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请分析后填写表格。 特点 来历 (外型、性情) 猫的归宿 对猫的情感变化 蕴涵思想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二)、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三)、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四)、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
(五)、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
(六)、请分别摘录描写第1、2、3只猫的语句各一句,并作分析。 ① 分析: ② 分析: ③ 分析:
(七)、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附:参考答案
天鹅
余 杰
(1)这是春暖花开的一个早晨,灿烂的阳光像金叶子般有旋律地敲打着窗户。 (2)城堡里的客人都在沉睡之中,我便悄悄地虚掩上房门,朝城堡后面的海滩走去。 (3)岛上零零星星地散布着百十幢小巧朴素的别墅,一般都是温暖柔和的暗红色基调,外面无一例外的是大片的草地和花丛。沿着碎石成咸的弯弯曲曲的小径,我已经嗅到了越来越清晰的海风的味道。小径两边是挺拔的树林,叫不出名字来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们在树梢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4)走下一个小小的山坡,海滩和海水像画轴一样在眼前展开。这片海水是沉静的、雍容的。大小的游轮从这里驶往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航道不算繁忙,而装配了环保设施、发动机噪音几乎听不见的游轮,驶过海湾的时候,就像是一幅静止的风景画。
(5)渡口上停泊着十多艘家用的小船,两三对老人坐在木头平台上,白发飘飘。在他们前面的海水里,似乎游弋着一群动物。突然,有一只飞了起来,雪白的羽翼掠过蓝宝石一般的水面,像一首乐章中失散的音符,以超越人的感觉的速度消失在对岸的丛林中。 (6)啊,这是一群天鹅!
(7)此前,我仅仅在动物园里观赏过天鹅的姿色。动物园中的天鹅,只能让我可怜和同情,而不能让我感受到它的高贵与华美。天鹅是需要仰视的,如果俯视的话,天鹅就不再是天鹅了。我也观赏过高水平的芭蕾舞《天鹅湖》,进而真切地体会到人类对天鹅的追慕。这种追慕,体现在舞蹈的高难度动作中,便是竭尽所能地模仿天鹅的美丽。在我看来,就是最杰出的芭蕾舞演员的美,也无法克隆天鹅固有美丽的万分之一。看来,上帝是公平的,他将智慧给予了人类,而将美丽给予了天鹅。智慧的人类,怎样面对美丽的天鹅呢?
(8)我缓缓地走近了,这才发现这群白天鹅有十多只,它们就在咫尺之遥的浅水湾里嬉戏着。两对老夫妇的身边放着好几块脸盆大的面包,他们正在将面包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扔给水中的天鹅呢。每当一块面包落到海水中的时候,天鹅们先是昂首不动,摆足了架子,等老人们不断发出亲切的、催促的呼唤,它们才仿佛颇不情愿似的,游到漂浮着的面包前,将长长的脖子轻轻一拧,便把面包吞到嘴里了。徐志摩形容美女的两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矫羞”,用在天鹅的身上,好像更加恰如其分。
(9)旁边一位老太大笑着招呼我,让我拿地上放着的面包帮她喂天鹅。我尝试着跟她交谈,她告诉我,一大早就到岸边来给天鹅喂食,是岛上许多退休老人重要的生活习惯。海湾两岸,不仅有雪白的白天鹅,还常常出现更有王者之风的黑天鹅。面包一般都是刚刚烤熟的,我撕了一片,还带着丝丝热气。有的天鹅越游越近,老太大的丈夫、一位健壮的老头甚至伸出手去抚摸天鹅的翅膀,而天鹅们似乎经常受到如此礼遇,它们安然受之,并没有丝毫的惊诧。老先生爽朗地告诉我:“我跟这群天鹅都是好朋友!” (10)像在梦中,我的身边是这群美丽的天鹅和这些和蔼的老人。天鹅们吃饱了,便在海面上表演飞翔绝技。它们的身体仿佛没有重量,在天空与海水之间,它们随意地一展翅,就成了一尊不是艺术家所能够创造的雕像。
(11)看着眼前的情景,我忽然想起青年诗人恒平写给朋友的一首题为“飞翔十四行”的诗。在诗人的眼中,飞鸟与最聪慧、最善良的人之间是画等号的。
(12)我面朝春暖花开的大海,面朝天鹅飞舞的大海,眼睛湿润了。与天鹅为伴的人们,分享天鹅的优雅与高尚的人们,当然会视权势如粪土,当然会与那些肮脏、龌龊的念头绝缘。虽然人类的身体不能够飞翔,但人类的心灵还能够飞翔,甚至比天鹅还飞得高。有的心灵扎进泥潭,有的心灵却飞翔在云间。多么美好的感动啊——心灵在云间飞翔,多少次了,这种美好的感动与我擦肩而过;而在遥远的波罗的海的沙滩上,它却飞回来,再一次与我不期而遇。
(13)开完一个星期的学术会议,我又回到北京。刚出首都机场,在出租车中随手拿起一张新出版的《北京青年报》,触目惊心的头条映入我的眼帘:“昨夜不明身份的歹徒潜入北京动物园,杀害园中两只珍贵的黑天鹅。” (本文有删改) 鉴赏要点
这篇散文构思较为独特,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天鹅,而是先为天鹅的出场构造了一个美妙的环境,紧接着又交代了自己看动物园里天鹅的感受,为野生天鹅的出场蓄势。文中没有单纯塑造天鹅的美,而是把人性美与天鹅的和谐之美用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再加上角度多样,画面优美,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结尾话锋一转,不和谐的因素同样令人深思。 问题探究
1.文章中的许多内容都表现了令人心动的“美”。仔细阅读第(5)至第(10)段,请根据所给的角度,试着概括出这两种“美”的内涵。 第(5)一(7)段写出了天鹅的 之美。 第(8)一(10)段表现了人与天鹅的 之美。 2.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1)至第(4)段字面上描写了灿烂的阳光、草地、花丛、游轮、大海,实质上是作者独具匠心地写出了天鹅生活的环境之美。
B.文章第(5)和(10)段描写天鹅飞翔的语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了两幅令人心醉神驰的图画,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天鹅的美。
