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来源:九壹网
2022年春期七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题 号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 二 (一) 三 (二) (一) (二) 四 总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嗥鸣(háo) 迭起(dié) 彭湃 (pài) 锲而不舍 (qì) ....

B、殷红 (yān) 气氛(fèn) 徘徊(huái) 深恶痛绝(wù) ....C、校对(jiào) 倔强(jué) 什物 (shí) 气冲斗牛(dǒu) ....D、屏障(píng) 亘古(gèng) 污秽 (huì) 迥乎不同(ji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硕果 屏嶂 心不在焉 目不窥园 B、怪诞 缴租 锋芒必露 当之无愧 C、掰断 豁亮 兀兀穷年 扑溯迷离 D、厚道 晌午 沥尽心血 奋不顾身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努力。”本句运用了排比修辞。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C、《黄河颂》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D、“那跟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噶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介词、拟声词、连词。 .

4、理解默写(10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七年级语文 第1 页(共10页)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诗词》

(4)歌曲《涛声依旧》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来自古诗中的: ,(原句)“带走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原句)(《唐诗三百首》之张继《枫桥夜泊》)

(5)《乌衣巷》一诗中表达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慨叹的句子是:旧时王谢堂前燕, (《唐诗三百首》)

(6)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诗人幽然独处、借弹琴抒发情感的诗句是: , 。

(7)《晚春》中,诗人借柳絮榆钱不甘示弱加入留春行列表达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的句子时: , 。

5、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分)

(1)《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终于完成了这个梦想,但最终被__________抢走了。(2分)

(2) 小说中祥子由一个坚强、勤劳、正直的人最终沦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流氓无产者。你认为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2分)

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8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关心祖国的命运, ;赞美祖国的山河, ;热爱祖国的文化, 。

某校七年级举行了以“天下国家”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设计两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4分)

① ②

(2)学习了课文《邓稼先》和《说和做》,同学们深深地为邓稼先和闻一多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请根据所学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对联补写上联,请从下面提供的词语中选出合适的词组成上联。(2分)

词语:创奇迹 赤子情 隐姓埋名 两弹一星 鞠躬尽瘁 两弹元勋 上联:邓稼先 下联:闻一多呕心沥血唐诗杂论凝硕果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为之描画为之歌咏 ②为之沉醉为之感动 ③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A、 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七年级语文 第2 页(共10页)

得 分 评卷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7--10题。(16分)

换人

①老王曾经是个职业球员,巅峰时期与国家队擦肩而过,退下后到一所高中任球队教练。老王的儿子小王生下来就看爸爸比赛,渴望能像爸爸一样驰聘在赛场上。可老王希望儿子长大从事的工作,不怕衰老,不用控制饮食和保持体能,没有伤病。

②进入高中,小王参加校队的选拔,老王屡次阻拦,父子频繁吵架。在小王妈妈的调解下,老王同意他加入校队,可始终没给他正赛上场的机会。校队要参加大赛,公布的名单里还是没有小王。球队的中锋和后腰人才济济,但前锋实在匮乏。队长建议老王召小王入队集训。老王表情复杂地问:“他?能行?”大赛在即,小王就这样回来了,前提是老王答应给他出场的机会。像得到爵位的骑士一样,小王忘乎所以地驰聘在运动场。

③正式比赛那天,小王还是没有首发出场。上半场输一球,队长提出让小王上,老王却犹豫不决。终于在下半时开场前,老王才吐出一句:“王宏斌,你上吧。”

④小王等这个机会太久了,他先是顿了一会儿,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热身,动作大得有些变形,微微颤抖。上场的小王抓住一次防守反击的机会,队员在左路奔跑,将球大脚开出传给小王,小王接住传球带入禁区,然后故意将身体倾斜至一边,晃开守门员的扑救,最后将球狠狠地射向远角,球进了!进球后的小王扑向场边,他冲父亲大声咆哮:“这才是我,你看见了吗?这才是真正的我,你看见了吧!”

