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广告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技术与
美术的结合与发展
—评《数字媒体艺术》高玉臣(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河北唐山0100)在技术加速迭代、信息爆炸发展的时代,美学已 深入渗透于视听文本等,其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精神 文明、传媒文化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态度和审 美习惯,参与构建人类的良好生存空间。观照现实, 可以清晰看到当代人正面临审美泛滥的冲击,对美 术教育的重视刻不容缓,亟待突出美术在大学教育 中的地位。因此,在新媒体浪潮的影响及技术革新 带来的有利环境下,美术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是敏锐 把握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关键,对于重构新媒体时 代的美学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 出。“它(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精神与高科技手段 相结合,以数字化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的 统称。”这充分表现了艺术在科技作用下巨大的发展 潜力。与此同时,为保障数字媒体艺术更好地适应 新媒体时代发展,其相应的大学学科教育应运而生。 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 表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设计学类(130508)和计算机 类(080906)。数字媒体艺术结合了技术与艺术,特别 是代表着美学传统的美术,在美学层面推动着数字媒 体艺术的时代难题,拓宽技术红利下的研究视野。本文通过简要评析《数字媒体艺术》一书,探讨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技术与美术的结合 与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由邹梅和董璐主编,电子 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12月出版,是面向大学生 的一本专业基础教材。该书旨在加深对“技术”和 “艺术”概念的本质思考和体验,围绕数字艺术的核 心和一般规律,了解与掌握技术和美术相结合后所 表现的作品光鲜亮丽的外在形式,以及内在的深刻 思想。该书内容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数字媒体 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时代背景、数字媒体艺术 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艺术、数字媒体与 广告艺术、数字平面涉及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教育。 七个章节的安排逻辑清晰,从概念和背景入手,进而 围绕数字媒体艺术对其周边话题进行细致探讨,深 入浅出地阐释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产业、审美 等方面对数字媒体产生的巨大影响。技术与美术的结合与发展,一方面体现在美术 对数字媒体的改造中。数字媒体涉及的领域很广, 是满足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时代技术复杂 性和传播有效性的产物。在这一时期,对于时效概 念和社会群体概念的认知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数字 技术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标志。不仅如此,大众传 媒的文化属性被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其社会功能还在于将信息技术与娱乐结合,赋予个
体更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互动性以及参与感。美术 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吉合其自身的商业化、产业化、 技术化,以及渗透性和创新性,为美术的现代化发展 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工业社会中文化消费品、艺术创 意产业等均与之相关。不论是1997年上映的《泰坦 尼克号》、2010年上映的《阿凡达》还是近两年上映 的《哪吒》都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表达出动画效 果,为观众呈现了更完整的叙事结构和更精美的视 觉画面,在电影历史中一次次创造票房奇迹。正如 该书作者所言,在国家的产业经济结构中,美术作为 新创意、新技术的内核,在新信息经济中愈发占有重 要的地位。美术引发的时尚潮流和审美感知将工业 文化引向新的发展轨道,表达出时代的创新性、艺术 性、多元化和智能化等特征。技术与美术的结合与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数 字媒体艺术的应用领域上。数字媒体艺术在技术的 应用中展示着视觉艺术和媒体文化,应用领域广泛。 据该书作者分析,主要包括五个领域的应用,分别是 新媒体设计领域、交互产品设计领域、时间媒体设计 领域、互动娱乐设计领域和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新 媒体设计领域包括手机媒体设计、电子出版物设计 等,是适应新媒体的设计方式,如播出以人物为主题 的新时代短视频在手机竖屏显示中具有更强的美学 效果。交互产品设计领域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媒体, 其主动权在于用户,因此为维持用户黏性,页面设 计、交互设计、信息设计中的美学表现尤为重要。时 间媒体领域遵从叙事逻辑,如数字影视、动画、微电 影等,要求美术色彩能充分展现视觉语言表达、舞美 组建等方面,审美上突出观赏性。互动娱乐设计领 域多指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则重体现对话逻辑,美 学在游戏设计中直接反馈于玩家体验。视觉传达设 计领域包括基于纸媒或户外展示的平面设计、广告 等,依赖美术达到吸引眼球、丰富内容的目的。当今社会,艺术作为创意产业在新媒体中表现 出了独特价值。传统绘画艺术的生产工具、组织方 式、市场需求、发行手段、技术特征等都发生了质的 改变,巴美术转变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活 动,直接参与满足人类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切实解决 人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旨在培 养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将 技术与美术进行结合,以创意文化生产为导向,为现 代化社会服务。[乍者简介:高玉臣(1966—),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教 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