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静幽有禅趣之境 冲淡有壮逸之气——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意境之不同

静幽有禅趣之境 冲淡有壮逸之气——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意境之不同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 第3期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7月 V01.23 No.3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Ju1.2006 静幽有禅趣之境冲淡有壮逸之气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意境之不同 张晓慧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盛唐“王孟”并称,号称山水诗派,但二者山水诗创作意境风格却迥然有别。王诗于山水自然澄心静观, 超然物外,以禅入诗,故而禅意盎然;孟诗以山水自然体情写志,以“我”入诗,清新淡远又壮逸浑厚。此当源于二人 不同的人生履历及人格精神。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禅趣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06)03—0075—02 盛唐山水田园诗成就之最者王维与开盛唐山水田园诗 静。”” 此诗妙就妙在写出了“意中之静”。王维参禅悟到妙 风气之先的孟浩然在诗的意境上有很大不同。本文且不论 处时曾说:“一悟寂为乐,此生有余闲。”(《饭覆釜山僧》)他 其田园诗之殊异,只就其山水诗方面作比较。 的诗中描绘的这种闲静的乐趣,呈现的是近乎禅悦的境界。 王维的诗,往往以禅趣入诗,对于山水自然,他并不是竭 以如此禅意看自然山川,能不产生“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 力融入其中,而是超然物外,以澄心静观的审美态度体察默 此”(《青溪》)之情趣吗?再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 想,在对自然景物的观照中,获得“那个常住不灭的本体佛 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寂静空幽的山涧 性”,感悟到真如的永恒存在。l1 王士稹《带经堂诗话》卷三 中,一树红花默默地开,纷纷地落,明媚鲜艳时不需要他人的 中就曾说王维诗“字字入禅”,后人也因其多以禅悟诗,以诗 欣赏和赞美,凋谢飘零时也无需怜惜和留恋,诗人在这里表 体禅,诗禅一致,冠之以“诗佛”美誉。那么,王维诗中的禅 达的是大自然之生趣,更显出一种获得“真如”得意忘言的 趣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下说:“王右丞 禅趣。“他在花开花落之中,似乎看到了无上的‘妙谛’:既 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2 虽也有个别的诗以禅语入诗, 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有’,这是何等的‘任运自在’! 类似偈颂,如《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等,丧失了形象的本来 在王维看来,整个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不正是象辛夷花那 面目,无诗意可谈,并不算真正的山水诗。在他的山水诗中, 样,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继,无始无终,自在自为地演化着 以自然山水之具象来表示本体,通过营造一种寂静清幽的意 吗?王维因花悟道,似乎真切看到了‘真如’的永恒存在,这 境来显露禅趣禅心。以《书事》一诗为例:“轻阴阁小雨,深 ‘真如’不是别的,就是万物皆有的自然本性”。 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诗中描绘的:是:细雨 王维山水诗在寂静幽美的境界中蕴涵禅理禅趣,开阔了 刚停,天气转晴,深深院静,门户懒开这一寂静清幽的环境; 诗的清净淡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大自然幽静之美的同时, 主人独坐,闲看苍苔,恍兮惚兮,悠然心驰这一清闲静谧的心 更使人从这种禅趣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境。尘世的喧嚣,生活的荣辱,恐怕此时早已忘却,连这青苔 而孟浩然的山水诗,其意境多以冲淡清旷取胜。王士源 也似有若无了。是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还是人心已在青苔 《孟浩然集序》说:“(孟浩然)间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 色?自然妙趣,宛如天成,达到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 诗作会,浩然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 物”的超然境界。他的《鸟鸣涧》一诗也是刻划了一个极其 咸搁笔不复为继。”由这一记载也可看出,即在当时孟诗也 幽静的境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 是以“清绝”倾倒群英的。 杜甫也有诗称誉说:“复忆襄阳 春涧中。”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桂花纷落,其境地已是何等 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闻一多先 的空寂了,而“月出惊山鸟”更微妙地点缀出夜中山谷的万 生也有评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 籁无声,这一瞬间的“动”更反衬出广袤夜空的无比沉寂。 它冲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看不见诗了,才是孟浩然的 正如皎然所说:“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狄未鸣,乃谓意中之 诗” 6。