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九壹网


浅析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及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今天,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带来了一场影响巨大且深远的教育。大学校园一直都是互联网的发展前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利用网络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特点

1.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提供了大量的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信息。网络信息的极端丰富导致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网络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把学生、学校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网络中,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吐露一些平时不方便说或不愿意说的话等。而教师也可以隐匿自己的身份来参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感受学生的情感,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同时,教师亦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发现学生思想中的不良倾向和偏激观点,能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3.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和平等性。网络的交互式沟通将吸引学生主动参加思想交流,在相互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网络的平等性决定了交流的双方或多方是平等的,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大学生不仅可以主动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评论员或反馈者。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更多新的知识和现实材料,也必然会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互联网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促进了观念的更新,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许多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如黄色、暴力等信息也会在网上大量传播。网上的这些不良影响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及其有害的。

1.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将对我国的主旋律文化,特别是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观念、道德伦理、民族的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使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也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极大地削弱。

2.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化。此外,“网络社会”的虚拟实体,也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导致新的心理问题出现,严重时容易诱发“互联网综合证”。

3.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特点,在网上人们的真实身份不易暴露,是否遵从道德规范,也不易被察觉,而目前又没有制定完善、成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虚拟空间中大学生的行为,再加上因特网有自身安全的弱点,因此,容易导致网络犯罪行为的产生。

三、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健全校园信息传播系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建立一套健全的校园信息传播系统,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系统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导向性,客观性是指不能影响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信息,要引导大学生自主地作出判断和选择;导向性是指系统的主流信息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通过技术手段能及时对有害信息进行防御、过滤和监控。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进程,大学生网站要推出丰富多彩、健康的网络内容,起到净化网络、正面引导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论坛、BBS站点发布权威信息,开展网络讨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

2.弘扬主体精神,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来选择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按照自身的方式进行实践,以获得一定的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逐步提高和巩固这种能力。应该健全网络法规和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引导大学生规范网上行为。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调适网络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高校应利用网络的优点,在网上开展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高校应该开设与网络道德有关的课程或者经常组织一系列有关网络的知识讲座、辅导报告、征文、辩论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大学生理解、掌握、认同、实践网络道德规范,能够以网络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建立一种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做一个网络文明人。

5.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做好网络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人才,首先,必须具有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知思想政治工作。其次,又必须了解网络文化,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注意几个方面:(1)更新观念。网络中的主体是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到教育可亲可信,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2)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只有熟练掌握网络,才能走进网络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思想问题,并能将网络技术灵活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具备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和沟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增强自身的信息素质,具备高强的信息分辨意识,能利用网络进行过滤、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大学生在网络中提高鉴别优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宁.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求实,2004,(2).

[2]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11).

[3]高岚岚.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引进与咨询,2006,(9).

[4]刘曙刚.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对策.中国高等教,2006,(19).

[5]何爱华,林喜臣.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