过程和落地实施,包括对产品或服务提出推测性解决方案、进行原型开发以及提出对应的概念设计等。目前,交互媒体产品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得到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原型制作着重的是左右脑之间的配合,既要有理论的记忆支撑,也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这就为实现数字与交互媒体艺术教育中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通过借鉴原型设计理念和相关流程,将项目与企业实践项目教学具体结合到课程教改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教学改革,最终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如,将网站设计、手机界面、UI设计引入教学和实践环节,并在课程中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原型设计的标准开发过程。事实证明,这种落地性较强的企业实践项目教学针对性强,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因此,积极参与创意文化产业,强化产、学、研的结合必将成为今后数字与交互媒体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一、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总的来说,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变革,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有机结合也提高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水平。设计者可以根据大众的审美需求,通过数字技术采集图像,创造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与此同时,这些数字艺术品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使生活艺术化。此外,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对设计领域的影响在表现技术上直观地体现出来,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手段和宽广的想象空间。具体来说,先进的数字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完成传统性质的绘制过程,还可以复制、修改、保存全套的设计细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较好地减少误差。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计算机应用取代之前的手工操作。设计者可以通过CAD、3dsMAX输入具体数据,让计算机完成精准的图形数据、多视角的画面效果,从而完成自己的设计构思。在此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很好地保证所需数据准确无误,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绘图过程中以往人工或机械所造成的误差,更重要的是通过云存储和大数据技术为整个操作过程实现大数据分析,这就能让设计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本身。结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必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结合院校的教研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跨界”和“原创”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共同合作和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基金课题: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改革(2017yjjg016)。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创新1.优势互补与跨界融合目前,相比艺术类学生而言,理科招生的数字媒体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强,尤其是在软件编程、交互设计、数据库学习中的优势非常明显。而艺术类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在媒体表现、外观设计、动画和文学创作领域优势明显,且由于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往往比理科生强。笔者经过观察发现,历届数字媒体类毕业生的相关数据信息清楚显示出理科招生的数字媒体类学生往往就职于电视台和网络公司,而艺术背景的毕业生通常就职于动画公司、网络游戏公司。各大高校要进一步拓宽不同背景媒体类学生的就业面,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跨平台、跨专业的师资整合和资源共享,采取O2O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如,可以让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师资和教学平台上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业设计、参考文献:[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李雁翎.数字媒体艺术与教学方式变革.文艺争鸣,2010(20).(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编辑张泽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