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废名《飞尘》

读废名《飞尘》

来源:九壹网
读废名《飞尘》

檐外闻鸟唤 虚空含深⼼———读废名《飞尘》不是想说着空⼭灵⾬/也不是想着虚空⾜⾳/⼜是⼀番意中糟粕/依然是宇宙的尘⼟/———檐外⼀声⿇雀叫唤/是的,诗稿请纸灰飞扬了/虚空是⼀点爱惜的深⼼/宇宙是⼀颗不损坏的飞尘。废名,原名冯⽂炳,中国现代⽂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诗创作多推崇⽼庄禅宗的思想,⼜尝试着将中国古典意象诗和西⽅意象主义相融合,并加⼊禅宗式的顿悟思维,故诗颇有深⽞难解的地⽅。《飞尘》⼀诗是借写诗⼀事来⾔说虚空与宇宙的关系,也是表达⼈⽣的尴尬与⽭盾以及⼈⽣追寻的内⼼痛苦。诗的⼀、⼆句以否定的⽅式表达⾃⼰的探寻。诗⼈⾯对着充实⽽丰富的现实世界,是有诗的创作冲动的,他想去关注现实⼈⽣并作了努⼒,创作时并⾮都去“说着空⼭灵⾬”、“想着虚空⾜⾳”的。然⽽,等到诗创作出来时,却每每达不到⾃⼰追寻的境界。三、四句则借庄、佛的思想表达了他对⾔与意、诗的⾏为与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看法。“意中糟粕”⽤的是《庄⼦·天道》篇桓公读书于堂上与轮扁对话的故事,轮扁直指桓公所读古书不过是古⼈之“糟粕”⽽已,庄⼦借此故事表达以⽂字形式存在的“书”只是古⼈的糟粕,⽽先哲的真正本意早已随着他形体的毁灭⽽带⾛了。废名此处将这⼀故事随⼿引来,也是说⾃⼰费了好⼤⼀番功夫,做成若⼲诗作,但却往往⾔不逮意,在⽆限的宇宙之中,它还不过是⼀粒飞扬的尘⼟。前四句连起来看,诗⼈运⽤的是否定之否定的表达法,从⽽将现实与虚空等同,将诗的创作⾏为与渺⼩的尘⼟等同。第四句之后,诗⼈⽤了⼀个破折号,⼜将他的思维荡开去,“檐外⼀声⿇雀叫唤”有如天外⼀声洪钟,惊醒陶醉于诗作中的诗⼈。鸟叫之声在佛教那⾥亦是虚空的象征,正如《五灯会元》中记载僧⼈在锄地时碰击⽡⽸发出响声⽽顿然开悟⼀样,鸟叫的声⾳也唤起了诗⼈的顿悟;诗稿不仅是糟粕,⽽且还是虚空,理应让它随纸灰飞扬⽽去。诗的最后两句是⾔理,但仍然是以具体的意象去⾔说深奥的⽞理,使理变成可感知的形象。诗⼈虽然陷⼊虚空之中,但对虚空并不做消极的呼应,⽽从⼈在现实与虚空的转换中间悟出了⼀个真理:⽆论是积极⼊世也好还是遁⼊空门也好,实际上都深藏着⼀颗深爱之⼼。这正如乔达摩·悉答多作为王⼦在阅尽⼈间苦难(佛教中所说的“四苦”或“⼋苦”)之后才离家出⾛,在菩提树下苦修终于悟出⼤慈悲的佛理成为释迦牟尼⼀样,也如李叔同在残酷现实⾯前苦⽆出路愤然削发为僧⼀样,故虚空并不是⽆爱,⽽是深爱与⼤爱。⽽从宇宙的宏阔视野上看,不仅诗稿是飞尘,⼈也是渺⼩的飞尘,⽽且连宇宙亦不过⼀粒飞尘———⼀粒相对于⼈将逝去成为尘⼟⽽它⼜不会损坏的飞尘。此时的诗⼈已然超越了虚空⽽进⼊了永恒,获得了⼀体之⼼的顿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