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教案

来源:九壹网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教案

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预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班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教案,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三班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教案1 《她是我的伴侣》: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区分“抽泣、哽咽、哭泣”在词义上的差异。感受伴侣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2、通过描写小男孩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改变,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1、引导同学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沟通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

2、通过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词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进而读懂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设计】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她是谁?我又是谁?

第 1 页

3、这句话是谁在怎样的状况下说的?

阮恒在输血过程中有些怎样的神情和动作?这些神情表达了阮恒当时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这一课。 二、出示提示,分组学习

1、自学:轻声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2、小组学习:把你划出的句子与小组的同学沟通沟通,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或疑问。

(小组学习时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学习提示进行) 幻灯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1)读:读出你想沟通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2)想:从阮恒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 (3)说:阮恒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引导同学自学并沟通各自的阅读感受,质疑问难,老师巡察指导。

三、研读句子,体会内心

1、在献血前后,阮恒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呢? (可怕而又坚决,是一种冗杂的冲突心理)

2、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坚决?请用“△”做标记。 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可怕?请用“⊙”做标记。

3、着重通过以下几个重点句子,引导同学从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中去揣摩他的内心,进而体会小男孩精神的珍贵。

第 2 页

4、依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展现课件。 (1)哪些句子表现了阮恒给小女孩献血很坚决? ①出示句子1: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A、哪些同学读懂了这句话?为什么要很快?此时阮恒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B、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出了小男孩的这种坚决?

C、点击出示句子:抽血过程中阮恒纹丝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D、为什么他“纹丝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呢?谁能读出阮恒这时的坚决?

②指导用比较坚决的语气,读好句1和句2这两句话,以读促解。

(个人读、全班齐读)

(2)哪些句子写出了阮恒可怕而又坚决的冲突心情呢? ①出示句子3:

一阵静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突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A、哪些词反映了当时阮恒的心理?通过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同学一边读句子一边仿照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 (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B、让同学在读句和动作的仿照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可怕,

第 3 页

举手时才会颤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假如没有立刻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②指导同学在朗读中再次体会阮恒的心情。 (3)出示句子4: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抽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快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①“抽泣”是什么意思? ②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③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抽泣”、“全身颤抖”、“捂住脸”,来体会阮恒既怕又不想被别人知道的冲突心理。 (4)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也是描写他忍不住哭的? (随着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5和6。) ①出示句子5: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头哽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苦痛。

A、哪个词是写哭的?怎么样的哭叫“哽咽”? B、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C、指导朗读。 ②出示句子6:

接着,他那不时的抽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A、指名读句。

第 4 页

B、这时课文是怎么描写小男孩哭的? C、引导梳理并比较词语: 抽泣:断断续续地哭 哽咽:低声哭泣 哭泣:哭

(5)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抽泣一下,到又开头哽咽,再演化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白什么?(说明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感觉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心里越来越可怕)

(6)指导同学随着老师的手势演读句子3~6,读出男孩越来越可怕的心里,在读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5、最终男孩是怎么知道自己会没事的?这时的男孩是什么样的表现?

(1)出示句子7:

男孩立即停止了哭泣,似乎刚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是怎么劝慰阮恒的,让阮恒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他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②这时阮恒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

四、模拟情景,升华主题

1、随着一滴一滴的血从阮恒的身体里被抽出,他感到越来越可怕。他为什么这么可怕呢?他心里想到了什么?

