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___________能够传声。 (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9. 二胡是靠 振动发声,军号是靠 用铁管能: ( )A.传声; B.传热; 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 的振动发出(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导电; D.通风. 2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 )A.讲话发声; B.敲钟发声; C.蝉发声; D.吹竖笛发声. 3. 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5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在太空没有 所以无法传递 。当宇航员跟压力舱外的其他太空人或地球上的控制人员讲话时,他必须使用 。 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穿越太空到地球。 8. 悠扬的琴声靠的是琴弦的_________;将要上钩
声音的。 10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 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经验丰富的检修工夜间用一根铁棒沿地面下水管排设处逐段细听,就能发现漏水的部位.这是因为 。 10.住楼房的同学有这样的体验,一楼居民在室内说话,五层的住户是不易听到的,但一楼的人轻轻敲击水管,声音就沿铁管传播出去,各层的住户都听得很真切这是为什么? 11 潜艇失事时,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这是国际求救信号SOS的莫尔斯电报码),救援人员如在附近,就可以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为什么 1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____________发声。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小明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小明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_____ _______。 13.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 (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14.几们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5.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 B.0.1秒 C.0.01秒 D.0.001秒 1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 A.快 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17.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 ) 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18.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19.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提质的不同而不同. 20.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
1
物的距离应( )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21.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一声 B.最多 声 C.3声 D.4声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
23.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
24、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5、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26、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27、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28、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29、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
是________。
3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3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33、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
A、气体能够传声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34、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的时刻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25℃,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 离约为( )
A、1.7km B、1.73km C、1.66km D、17km 35、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340海水(25℃)1531 空气(25℃)346铜(棒)3750 煤油1324大理石3810 蒸馏水1497铁(棒)5200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的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________(填“快”或“慢”)的缘故。
36、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
15、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时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时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 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产生了___。 38阅读文章
如图所示,几只小鸟在树上“唱歌”,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小鸟的“歌声”?
3.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它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
3.物体振动的幅度叫_____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它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使用听诊器和喇叭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乐器和其他发声体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不同.
2
5.人发声的频率大约是每秒____________次到_______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____________次到____________次. 6.医生常用听诊器对病人进行某些检查;在空旷的地方喊叫时常常用手做成喇叭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7.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的次数叫频率.钢琴中央C的频率是每秒________次.人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约是从每秒________次到________次.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________次到________次.
8.音调是表示声音________的物理量,它由发声体________所决定.
9.响度是表示声音________的物理量,它与发声体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 10.我们能听到蜜峰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
11.用吉他和笛子同时演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别是吉他声还是笛子声,这是因为吉他和笛子声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和音调都不同
12.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13.养蜂人分辨蜜蜂是飞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根据是( )
A.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 B.蜜蜂翅膀振动的振幅 C.蜜蜂翅膀振动的多少 D.蜜蜂翅膀振动的数量 1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不同发声体它们的音色不同 D.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5.用硬纸片刮木梳的梳齿,会有声音产生.用纸片慢速刮过比快速刮过听到音调___________(填:高、低),说明___________. 16.用一个木头锤子轻轻地敲击鼓面,和重敲鼓面,音调、响度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
17.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听不到的___________交流,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此时人类___________(填:能、不能)听到它们的交流.
18.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19.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 的响度大, 的音调高.
20.用不同的乐器(如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音,我们能够分辨出其声音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声音有不同的( ) A.振幅B.频率 C.响度 D.音色 21.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D.响度小 2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 )
A.声速 B.声调 C.响度 D.音色
23.用钢琴和提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曲,常能明显区别出钢琴声与提琴声,这是因为钢琴与提琴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都不同 24.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 25.用钢琴和手风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听起来感觉
不同,主要的原因是( )
A.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B.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高不同 26.声音的音调越高,则( )
A.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声音的频率一定都越大 B.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声音的频率一定都越小 C.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一定越大 D.声音的频率一定越大 27.探究:
探究音调与响度
提问: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
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1.3-1 1.3-2
步骤:1.如图1.3-1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_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2.如图1.3-2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_有关.
3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问答题:
1.从物学角度看,什么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下列的哪些声音是噪声?
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C.火车的鸣笛声; D.公园里悠扬的音乐声; E.汽车喇叭声; F.人们的吵闹声.
3.对因洗衣机没有放平使机身振动产生的噪声,应采取什么办法减弱?
4.居住在允许夜间通行重型卡车和拖拉机的马路边的居民,防止噪声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5.能力训练[声的利用]
1.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2.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_____.
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
“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__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
4.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人们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和同学讨论讨论,说一说声学测冰山的道理.
5.探究:能使声音反弹回来吗?
实验器材:两根相同的纸管,书,机械表.
图1.5-1
实验步骤:
(1)图1.5-1所示,把两根纸管,书放好,管不要与书接触;
(2)把表放在一个纸管内的一端,从另一根管子里一端侧耳倾听,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左右移动倾听的纸管,寻找听到的滴答声最响的位置; (3)拿走听管,仍在原位听,你现在还能听到同样清晰的滴答声吗?
(4)再把硬纸管放回原位,拿走书本,现在你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6.小实验:用蜡烛火焰显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
图1.5-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由声源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形成的.装置如图1.5-2所示,取一只扬声器,装在一只硬纸盒内,在纸盒的面板上钻一个直径约为2~3mm的小孔,将扬声器通过一只耳机插头插入收录音机的输出插孔中,演示时,在纸盒小孔的前方放一枝生日蜡烛,且使小孔对准蜡烛引线的上端.点燃蜡烛,然后播放音乐,可以在听声音的同时看到烛焰在飘动,停止播音,声音消失,烛焰即竖直用蜡烛火焰显示声向上.