⑤老王面无表情,他们父子又针锋相对地彼此对视了一会儿,直到小王被前来庆祝的队友扑倒在地,这场对峙才有了一个不那么尴尬的收尾。走下球场的小王发现父亲教练席的位置空

七年级语文 第3 页(共10页)

了。像认真考试却无人阅卷的考生一样,小王神情落寞地离开运动场。

⑥小王上大学,如愿以偿地进入校队踢球。大二那年,老王去看他。小王让老王观摩自己训练。小王一只手搭在父亲的肩膀上说:“我让您看看现代体育是怎么训练的。”从前锋到后卫,每个位置的训练方法都不一样,从有氧功能到训练负荷等都有新的训练方式。助教在小王身上来来回回地绕上许多皮筋,然后小王有规律地运动起来,练习身体的协调性。老王一边看一边记,想了解的太多太多。走的时候,老王表情暗淡,哑着噪子说:“我真的落伍了,不能再干了。”小王没想嘲讽爸爸落后,他只想让老王为他高兴,这始料不及的阴差阳错让小王久久不能释怀。像失手打碎花瓶的孩子一样,小王无比怅惘地看向运动场。

⑦大学毕业后,小王在各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到了周末会和中学同学组个球队踢球,而老王却得了脑血栓,颤巍巍地端着手,口齿不清。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小王从球队里退出来,他再也没有时间踢球了。

⑧母校校庆,原校队组织踢友谊赛为校庆献礼。小王非常想去,但是想了想父亲的情况,他拒绝了。老王不知从哪儿得到了这个消息,颤抖着指挥小王,“王宏斌……去踢球……替我踢……”这几个字从老王嘴里吐出来时,几乎听不清是什么,但小王明白了,也决定了回母校再参赛。

⑨比赛那天,老王穿着自己任教时常穿的灰蓝色运动服,在妻子和儿子的搀扶下,来到看台。比赛开始前,裁判跑到观众席,将哨子递给老王,说请王老师吹开场哨。小王离开父亲准备上场时,回望拄着拐杖坚定地站在那里的父亲,见父亲哆哆嗦嗦地握紧拳头,向他挥舞出加油的样子。像一个丢了玩具的娃娃一样,小王满眼含泪地奔上运动场。

⑩老王深吸一口长气,吹了一个连续哨,断断续续的哨声缓缓入场,友谊赛就这样开始了。

七年级语文 第4 页(共10页)

小王笨重又努力地往前奔着,队友毫不犹豫地把球转移给他。小王迎着球的方向跑,他一边跑,一边不断用余光盯着场边的老王。父亲奋力想为他喊话的样子,让小王更义无反顾地向前跑着,赛前他拼命地塞进腰间的赘肉也好像都认真起来,身上的年轮紧绷着做最后的冲锋,眼泪被他狠狠地甩在身后。尽管笨拙,但还是贡献了一个教科书式的进球。

⑪他跑,好像十六岁时第一次被换上场一样;他跑,好像他在人生赛场上替换下的,是自己的父亲。

(作者:刘墨闻。有删改)

7、球场换人比赛,人生换位思考。围绕足球,老王和小王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父子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请结合文章填写下列表格。(4分)

时间阶段 主要事件 父子关系 小王参加高中校友选拔,老王阻拦,最终同意。 高中 ① 剑拔弩张,隔阂而疏远 大学 小王在大学的校队踢球,老王参观训练,在新型训练方式面前有挫败感。 ③ 母校校庆前后 ② ④ 8、阅读第④和第⑩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小王渴望得到老王认可的?(4分)

9、有关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以下两个问题,请思考回答。(共4分)

(1)跳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觉得它们对本文写人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七年级语文 第5 页(共10页)

(2)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你觉得有什么好处?(2分)

10、友谊赛结束后,场上响起歌曲《父亲》,“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请结合文章和这句歌词的内容,以小王的口吻对老王说一段话,表达你对主题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1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去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 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拉到喉核。一行个人,像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郭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钩不到边。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

七年级语文 第6 页(共10页)

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一投有何

七年级语文 第7 页(共10页)

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1、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2分)

12、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4分) (1)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2分) ...

(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2分) ..

13、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2分)

14、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3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古诗文阅读。 (1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共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令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七年级语文 第8 页(共10页)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孙权劝学》)

[乙]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令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节选自《史记》)

15、解释加点词语。(4分)

(1)但当涉猎 ( ) (2)弟子孰为好学( ) ..(3)发尽白( ) (4)门人益亲( ) ..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7、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2分 )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共4分)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8、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服他。(2分)

19、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分

七年级语文 第9 页(共10页)

析。(2分)

得 分 评卷人 四、写作(50分)

2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②不少于500字;③除诗歌、戏剧外,文

体不限。

题二: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什么是可贵的?

