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在网络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下,如何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网络;思想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媒体手段,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上的各种思潮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对研究网络信息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的特点
网络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新的技术,它是以电脑互联网络为物质基础和载体的一种文化样式。网络信息活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明显区别于传统文化。当今网络信息发展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增长迅速、数量庞大
互联网是一个集各种信息为一体的资源网,由于、企业、
机构、个人随时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因此网络资源增长迅速,成为无所不有的庞杂信息源,并具有多语种、分布广、跨区域、高度共享的特点。
2.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网络信息资源几乎是无所不包,而且类型丰富多样,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信息,在形式上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等,看成多媒体、多语种、多类型的混合体。网络信息包括学术信息、商业信息、信息、个人信息等。因此,其给用户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 3.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有序与无序并存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信息的发布缺少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网络上的很多资源并没有经过审核,使得网络信息繁杂、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给用户选择带来困难。 4.信息共享程度高、使用成本低
由于信息储存形式及数据结构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它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扩展。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网络对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 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正面的影响
首先,网络将大学生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更新与学习。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等诸多方面,从而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增强了学生之间、个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
再次,在当今知识开放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造成学生来自学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压力空前增加。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排解与释放,就会对个人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虚拟的网络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潜能,网络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进入,使大学生朋友可以在毫无顾忌、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展现自我,使长期压抑的心灵得到释放。 2.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
(1)网络资源虽然极其丰富,但是网上虚假信息、文化垃圾却屡见不鲜,会使一些大学生迷失方向。各种不良信息成为干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大因素,在网上虚拟的环境中,容易出现责任心不强、冒名顶替、肆意破坏、粗言恶语等道德伦理问题,感情问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及个人安全等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收和消化,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2)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的开放性与封闭型的矛盾、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虚拟生存是网络时代带来的新的生存方式,在虚拟世界中的自由,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或随意欺骗他人,摆脱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道德、法律的束
缚,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从而影响大学生完整的人格的形成,并对他们形成心理障碍,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严重者则会引发心理危机。 三、网络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对学生的影响面广。在当代大学生受到网络信息文化严重影响的情况下,高校应当根据网络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情况,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鉴于目前大学生上点,心理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及相关来约束大学生一些行为。首先要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各院(系)成立相应部门,学生也成立相应社团或者组织。其次实行网络行为准则,通过审查、监控等方式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网上不健康内容进行清理,并要求学生保证白天正常上课,晚上按时归宿。及时发现的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做到“防微杜渐”。最后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使学生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点,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
2.建立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校园网络,把握文化主旋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增强“两课”教育的感染力和课堂教育的吸引力,共同发挥思想政
治教育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对于“两课”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 洁;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管理与财富;2010(06)
[2]于志强,柳青,侯锡铭;新形势下如何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j]大家;2010(09)
[3]周小红;论网络信息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4]敬菊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5]黄晨光;构筑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作者简介:
刘洋(1979~),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