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2000Vol.17No.2轧钢
・17・
STEELROLLING355MPa高强度造船钢板的生产
徐洪庆
孙卫华
济南
250101)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山东
摘
要:介绍了355MPa高强度造船钢板的生产工艺与产品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对其强韧化机理进行了
探讨;分析了限制碳、锰含量并进行微合金化处理,采用严格的控制轧制工艺,是生产355MPa高强度造船钢板的关键。
关键词:高强度;造船板;成分设计;控制轧制中图分类号:TG335.5
文献标识码:A
Theproductionof355MPahighstrengthshipbuildingplate
XUHong-qing,SUNWei-hua
(EngineeringCenter,JinanIron&Steel(Group)Co.,Jinan250101,China)
Abstract:Theproductionprocessandthemainperformancesof355MPahighstrengthshipbuildingplateareintoduced.Its
tougheningmechanismisdiscussed.Controllingthecontentofcarbonandmanganese,microalloyingtreatment,andstrictcontrolledrollingschedulearethekeystepsofproducingthisplate.
Keywords:highstrength;shipbuildingplate;compositiondesign;controlledrolling
1前言
的沉淀强化,可使钢的强度明显提高。它还能细
〔2〕
化晶粒,提高钢的冲击韧性。因此,355MPa
355MPa高强度造船钢板主要用于制造大、
中型远洋船舶和小型船舶的关键部位。大、中型远洋船舶的服役条件较恶劣,特别是在大风大浪时,受力条件极为复杂,承受着较大的冲击和交变载荷。因此,高强度船板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良好的焊接性能。
级高强度造船板的化学成分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元素设计成分/%
C0.01~0.16
355MPa级造船板的化学成分
Si0.20~0.40
Mn1.00~1.500.90~1.60
P、S
Als
V
2钢的成分研究与确定
0.03~≤0.030≥0.020
0.08≤0.035≥0.015
-
C是钢中不可缺少的强化元素,但C含量的提高使钢的低温冲击韧性降低,恶化钢的焊接性能。因此,要控制钢中的C含量。
Al在钢中有细化晶粒作用,并能与N结合,形成弥散度大的AlN。它不仅不会产生沉淀硬化,而且由于减少了以间隙相存在的自由N,可以降低韧脆性转变温度,并降低钢的时效敏感性。
V是钢中的强化元素,由于VC、V(CN)
收稿日期:1999-05-11
船规规定/%≤0.18≤0.50
3
3.1
钢板的生产
冶炼
根据生产含铝钢经验,为保证钢中的含铝量
及钢水流动性,采取严格控制终点碳含量及大包合金化时进行预脱氧的办法,控制钢水的氧化性,采用大包喂铝线的加铝方式。
转炉冶炼时采用高拉补吹工艺。终点碳含量
收修改稿日期:1999-10-10
作者简介:徐洪庆(1968~),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工程师,科长。
・18・
轧钢
表2
钢板规格/mm1218
2000.
轧制钢板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伸长率
严格控制在0.07%~0.11%,终点温度多在1670~1700℃左右,采用挡渣出钢。出钢过程中每吨钢中加入SiAlBa合金1.0~1.5kg进行预脱氧,对于个别终点碳偏低的炉次,适当地增加SiAlBa的加入量,使钢水吹氩前的Als含量稳定在0.004%~0.005%左右。
合金化后的吹氩时间要保证钢中夹杂物充分上浮。然后根据氩前钢水温度、终点碳含量及下渣量,向钢中喂入Φ10mm的铝线,吨钢喂入屈服强度
σs/MPa355~434389355~448416
σb/MPa465~571523.4495~585543
δ5/%24.4~36.0
28.522.6~30.0
28.7
量为2.5~4.0m,以使钢中Als含量稳定在0.020%以上。为使该钢种顺利浇注,必须使用全过程保护浇注,即大包→中间包→结晶器保护浇注。中间包温度保证在1540~1555℃,拉速稳定在0.70~0.85m/min,并保证中间包及结晶器液面的稳定。
另外,为使加铝产生的夹杂物充分上浮,在生产组织上保证使钢水有10~15min镇静时间。3.2
轧制
为保证该钢种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355MPa级船板的轧制采用了严格的Ⅱ型控制轧制工艺。
钢坯的加热温度为1140~1170℃左右,加热时间为3.0~3.5h,以保证粗轧阶段的开轧温度在1150℃左右。再结晶区完成的变形量要使中间坯厚度为成品钢板厚度的2倍以上。道次压下量在15%~22%,再结晶区轧制的完成温度在970℃以上。
中间坯待温采用空冷或水冷。未再结晶区的开轧温度在900℃以下,变形量为60%以上。共轧制6个道次,轧制3道次后待温至870℃以下,再完成最后3个道次的轧制。终轧温度为840℃,实际为795~837℃。轧后采用空冷。