2、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阮恒可怕但又坚决地要为小女孩

第 5 页

献血的冲突心理。

即使如此,但是___________(引导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对课文中阮恒的反常举动的理解)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一名擅长发觉问题的小记者,面对这样的阮恒你有什么问题要采访他?作为阮恒你又是怎么想的? 4、小记者模拟采访。

问1:你认为自己要死了的这种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头产生的? 答1:从我迟疑着举手开头就始终是这样认为的。 问2: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还要坚决地给小女孩输血呢? 答2:由于她是我的伴侣。

5、师:是啊!多么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伴侣”这个词的?课文中的阮恒呢? 6、评价小男孩:

(1)你觉得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

(2)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你怎么评价阮恒?获救后你又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长

1、演示板书小结课文:课文主要写了阮恒给小姑娘献血这件事。围围着这件事,课文写了两个关键字。是哪两个字呢?请大家再扫瞄一遍课文,往深里读。

2、这两个字一个是……(死),一个是……(活)。谁(小姑娘)

第 6 页

伤势严峻,面临死亡?假如不输血、不抢救就会……死;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谁(阮恒)虽然可怕但却坚决地站出来了?他为了挽救小姑娘的生命,宁愿自己去死,也要献血让小姑娘活,为什么呢?由于“她是我的伴侣”。

3、虽然他的担忧只是一场虚惊,但他那愿为伴侣而牺牲自己的美妙心灵却永久放射出夺目的光荣。这就是真诚的友情,这就是真正的伴侣!这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三班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教案2 《石头书》: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很多有关岩石的学问,也表现了两个孩子喜爱科学、探求学问的剧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知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途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学问,培育同学对四周感爱好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育喜爱大自然、喜爱科学的志趣。

第 7 页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学问,培育同学对四周感爱好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看法。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吸取养分,猎取丰富的学问。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

2、同桌相互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老师相机指教。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索题:

依据下面的意思,对比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知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 8 页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兴奋,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同学合作、沟通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其次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日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知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奇怪 。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第 9 页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索: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同学从石头的形状,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沟通;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依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白什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用?只是依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兴奋?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第 10 页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老师小结:

今日我们随着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隐藏了这么多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讨论。我们如今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神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索: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改变,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学问?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举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洁介绍一些内容。 2、沟通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第 11 页

3、扫瞄相关的网站。

三班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教案3 《妈妈的账单》: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同学、文本、老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布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同学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同学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示“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示同学留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酬劳”、“如愿以偿”“惭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 12 页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估计同学说得比较具体。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讨论讨论。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觉区分。(估计同学会发觉有如下区分: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假如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具体些,账单中应当列些什么? 老师引说:

十年的美好生活啊!是多么的甜美。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预备好洁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苦……十年来,妈妈始终是那样慈祥……

(老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假如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第 13 页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惭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老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许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确定也想了许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绽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久是自己暖和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咆哮,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详细(放背景音乐《懂你》) 3、沟通补白内容,老师随机点拨,留意适当结合同学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惭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惭愧和改正。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第 14 页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老师随机点拨,引导同学抒发真实的感受)

2、老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1、通过老师的引说,同学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同学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详细。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同学概括课文内容供应了关心,对孩子有肯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班级同学来说要留意引导,降低难度。

三班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熟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欢乐以及喜爱大海的感情,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第 15 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同学猜想:大海

3、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玩耍的声音:再认真听,你又发觉了什么?

4、同学猜测:孩子们在大海边玩耍玩耍的场景。全班进行沟通。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欢乐,你们想去看看那欢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

2、快速地扫瞄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沟通: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尝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

第 16 页

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沟通,全班反馈。 4、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同学独特化朗读

6、连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欢乐。走,让我们再去观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同学沟通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欢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信任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爱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老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同学书写生字。 其次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

第 17 页

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沟通。 4、全班沟通。 (一)读其次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观看力量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第 18 页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观赏。 三班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教案5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教具支配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爱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气与活力今日,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是唐代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状况?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单独一人一边漫步 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由:自由自由。) 2理解诗句

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根据挨次)

第 19 页

谁能按挨次把这首诗的意思完好地说出来?(老师引导) 3感情朗读

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消失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飘舞,黄莺在唱歌,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现) 四,课后作业 积累描写春景的古诗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临时有了安家的处所,心情比较舒服。春暖花开季节,他单独在江畔漫步 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非常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详细化。第三句

第 20 页

“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艳丽芳香。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由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优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值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由于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唱歌。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胜利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第 2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