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哈姆雷特的形象

来源:九壹网
 文艺复兴是十四到十七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首先它不只是意识形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基础的转交,即封建势力的削弱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式和生产关系的建立。其次,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同时还表现在宗教改革、农民战争、和学技术发明等方面。它反封建反教会的主要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的全面发展,否定神权,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时值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雷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不仅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还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时代本质的深刻思索和对人类自身价值的重估。他为世界文学长廊贡献出了一个不朽的悲剧艺术形象,哈姆雷特的人生悲剧凝聚着一个时代的内容和人类永恒的困惑与痛苦。

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待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英国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首先,哈姆雷特对于大自藏与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哈姆雷特求学的威登堡大学.是德国人文主义中心,这使他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熏陶。他认为人世间是一座美好的 “花园”,“人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将父亲看成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女性,父亲是理想的化身,母亲是爱的象征,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便是理想与爱的结合,能使这种结合得以实现和存在的世界自然是“美好的花园”,正是上述这样一个”人”的典范。他认为人是至高无上的,应重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独立地位。哈姆雷特这种对人和自然的赞美,既体现出哈姆雷特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也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神权思想和禁欲主义的基本特征。 其次,哈姆雷特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也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观点。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他虽是王子,却深深爱上下臣的女儿奥菲莉娅,并向她表示真挚的爱情。他不让朋友霍拉旭称他“殿下“,而以朋友相称;他反对士兵们仅仅是出于封建的“尽忠”观念而对他忠诚。

再次,哈姆雷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巨人”的特点:勇敢英武,多才多艺,敏感善思,头脑清醒,热情栈溢,感情丰富。他刚强、正直、风趣,有胆量又有志向。他虽是王子,却不愿碌碌无为,醉生梦死。他认为人的—生应该活得有意义,充满创造性。哈姆雷持能同情人民疾苫,善于发现和欣赏别人的美德和才干,能进行严格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解剖,珍视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的爱情。总之,作品赋予了这个人物以人文主义者关于“人”的一切理想的品质和特点。

但是哈姆雷特的性格中还有忧郁苦闷,优柔寡断的—面。这一性格特征是的由社会现实决定的,并非什么“天生的抑郁性格”。哈姆雷特原来是个“快乐的王子”, 无忧无虑,明朗爽快,生气勃勃,犹如夏日清晨的空气。突然间,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一系列反常乱伦的事情打破了他的幻想。接着坚贞的爱情.真挚的友谊,珍贵的生活理想也都化为泡影。哈姆雷特的美好理想和周围丑恶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他感到世界是“·所很大的牢狱”i因此深深陷入了抑郁苦闷,痛苦不安的情绪之中,变成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的人文主

义理想破灭后,当父亲的鬼魂告诉他真情并嘱咐他复仇时,他意识到责任重大。凶手是当今国王,复仇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牵涉到“重整乾坤” 的重任。他感到力不胜任,势绵力游,有时甚至流露出万事皆空的悲观情绪,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面对强敌,不知如何行动,显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同时他看不见也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斗争小只依靠个人孤军作战,因而一再拖延复仇的时间,这时候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最后来取了行动,他导演了“戏中戏”,证实了鬼魂所透露的情况,杀死了克劳狄斯,报了父仇, 成为 “行动的王子”,但自己也跟敌人同归于尽,并没有完全改变“冷酷现实”, “重整乾坤”的社会重任。

哈姆雷特的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文主义的理想人物的形象。它真实概括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反映了他们的斗争和思想特征。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它不可避免的弱点。哈姆雷特和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的力量仅在于提出了现实的不合理而必须改革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现实。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是连带他的缺点一起歌颂的。哈姆雷特的悲剧,是莎士比亚本身所属的整个英国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哈姆雷特》的悲剧的基本矛盾冲突,是王子哈姆雷特与杀父的叔权克芳狄斯之间的冲突。但他们的矛盾不是个人私仇,而是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理想同以克劳狄斯为首的罪恶现实之间的冲突。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反动的封建王权之间的斗争,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社会矛盾的折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贯芽全剧始终。这种冲突开始于哈姆雷特父亲惨死的真相被鬼魂揭露,哈姆雷持震惊于现实的丑恶,内心产生巨大的痛苦,陷于深沉的思考之中。这一巨变决定了 《哈姆雷特》必然要包含两种冲突, 一是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为首的整个宫廷之间的站立,构成人物之间,集团之间的外部冲突;二是哈姆雷特灵魂深处的激烈斗争,即自身的矛盾斗争,构成了内部冲突。这种理想和现实冲突的外在表现是哈姆雷特的满面愁容,身穿墨绿色的丧服与整个朝廷的寻欢作乐,华装艳服形成尖锐对比;这种冲突的内在表现则是哈姆雷待对人和人生所表示的失望和怀疑。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父亲惨死的真象的揭露使哈姆雷特产生了复仇的思想,但是这种揭露“并没有使得他从自己内心世界中走出来,却反而使他走进自己内心世界中去,集中到自己心灵的内部”。“优郁的王子”的称号就来自这里。这两种冲突的互相联系,再现了十六世纪未英国社会现实关系,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破灭的客观原因,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在道义上的胜利,表达了改造社会的信心。 哈姆雷特体现着文艺复兴时期所特有的那种个性发达、刚精神文化以及新的人文主义道德;克劳狄斯则代表着利己主义、自私观念、残酷的权势欲以及道德上的虚无主义——所有那些曾经在中世纪存在过,而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土壤上特别发扬滋长起来的种种恶习。 莎士比亚这出悲剧其穿着战斗精神、对罪恶与暴力的激烈的愤懑、对祟面的人交主义理想的肯定,并浦苦地意识到,这些理想实现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哈姆雷特临死的时候请求他的朋友雷拉旭把一切经过转告世人,继续他已开始了的斗争——这似乎就是这位主人公的遗嘱。 哈姆雷特所代表的萌芽的先进力量与克劳狄斯的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一冲突的社会意义在于:它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时代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矛盾,又歌颂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人物,鼓舞人民与反动统治作不妥协的斗争。 哈姆雷特不仅看穿了时代的混乱本质,对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也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在他对奥菲利娅讲的那番疯言疯语里,显尔出他的深刻洞见和睿智认识。他对人由盲目的乐观认识转变为无比清醒的深刻预见,由对人类充满希望的憧憬转变为对人类前途悲观的感慨。残酷的现实不仅是他个人命运悲剧的根源,还是整个人类困境的缩影。当他的人文主义

理想破灭之后,对自己的不幸、对生活的窘境和人类的出路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当哈姆雷特看穿了丑陋的现实之后,他并没有彻底地完全屈服于命运的摆布,丽足试图用自己的思索和行动来证实人的价值。在这个是非颠倒的世界上,他仍保存着人的尊严和价值。

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悲剧意义在于:从积极方面来看,他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同封建没落势力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的历史进步性,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的产物。从总结经验教圳的角度看,他的悲剧源于两个方面:首先,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的时代,他斗争的对象又是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整个宫廷。哈姆窗持以个人力量同这种强大的邪恶力量进行较量,悲剧命运是必然的。其次,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不相信人民群众,认为只行“可怜的我”才能“重整乾坤”,一育孤军奋战,最终也只能恼恨死去。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不幸是我们所行人的不幸,他的正直和坦率是人类良知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外国文学导读与欣赏》 何峰主编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

中国近代文学史考查作业

罗玉林 文学院 107班 29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