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经贸 201 0年3月中旬刊 总第1 63期 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彭伟 200135)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摘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治理机制的发挥,从而影响着公司绩效。本文在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影 响的分析基础上,阐述了不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我国的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基本理论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直接体现 在公司经营绩效上,公司经营绩效是公司治理的价值反映。股 权结构是通过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来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 (1)股权结构 股权是股东基于购买股份而对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的各种权 利,而股权结构就是指在这一公司中各种不同性质股权的构成 情况。股权结构根据股权集中度,一般可将股权结构基本上分 为三大类:第一,股权高度集中,是指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 股东,其持股比例在50%以上,公司基本上为绝对控股股东所控 制;第二,股权相对集中,足指公司拥有相对控股的第一大股 东,其持股比例在20%一50%之间;第三,股权高度分散,是指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小于20%,任何大股东都无法控制公司, 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根据持股主体可分为国家 股、法人股、公众股(流通股)或外资股、管理者持股等等。 一、(2)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基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 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公司治理本质 上是要处理和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尤其是控制权 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因此,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和权力制衡、 经营者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公司治理的关键。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解决上述问题的组织结构、体制或制 度。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内部治 理结构,是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 安排,即由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i者组成的一定的制衡结 构。外部治理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来实现的。从各国公司治理现 状来看,都是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统一。所不同的是有的注 重内部治理,有的注重外部治理。 (3)公司绩效 股权结构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影响公司经营绩效,公司经营 绩效是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价值体现。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同,股东行为也会不同,对公司治理机制发 挥作用的影响也不一样,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公司绩效。这是因 为不同的股权结构表明不同的权力分布和利益分配,不同性质 及不同持股比例的股东在企业中的地位与投资目的不同,会使 治理机制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企业绩效。 二、不同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以下从股权集中度与股东身份两个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公 司绩效的影响。 1、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1)股权高度集中型 当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大股东参 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最高,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也是最强的。 控股股东往往会直接参与董事会进行经营管理,派出自己的直 接代表或自己本人担任公司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从这一方面 看,控股股东对公司绩效将产生正的激励效应。 在这种状况下,小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便成问题。无疑选 择“搭便车”将是小股东的明智选择,而控股股东也可能由于 有强烈的动机去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此 时,控股股东对公司绩效会产生负的效应。但是控股股东对公 司绩效的影响从总体k来说是正向的。 (2)股权相对集中型 在股权相对集中的状况下,存在相对控股股东时,相对控股 股东直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积极性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由 于相对控股股东拥有相当数量的股权,有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可 能性;另一方面,又由于该相对控股股东所占的股份比例并不是 很大,使得他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就不会非常高。相对控股股 东一般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才决定是否参与公司治理。在股权适 度集中时,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总 体来说,股权相对集中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作用发挥较为 有利,能有效促使经理按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较之于其他 类型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公司的绩效最大化。 (3)股权高度分散型 当股权高度分散时,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和收益 并不对称,股东没有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他们更关心的是 在股票的短期收益,不会真正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类型 的股权结构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一般较弱。在监督方面,股东 主要通过在股市上“用脚投票”来影响经理的行为,以提升公 司的价值。公司的股权结构高度分散,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有效 监督程度很低,对公司绩效可产生不利影响。 2、股东身份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 国家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国家无法直接作为产权人参与公 司治理,只能委托自己的代理人代其行使治理权。国家股的代 理人不能自由支配所取得的国家股的剩余收入。因此,我们很 难期望国家股的代理人会真正关心国有资产投资的经营情况以 及取得的剩余收入回报。 法人股股东持股目的一般都是出于经营上的目的,而且出 资法人可以直接占有其投资所取得的剩余收入,所以法人股东 会积极地参与公司的内部治理,真正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 流通股股东一般持股比例较低,他们无动力和能力来监督公 司管理者的绩效,只在股市获取短期收益而不谋求股利及股票的 长期增值。由此可见,流通股与上市公司业绩没有显著的关系。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管理者既是股东又是经营 者,有动力和能力经营好公司,使其投资收益最大化,所以管 理者持股从理论上讲是一种高效率的所有权形式,公司的资源 会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业绩。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从投资主体的所有制性质角度来 看,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股权结构较为复杂。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异常复杂, 种类繁多,有国家股、法人股、社会流通股,A股、B股、H股、 内部职工股、转配股等等。 2、国有股高度集中。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高度集中在国 家股东手中,国有股股东是大多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国有股 一直处于控股地位。 3、股权流动性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流通股占上市公 司总股本的小部分,非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大部分。虽 然非流通股总股本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仍然维持在相当高 的比例,处于绝对控股水平。 4、股权高度集中。经分析我国70%的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股 权掌握在前5位大股东手中,其中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5、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低。由于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还 有我国用人机制的一些固有缺陷,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的公司不 是很多,而且持股比例偏低。 四、针对我国股权结构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股权结构是扭曲的,建立在其上的公 ・41・ Economic&Trade Update Mid-journals Sum.NO.163March.2010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的思考 张(1.