真挚的情感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美好的品德是可贵的:善良、执着、勤劳……

幸福的点滴是可贵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叮咛……

将题目《 是可贵的》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

少于500字;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七年级语文 第10 页(共10页)

400字 200字 600字 七年级语文 第11 页(共10页)

七年级语文 第12 页(共10页)

2022年春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参

一、1、C 2、D 3、D 4、(1)双袖龙钟泪不干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战地黄花分外香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飞入寻常百姓家

(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一空1分,有错字不得分,共10分) 5、(1)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大兵(一空1分,共2分)

(2)一方面,有个人的因素,即祥子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屈辱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社会因素,即当时的社会黑暗,使穷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意思对即可,2分)

6、(1)爱国人物故事会(2分) 爱国诗词朗诵会。(2分)(活动合理即可) (2)隐姓埋名两弹一星创奇迹(2分)

提示:“呕心沥血”是闻一多写作时的认真,“隐姓埋名”是邓稼先工作时的状态,因此,这里可用“隐姓埋名”对应“呕心沥血”;“唐诗杂论”是闻一多的成果,“两弹一星”是邓稼先的贡献,因此这里可用“两弹一星”对应“唐诗杂论”;“凝硕果”是个动宾短语,因此可用“创奇迹”对应。(意思对即可2分) (3)B

二、7、①小王虽未首发但仍抓住机会进球,老王在赛场冷冷关注。

②小王参加友谊赛,老王带病观赛,奋力加油。③渐渐缓和,为无意伤害到父亲而自责。④更加和谐,父子为了共同的热爱相互理解。(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4分) 8、示例一: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渴望,第④段写小王获准上场后,他激动地热身,在运动场上防守反击,进球后大喊大叫。从上场前到上场中到进球后的事件发展,充分表现小王渴望得到老王的认可;第⑩段老王吹哨,比赛开始,队员毫不犹豫地传球,小王边踢球边观察父亲,为父亲奋力进球。从在感动中上场,到大家助力,小王进球,充分表现小王渴望得到老王的认可。(意思对即可。4分)

示例二:以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渴望。第④段的语言描写,小王用“咆哮”的状态、反问的语气强烈地表达他渴望被认可的心情;第⑩段的动作描写,“奔”“跑”“盯”等一系列动词刻画了小王努力比赛的状态,边比赛边看老王,足见他渴望得到老王的认可。(意思对即可。4分)

9、(1)相似句式连缀出现,提示文中主要事件,引发读者思考,表现人物心情,以句中与人物年龄增长形成反差的描述展示人物的成长。(意思对即可。2分)

(2)利于客观叙述,使情节更曲折;接近读者视角,更利于感受人物形象;留下想象空间,使读者思考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10、示例:爸爸,我一直渴望得到你的认可,大学时带你参观训练,就是想让你替我高兴,以我为骄傲啊。总以为你不了解我,却不懂得你是想让我过得比你好。而今,我奔跑在你曾经奔跑过的赛场上,了解了你的不易,更传承着你的精神,我们,都是彼此的骄傲。(意

13

思对即可。4分) (二)

11(1)空廓(或:旷远)、寂寥、萧索、色彩暗淡。(答出两点即可。2分)

12、①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文化,丰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②写出女儿心中黄河的庄严与神圣;表现了女儿对黄河的虔诚、崇敬以及对黄河情结的传承。(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触摸、领略到了黄河深厚的文化底蕴;②表达了对黄河的景仰之情,确认了“我”与黄河的血脉关系;③黄河接纳了“我”使“我”汇入中华民族血脉,精神有了归属。(打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4、“隐隐的水声”指归来后,黄河留给“我”的记忆、情愫和主观感受。(1分)理由:①那次黄河“一掬”的经历、珍藏于名片盒里的黄河泥土,让作者铭记于心;②它们让作者获得了归属感、幸福感;③它们加深了作者对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眷恋。(答出两点即可,一点1分,2分)

三、15、(4分,每个1分):(1)只(2)谁(3)全,都(4)更加 16、(4分):(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分)

(2)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2分)

17.示例(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别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示例(2)不能因为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增长才干。示例(3)虚心学习,不犯同样的错误。不断修正自己,成就大业。(能够结合材料,意思对即可2分) (二)(共4分)18.这四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依据,1分;理解,1分。共2分)

19.①借“不闻”点出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②借“唤女声”点出木兰的女子身份。或:借木兰对父母的依恋、思念,点出她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和她的女子身份。(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0、作文 按照2021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批阅。(50分)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