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体育理论课程)
骨折和脱臼
骨折和脱臼,可分别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发生。发生突然,常伴有响声,旋即剧痛,骨折痛剧者常可引起休克。
(一)骨折常见症状与体征
1.疼痛:较明显,动则加剧,可引起休克。
2.畸形:与健侧比较有成角、变短等异态。
3.活动失常:失去正常活动功能,而在关节以外的地方出现异常活动。
4.肿胀:伤后不久便出现。也可成血肿。
S.压痛:骨折处压痛最明显,轴线撞击时骨折处剧痛。
6.骨擦音:轻微活动或推摸局部时,断端会出现骨摩擦音。
(二)脱臼的症状与体征
1.关节畸形:失去正常关节外观,骨标志改变。
2.活动失常:失去正常活动功能,常弹性固定于半屈曲状态。
3.患肢缩短。
4.局部肿胀或积血。
5.压痛。
(三)诊断
根据受伤的情况,症状及体征可作如下诊断:
1.闭合性单纯性骨折。骨虽已折,无明显移位,周围软组织无严重损伤。也没穿破皮肤。
2.开放性骨折。骨断端穿破皮肤外露,易感染,须注意保护伤口,勿受污染。
3.复杂性骨折。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内脏,影响关节,产生严重症状。这些情况也可由于救护或搬运不当而引起,必须注意防止。
4.单纯性关节脱臼。
5.复杂性脱臼,合并有关节骨折等情况。
(四)现场救护
1.止血、止痛以抗休克。
2.制动,以防发生其他损伤。
3.对开放性伤口进行冲洗、包扎、防感染.应在数小时内送医院手术及注射抗破伤风血清。
(五)制动方法
1.夹板固定。利用夹板固定之前,应先将骨折远端稍加牵引,然后固定,松紧要适度。
2,自体固定。没有夹板或其他可代用材料的情况下,可利用伤者自己的躯干及肢体用三角巾或绷带作临时固定,如上肢固定于躯干,下肢利用健侧来作固定。
3.其他物体固定。利用其他有一定硬度、韧性、长度和宽度合适的物体,代替夹板作固定。对脊柱骨折或有此怀疑之伤者,勿急急忙忙地将其从他
地上“救起”,应以硬床板搬运,需几个人同时将其翻转到床板上,翻转要同步,勿使脊柱发生扭转,严禁徒手搬运或徒手将其抬到担架上。搬运时,最好采用俯卧位,若仰卧位则应在伤处加衬垫物,使脊柱呈过伸姿势,勿使发生扭转和前弯屈曲,以免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
单纯性脱臼可在现场作手法复位,然后固定。复杂性脱臼应送医院处理。
肌肉痉挛
肌肉发生不由自主的强直性收缩,就是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在运动中发生肌肉痉挛多见于小腿腓肠肌,其次为屈肌、屈趾肌和屈指肌。
(一)原因
1.寒冷刺激。如在冷水、冷空气等环境锻炼时,若准备运动不足,易发生肌肉痉挛。
2.电解质失调,特别是夏天运动时大量出汗,使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而引起肌肉痉挛。
3.肌肉收缩失调或损伤。如过快的连续收缩,使肌肉放松不够而成痉挛,或运动中,肌肉有反复微细损伤,引起保护性强直收缩。
(二)表现
肌肉痉挛时,局部变硬,疼痛难忍,指、趾不由自主地屈曲,难以伸直。
(三)处理
1.牵拉屈曲的指(趾),使过伸,以使痉挛的肌肉被牵伸而解痉,然后局部按摩,热敷。
2.离开寒冷环境的刺激,喝些盐开水。
(四)预防
1.加强锻炼,提高适应能力,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在寒冷环境中锻炼时,尤需注意这点。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
2.冬季注意保暖,冬泳不能在水中过长时间不活动,夏天游泳如水温较低时,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3.夏天出汗多,注意喝些盐开水,补充丧失的电解质。
4.疲劳时,不宜长时间剧烈运动。
运动性晕厥
在运动中或运动后一时性知觉丧失,称为运动性晕厥,它是由脑部突然缺血所致,多见于训练水平低的青少年。
(一)原因
1.心输出量减少。平时缺乏锻炼者,突然参加较大运动量的锻炼,心脏机能一时跟不上运动需要,加上平时缺乏训练,动作不协调、憋气等,造成血液回流量减少。心输出量也随之明显减少,因而出现暂时性脑缺血。而又因平时缺乏锻炼,机体对这种情况的适应能力较差,便更容易发生晕厥。
2.重力性休克。如久站不动、久蹲突然起身、跑步后突然停止活动等,均可因重力作用使血回流量减少,而形成脑缺血。
(二)表现
先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紧接着失去知觉,突然倒地,出现手足发凉、脉慢而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瞳孔缩小等症状。轻者由于
倒地后,脑部得到血液补充,使缺血消除,片刻可醒,但醒后仍有头昏、精神欠佳、乏力等感觉。
(三)处理
有前驱症状时,应下蹲或卧下休息片刻,可避免发生昏倒。已晕厥者应使其乎卧,头低足高,解松衣领,注意保暖,下肢作向心性揉推按摩。不醒者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合谷等穴位,或嗅氨水,一般可醒。如停止呼吸者,可作人工呼吸,此时头要转向一侧,注意防止痰液或呕吐物阻
塞喉头。
(四)预防
1.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2.久站时,要经常交替活动下肢,久蹲后不要突然起立,要缓缓站起。
3. 疾跑后不要骤停不动,要继续慢跑并作深呼吸片刻。
4.久病、体弱者,暂不参加剧烈运动。
中 暑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中运动,体内热量难以散出而引起的种急性病。
(一)原因
在炎夏无风或其他高温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运动,特别是天气闷热,缺乏饮水以及烈日直晒头部情况下,易于发生。
(二)表现
轻者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烦躁、恶心呕吐、口舌干渴等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出现高热,皮肤灼热无汗,面色发红,有时可发生鼻出血,呼吸急促,脉洪大等情况。严重者会发生昏厥不醒,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不高,脉细弱,血压下降,呼吸表浅,瞳孔扩大等现象,甚至死亡。
(三)处理
使患者迅速离开热环境,到荫凉通风处休息、静卧.头稍垫高,解松衣服,扇风降温,头部可冷敷,上身用温水擦浴按摩,忌用冷水降温,因用冷水擦浴,可使表浅毛细血管收缩,散热效果更差。昏迷者,可先按晕厥急救法救醒,饮些冷开水或淡盐水等。
(四)预防
1.运动时间安排要合理,特别是夏天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应安排在接近早晚气温不太高的时间进行,并注意中途饮水、降温等措施,烈日下运动应戴帽。
2.室内活动要注意通风、降温。
3、加强适应性锻炼。
体育活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或专业教练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其他成年人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
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参加运动会要注意什么?
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多、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参加人数多,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1.要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调度指挥,这是确保安全的基本要求。
2.没有比赛项目的人员不要在赛场中穿行、玩耍,要在指定的地点观看比赛,以免被投掷的铅球、标等击伤,也避免与参加比赛的人员相撞。
3.参加比赛前做好准备活动.以使身体适应比赛。
4.在临赛的等待时间里,要注意身体保暖,春秋季节应当在轻便的运动服外再穿上防寒外衣。
5.临赛前不可吃得过饱或者过多饮水。临赛前半小时内,可以吃些巧克力,以增加热量。
6.比赛结束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要坚持做好放松活动,例如慢跑等,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
7.剧烈运动以后,不要马上大量饮水、吃冷饮,也不要立即洗冷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