C.文章第(11)段提到《飞翔十四行》这首诗,它不仅使文章自然过渡到下文,同时也为深化文章的主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D.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情感也发生着变化:由欣悦而激动,由激动而归于平淡。 3.仔细阅读文章第(8)段描写天鹅吃食的语句,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的赏析。(4分) 4.文章(13)段的内容陡然出现了转折,谈谈你对文章这样结尾的理解。(4分) 5.文章中有许多语句都能够唤起人们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的思考,请在下面语句中任选一句,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
(1)天鹅是需要仰视的,如果俯视的话,天鹅就不再是天鹅了。
(2)虽然人类的身体不能够飞翔,但人类的心灵还能够飞翔,甚至比天鹅还飞得高。有的心灵扎进泥潭,有的心灵却飞翔在云间。 ‘
附:参考答案
1.优雅、高贵、华丽、轻捷、飘逸(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和谐 2.D
3.能够结合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4.不明身份的歹徒杀害动物园中两只黑天鹅的报道,与前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对于优雅高贵生灵的践踏和屠戮的行为。告诉人们: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在云间飞翔,我们必须同丑恶的践踏行为作斗争,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能够结合内容,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展开回答即可)
5.能够答出自己对于自然、人生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三、中考回应
例1 (2010·厦门)根据对话情境,完成(1)一(3)小题。
2010年版《三国演义》近日在各大电视台播放正酣,引起观众的热议。
观众甲:新版《三国演义》真好看。诸葛亮帅呆了,曹操也很有现代感,陆毅、何润东、陈好、陈建斌都是我喜欢的演员,比看偶像剧还过瘾!十多年前那一版哪,演员不好看,台词还文绉绉的,看得真费劲。拍名著就要让普通百姓都想看爱看嘛。
观众乙:什么新版?我觉得简直是糟蹋经典名著。别的且不提,曹操还没死就整天左一个“魏国”右一个“魏国”,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曹魏篡汉那可是在曹操死后,曹丕干的。这编剧整个是没学过历史的。我觉得还是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拍得经典。
观众丙:我觉得翻拍名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忠实于原著,一种是大胆改编原著。不管哪种形式,只要大家认可,我觉得都可以。老版《三国演义》确实是经典,新版《三国演义》虽将名著娱乐化,但收视率也不错嘛。
观众丁:„„
(1)观众甲、观众乙和观众丙争论的焦点是( ) A.哪一版《三国演义》的翻拍更忠实于历史。 B.讨论《三国演义》怎样翻拍会更好。
C.比较新旧版《三国演义》演员的优劣。 (2)下面说法与观众乙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乙认为翻拍名著应符合史实。 B.乙喜欢旧版的《三国演义》。
C.乙希望新版《三国演义》的编剧是个历史学家。
(3)假如你是观众丁,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
解析 (1)A项所谓“怎样翻拍更忠实于历史”与C项“比较演员优劣”,都比较片面,综观对话内容可知,观众甲、乙、丙争论的是怎样的翻拍会更好,是忠于原著还是大胆创新。 (2)乙的观点是希望新版的编剧能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改编,希望编剧是个历史学家的说法错误。
(3)围绕经典名著《三国》应该如何翻拍,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 (1)B (2)C (3)示例一:我认为翻拍名著就应该尊重原著尊重史实,这样才能让观众吸收名著的营养,而不应该天马行空,恶搞名著。示例二:我认为翻拍名著要与现代生活接轨,首先要让观众能够感兴趣,从而吸引大家去阅读名著,因此娱乐化和偶像化是很好的方式。示例三: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观众认可。忠实原著也好,有自己的独创也好,各有各的好处,这只是一种文化现象。示例四:我认为翻拍名著要在尊重名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和拍摄技术适当改编,制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 例2 (2010·浙江)义乌市开展创建国家二类语言文字示范城市活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某班决定开展“我与语文工具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调查分析]
(1)右图是某小组对全班42位同学使用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仔细观察与分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
[姓氏排名]
(2)班里组织了查字典比赛,其中一项内容,请你将下列名著人物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重新排列。
人物:贾宝玉 张顺 鲁智深 阎婆惜 范进
[问题探察]
(3)班里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40字左右)
解析 认真看图,仔细观察,注意其构成,思考其含义,做好归纳说明。这是一次“我与语文工具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三道题设计得都很巧妙,答题时要吃透题意,严格按照要求,针对作答。
[示例](1)全班大多数同学不经常使用工具书,经常使用工具书的偏少,不使用工具书的较少。
(2)张顺 范进 贾宝玉 阎婆惜 鲁智深
(3)支持哪一方,态度要明朗,理由要充分,语言要得体。答案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