实验中是否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能量是靠什么传播的?
7.自己动起来的乒乓球
图1.5-3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音叉放在两个相同的共振盒上; (2)在铁架台的悬臂上用细线悬吊一个乒乓球,使球刚好可以触及一个音叉,如图1.5-3所示; (3)将两个共振盒的开口相对放置,用橡皮锤敲击不与球接触的音叉;
(4)观察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现象解释:
乒乓球会振动起来.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_____(填是或否)获得了能量.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空间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另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传递能量.
4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 1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A
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 2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D A.讲话发声; B.敲钟发声; C.蝉发声; D.吹竖笛发声.
宇航员跟压力舱外的其他太空人或地球上的控制明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人员讲话时,他必须使用 。 是____________。 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穿越太空到地球。( 介质 声答案:翅膀振动 勇于猜想和探究的精神 音 无线电 无线电) 13.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8. 悠扬的琴声靠的是琴弦的_________;将要上钩实验: 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振动 液体) 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9. 二胡是靠 振动发声,军号是靠 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 3. 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C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5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C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B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在太空没有 所以无法传递 。当
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 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固体; 气体; 液体. ) 10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 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经验丰富的检修工夜间用一根铁棒沿地面下水管排设处逐段细听,就能发现漏水的部位.这是因为 。(鼓面 空气 铁棒比空气更容易传声 ) 10.住楼房的同学有这样的体验,一楼居民在室内说话,五层的住户是不易听到的,但一楼的人轻轻敲击水管,声音就沿铁管传播出去,各层的住户都听得很真切这是为什么? 答案:声音可以沿水管传播,并且比空气中传播的远. 11 潜艇失事时,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这是国际求救信号SOS的莫尔斯电报码),救援人员如在附近,就可以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为什么 答案:潜艇钢板敲击后振动发声,海水和空气都能传播声音。救援的船上有仪器可以收集海中声音,根据声音传递过来的信息,知道潜艇中有人求救。再根据声音传来的方向和大小,就可以判断潜艇和艇员的位置,从而展开营救工作。,还可以用在矿井下的自救等方面。 1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____________发声。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小明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小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答案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3)在鼓上放几张小纸屑,敲响时,纸屑在跳动. 14.几们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 (2)手捏住线阻碍了声波的传播; (3)松驰的线不容易传声.15.B 16.A17.B18.C 19.A、D.点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介质,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对,B错;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D对;查表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不对. 20.A.点拨:人听到回声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 .
5
2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选C.点拨:如果水管很短,声音传播的时间很短,我们分辨不出.
22.C.23.A24、振动 振动 25、介质 液体 固体 空气 26、液体 27、真空 28、声速 340m/s 29、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30、2 钢管 空气 3 31、C 32、B 33、B 34、B 3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6实验题提示:设法测出一定距离声音传播的时间t,再用速度计算公式v= 算出声速。如选定一个运动场或平直公路作为场地,用发令枪作为发声体,在一段路程的两端分别站立一个发声者和计时者。注意发令枪后用黑板显示白烟 最近读者
课堂练习[声音的特性]
参考答案 1.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频率、高低 3.振幅、振幅 远近 大小 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4.音色 5.85—1100 20—20000 6.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7.每秒振动 261.6 85 1100 20 20000 8.高低 频率 9.大小 振幅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 10.B 11.A 12.A 13.A 14.A
能力训练[声音的特性]答案:
1.低,音调与频率有关2.响度,音调3.次声,超声,不能4.蚊子,牛5.男中音,女高音 6.D 7.A 8.C 9.C 10.A 11.C 12.D 13.1越大,越高,频率2增大,增大,振幅
课堂练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参考答案 1.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B、C、E、F
3.从声源处减弱,放平洗衣机. 4.在声音传播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可在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带,让住房的门、窗背向道路,关上门窗,室内挂上厚些的窗帘,也可戴上防噪声耳塞.
能力训练[声的利用]
答案:
1.ABCD 2.超声波,距离 3.能量,听,信息 4.利用声音的反射作用(回声测距),如果能测出发出声音到反射声音(回声)的时间,又知道水中声速,则能计算出冰山到船的距离5.②纸管里;③不能;④不能,书本起反射声的作用6.能,空气7.是,能8.略
8.参观调查,动手实践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喷水鱼洗”的器具.据考证,它的出现不晚于晋代,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世的鱼洗是带有一圈水平突缘的圆形铜盆,在突缘上方的对称位置上装有垂直的一对把手状的双耳(又称为“弦”).盆的直径约40cm,大概有一个大号的日用脸盆那么大. 操作的时候,在坚固的底座上面垫上柔软的材料,放上鱼洗,其中盛上过半的水.然后,两只手掌都蘸上些水,分别在左右两耳上沿相反的直线方向作反复的水平摩擦,给出适当的激励,使盆壁振动产生驻波.这时便可以看到水面上激起的波纹出现四角对称的图样,明白地显示出波腹和波节相间的分布.并且,在四个波腹处剧烈的振动所激起的
水珠,可以向上飞溅到超过半米的高度.(鱼洗底部所绘刻的四条鱼,它们的嘴部正对着四个波腹处,好像水珠是从鱼嘴里吐出来似的.)与此同时,由于盆壁的振动而发出强烈的嗡嗡声. 其实,用一个普通的搪瓷盆也能表演出相同的效应.用两只手掌在脸盆上缘对称的两侧反复做上面所述的摩擦动作,也能激发出相同的现象.盆内水面呈现规则的波纹图案,小水珠可以跃起到20cm以上的高度,同时可以听到明显的嗡嗡声.不过溅起的水珠较小而少,不及鱼洗表演得那么壮观罢了.
把你调查或者实践的结果写下来交流.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