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体育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郭维 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445000 莫灵 西安体育学院 710048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根据对体育活动的特点和身体各关节部位结构,分析运动损伤的 原因,进一步探讨目前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学校体育 运动损伤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G8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一加67(2009)一0139—1 1学校体育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 1.1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导致很多学生依赖性很强,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如体育课上摔跤不会做顺势滚翻动作,以 致加重摔伤程度。很多学生在发生损伤后不知道如何处理,甚 至还朝相反的方法处理。在问卷“假如你在跑步或打篮球时意 外踝关节扭伤,你会如何处理?”的回答中竟然有3成多的的学 生回答赶紧用手擦、揉,不到半数的学生回答用冷水或冰块敷 在踝关节。同时,认识不到做热身活动的重要性,觉得无所谓。 甚至平常体育活动前,不知道如何做热身活动。据调查发现, 只有32%的学生认为在体育比赛或测试前有必要做准备活动; 42%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做不做一个样;26%的学生回答做准 备活动是浪费体力,不要做(其中女生占多)。 1.2不重视准备活动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能使机体逐步地进入运动状态,并在 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 兴奋性。并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活动(特别 是植物神经功能)的兴奋性,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 热作用。但是,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觉得无 所谓。甚至平常体育活动前,不知道如何做热身活动。 现在上体育课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做准备活动,学 生也就照搬的模仿做,没有目的,没有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 致使有些学生知道在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但 是也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 很多学生上了几年的体育课,要他们自己做准备活动,他们站 在那不知所措,还会问老师要做些什么。 2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克 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 德风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 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 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在身体很疲劳或生病期的 时候暂时不进行些剧烈运动,甚至不参加运动等等。同时,上 课前教师多次强调安全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防范措 施,如着装轻便、大方,不拖拖拉拉,不穿高跟鞋,不携带尖锐物 品,如小刀、钥匙等、不佩带胸针等饰品,不留长指甲等。此外, 上课要听从指挥,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 队伍,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 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 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 箱、双杠等器械就害怕,对长跑有恐惧心理。同时学生的心理 状态也与安全事故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 急躁、犹豫、胆怯、急于求成等。我们要学会善于观察,努力克 服困难。做好体育锻炼宣传工作,消除心理障碍,让人们愉快 健康的锻炼身体。解决的方法:一、进行心理诊断,找出产生心 理压力和包袱的主要原因;二、进行针对性的赛前心理训练; 三、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控制训练,编制参赛前的心理训练 控制程序,把想象、思考参加比赛和完成技术的过程作为心理 训练的重点,超脱对比赛胜负影响的过多考虑;四、强化针对性 的模拟训练。 2.2准备活动充分 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 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 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 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谨慎小心,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 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 练习。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 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 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 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问短 些。总之,全套准备活动要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 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 转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2.3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 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辅助练习来预防受伤。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 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 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 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 爱动的儿童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 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 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 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 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 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2.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 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髌 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了 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 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 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4结论 加强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使学生认 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掌握做准备活动的基本技巧。减少运 动损伤的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多给灌输学生运动损伤的处理 预防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 作者简介:郭维(1981一),男,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 2009・11 中国电子商务●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