4
钢板的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
4.1
钢板的力学性能
表2为轧制钢板的力学性能。同时对钢板进
行了常温及0、-20、-40、-60℃的纵、横向V型缺口冲击试验。其结果见图1。
对钢板进行5%预拉伸,250℃、保温1h的人工时效后再进行V型缺口冲击试验,其结果见表3。4.2
焊接试验
为验证按设计成分生产钢板的焊接性能,对18mm钢板进行了埋弧自动焊、手工焊接试验,
级船板的时效冲击性能
钢板规格20℃0℃-20℃/mm纵向横向纵向横向纵向1298.3~116.737.0~55.5102.7~112.026.0~42.515.3~62107.541.93107.3534.5740.418120.0~126.732.3~55.5104.0~113.323.0~39.512.7~37.7123.3544.23108.2529.0626.8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现行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生产的355MPa级船板,焊前不预热,焊后不进行热处理,钢板焊接接头、熔合线及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可以达到或接近母材的水平。
表4
焊接试验结果
批号板厚试板焊接焊丝σsσbδ5断处/mm方向
方式
焊剂/MPa/MPa/%/mm2219518横向手工焊E5015
45057022392220018横向手工焊
E50154155452441H08MnA
22195
18
横向自动焊+
430
565
22
41
HJ431H08MnA
2220018
横向自动焊+
4105402343
HJ431
焊接试验冲击性能,见表5。4.3
落重试验
对生产的18mm厚钢板做落重试验,批号为22195的无塑性转变温度为-35℃,22200批号
高强度造船钢板的生产
表5
缺口位置
焊接试验冲击性能
22200
22195
J22200
试验试验温22195
方向度/℃手工焊手工焊自动焊自动焊
焊缝中心横向045.086.341.066.0熔合线横向043.748.749.354.3距熔合线1mm横向037.397.350.349.3距熔合线3mm横向040.069.354.052.0距熔合线5mm横向048.745.351.057.3距熔合线7mm横向049.051.745.355.7距熔合线20mm横向
0
55.3
59.7
56.0
60.7
为-40℃。
5
结果分析
5.1
钢板的韧性
由于大型船舶对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有严格
要求,在355MPa高强度船板的研制与生产中,综合考虑了影响冲击韧性的各种因素。一般来说,除晶粒细化能显著提高韧性和少数几个固溶元素(如Ni、Mn等)能改善韧性外,其它强化因素均降低韧性和提高钢的韧脆性转变温度。
由图1可见,该钢种的低温冲击韧性较好,在轧制状态下,全部达到了355MPa级船板的DH级水平,部分达到了EH级水平。从钢板的落重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其无塑性转变温度为-35~-40℃,是比较好的。这得益于生产这种钢
板时突出了Al元素的作用〔3〕
和细晶强化作用。5.1.1钢板晶粒的细化
钢板轧制时采用了严格的Ⅱ型控轧工艺。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奥氏体晶粒沿轧制方向伸长,在奥氏体晶粒内部产生形变带。此时,不仅由于晶界面积的增加,提高了铁素体形核的密度,而且在形变带上出现大量的铁素体晶粒,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铁素体晶粒的细化〔3〕
。该钢
板轧制时,未再结晶区的变形率在60%以上,这样形成的铁素体晶粒较细,厚18mm钢板的晶粒度约为9.5~10.5级,与成分相似的16MnR钢板相比,细化了1.5~2.0级。18mm钢板的金相组织见图2。
5.1.2钢的内部质量
提高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另一项措施是,降低夹杂物的含量,提高钢水的纯净度。该钢板的夹杂物级别一般为A类0.5~2.0级,B类1.0~2.5级,C类较低,为0.5级以下甚至没有,D类为2.5~4.0级。A、B、C3类均比正常生产的16Mn系列钢低0.5~2.0级,同时D类夹
理,配以严格的Ⅱ型控制轧制工艺,可使钢板获得较好的强韧性配合;
(2)严格控制钢板的轧制温度,使900℃以下的变形量达到60%以上,轧制完成温度在800℃以下,可获得9.5~10.5级的细化晶粒,使钢板性能达到DH、EH级水平。
参考文献
〔1〕荆其臻,等.中厚钢板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C].中国
金属学会第6届轧钢学术年会论文,1996.
〔2〕EdgarC.Bain,HaroldW.Paxton.AlloyElementsinsteel
metals.Park,1961:23.
〔3〕王占学.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社.
收稿日期:1999-06-17收修改稿日期:1999-09-14
作者简介:胡恒法(1961~),男(汉族),上海人,高级工程师,金属材料研究室主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