贵州省都匀市财政局,贵州都匀建1张琳达2 558000: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国库集中支 付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进行探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按《方案 的要求开展。 【关键词】财政国库;制度改革;集中支付;问题研究 国库集中支付作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份,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为 此, 《方案》中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内容、程序、配套措施 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方案》自2001年下发以来,各地陆续 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 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开展的问题,值 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在改革过程中各自为政, 导致改革工作参差不齐 1、改革模式不一,不利于规范操作,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工 作的推广。虽然《方案》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定了个方向,但 具体实施却任由各地自行摸索,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多种不同 的操作模式,给推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系统独立设置,不适应电子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目前各地 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所使用的系统,由各财政部门与财政部指 定的开发商联系进行购买,因各地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时问 不一,所使用的系统也因不断改版而不尽相同。二是各地单独设 置独立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当前电子化发展,各行各业正力 推系统数据集中等模式不相适应,势必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 顺利进行。三是缺乏规范接口,数据传输存在隐患。因系统独立 设置,导致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传递时缺乏规范接口。 3、改革各自为政,存在偏离《方案》的情况。一是在国库集 中支付工作开展中,上级财政除了明确下级财政具体试点或上线 运行的时间外,对应该怎样开展具体的工作不进行统一的指导和 规范,由下级财政部门自行到别的地方参观学习,然后结合自身 实际开展工作,导致下级财政部门工作开展较为被动。二是因没 有统一的改革模式,各地在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中,基本上都 是参照财政部、人总行《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 金支付管理办法》、 《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 支付清算办法》来制定本级相关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 部份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受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较大,在参照的 一、同时,存在偏离《方案》的情况。 (二)改革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l、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改革工作存在超越法律法 规的情况。根据《方案》改革配套措施的要求,需要修订和制 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但《方 案》从2001年实施到现在,所要求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 算法》、《中华人了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等法律法规,需要 制定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制度,至今迟迟未出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配套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改革的 需要,加上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 使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缺乏足够的法律制度保证。 2、改革缺乏相关操作性的制度保障,具体工作难操作。从 《方案》下发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 但到目前为此,除了《方案》以及财政部、人总行下发的《中 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中 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清算办法》能够作 为参考外,相关部门未制定任何一个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 相关的规章制度下发。各地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因国库集中支 付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环节多,缺乏制度保障带来的种种问 题严重影响着改革工作的开展。 (三)弱化了国库的监管职能,财政资金风险凸显 1、国库实时监督功能弱化,资金风险防范难度加大。一是 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由商业银行代理的情况下,国库对资金使用 的监督,从“有权监督财政存款的开户和财政库款的支拨,对违 反财政制度规定的支拨款项国库有权拒绝办理”的事前、事中监 督,变成了事后被动清算以及事后对代理行的监管。二是国库办 理资金清算时,只能以财政部门的支付额度作为依据,对拨款的 政策依据、合法性等内容无从审核,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 很难确定,国库对财政资金监管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 2、由商业银行开展国库集中支付代理,财政资金风险凸显。 是商业银行作为代理行,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势 必导致对代理业务重视不够,不可能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 ~司治理结构也是扭曲的,这些使得上市公司的业绩强差人意。 鉴于此种状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使上市 公司由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向相对集中型股权结构转化,提高 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发挥股权结构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良好作用 机制。 2、引导和扩大法人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数量与规模,一 方面可以增加流通股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国有股的持股 比例减少,使股权结构能够向合理的方向转变。 3、完善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制度。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制度可 以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长期激励,降低代理成本。把高级管理人 员的利益和股东利益以及公司长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 利益趋同效应,有助于促使高级管理人员尽职尽责。 4、培育和发展经理人市场。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在经 营者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有众多经营者构成的经营者自我 约束、自我监督的市场激励、竞争机制,也是上市公司公司治 理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外部治理途径。 ,担者,为了确保自己的合理预期回报,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 了公司治理机制。若股权结构及其建立的治理机制适应市场竞 争,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匹配,则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作 用是积极的;反之,是消极的。因此,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 基础,公司治理上的有效性是公司绩效的可靠保证。 经分析相对集中型股权结构,与高度集中型和高度分散型 股权结构相比,最有利于治理机制的发挥,对企业绩效影响显 著。但是目前我国股权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状,还有待于 采取一定的措施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庞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对外经贸大学,2oo5. 【2】许昭坤,杨守静.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田.金卡工程-经 济与法,2009(12) 【3]王庆娟.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ID1东北财经大学,2004. 沈家文,徐金生.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Uj_大众商务,2 ̄9(11). 【5]李唏.优化资本结构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O].企业家天地,2009(6) 丢、综上l结姿川 — 仕编 甚、 女 H 日冬川,目+^h嗣 厶 作者简介:彭伟(1985-),女,山东滨州人,上海海事大学在读硕士生。 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股东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承 ~ ’一 一 一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