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壮逸浑厚的,这种壮 收稿日期:2006—03—20 作者简介:张晓慧(1970一),女,河南省许昌市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逸之气仍是冲淡静远之下的变调,未曾流于一泻无余,奔腾 不羁。其诗在山水自然中突出了鲜明的主体感受,山水是山 水,诗人是诗人,自然景物只不过为诗人的活动提供背景而 已,成为诗人表情寄情的载体,而又因为山水自然承载了诗 人的感情而转化为有生命、有个性的形象,达到了情与景水 融般的密合。 如他的《扬子津望京13》:“北固临京13, 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诗人站在江边南 体的“性”,而与大自然的“性”契合为一,从而达到一种“思 与境偕”的境界。而孟浩然虽生逢盛世,却命途不济。四十 岁时离开隐居的鹿门山,奔赴京华应试,“不才明主弃,多病 故人疏”(《岁暮归南山》),继而怀着满腔失落和惆怅漫游吴 越,在山水间释放自己失意的愁怀。“寂寂竟何待?朝朝空 自归”“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留别王维》),从这些诗 中不难看出,诗人的寄情山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失意者 眺,北固山、京口、夷山、海滨、扬子津历历在目。江风猎猎, 无奈中寻求的一种解脱,因此我们读他的山水诗,处处感到 白浪滔滔,诗人的凄凉悲愁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发出“愁杀 “我”的存在,对山水景物水墨写意似的淡淡渲染,不经意间 渡头人”的慨叹,由此而及,四海之内何处不充满风浪?再如 便流露了诗人胸中的块垒逸气,因此形成了他“冲淡有壮逸 《春晓》一诗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看来写得闲 之气”的诗歌意境。 适清淡,但此两句不无惜春之情和人生忧患之叹,绝无王维 其实还有一个社会因素。王维主要活动在天宝至乾元 面对辛夷花“纷纷开且落”的超然自在。“看似寻常最奇 时期,此时种种社会矛盾都已经暴露而不可解脱,大势所趋, 崛”,孟诗借山水体情写志,在平淡自然中总是表现出诗人 何况王维自幼就深受笃信佛教的母亲的影响,几经宦海浮沉 心境的不平静,埋藏在心底的哀怨之情身世之叹,在字里行 的苦恼,中年丧妻的哀痛后,王维更是诚心奉佛。“一生几许 间隐隐流露出来。再看孟诗的代表作《望洞庭湖赠张丞 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自然而然地诗人就 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和佛家禅宗倡导的“明心见性”空寂无我的人生境界相契 城。”前两联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壮阔雄浑之极,亦 合。而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大唐帝国正处于强盛的上升 有水天一色,水气蒙蒙的清素旷远。后两联“欲济无舟楫,端 阶段,人们心里充满着建功立业的热望。孟浩然满怀着“事 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即借眼前景物发兴寄 明主,济天下”的抱负奔走于两京之间,但他终得不到执政 意,感叹有心出仕而无人援引,心底郁结之气由眼前山水一 者的有力援引,只得于山水漫游之间“期以放性”,从“放性” 触而发,山水中跃动着鲜明的主体形象。 中求得解脱。由以上原因大致可以考见王孟山水诗情趣意 一个借山水体禅悟道,竭力超脱于山水之外;一个借山 境不同之源。 水表情言志,竭力溶身于山水之中。王孟山水诗创作之意境 风格会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这恐怕要取决于二人不 参考文献: 同的人生履历和人格精神了。 [1]陈铁民.王维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王维年少之时便才名远播,二十一岁中举,官居大乐丞, 1990. 可谓仕途得志,意气风发,儒家兼济天下,积极用世的精神也 [2]沈德潜.说诗眸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同时显露在他前期的诗作中。至张九龄罢相,王维被排挤出 [3]邓安生.王维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0. 朝廷;安史之乱中,又因追随玄宗不及被判军所获,接受伪 [4]陈仲奇.因花悟道物我两忘[J].文史知识,1986(10). 职,政治上失节,受到降官处分。几度宦海沉浮后,王维逐渐 [5][8]邓安生.孟浩然诗选译[M]_成都:巴蜀书社,1990. 看透了世情,激流勇退,采取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把前期的 [6]闻一多.闻一多全集选刊之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功名事业心泯灭在佛教的精神王国和大自然的山水景物之 社.1956. 中。“晚年唯好静,万事无关心”(《酬张少府》),在兰田别墅 [7]孙敏,刘尊民.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比较[J] 文史知 过着“弹琴赋诗,啸咏终13”的悠闲生活,佛家消极出世的思 识,2002(11). 想占着主导地位,故其志在空、静,超然物外。所以在他的山 水诗中诗人的一切外在形象都已经净化了,只升华出一种本 (责任编辑刘海燕) About the Different Moods of the Landscape Poems of Wangwei and Meng Haoran ’ ZHANG Xiao—hui (Xuch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nan Xuchang 461000,China) Abstract:Wangwei and Meng Haoran rivaled each other in their landscape poems in the Tang Dynasty.But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and different pursuit make the moods expressed by their poems quite different.Wangwei led a simple life without worldly desires.The color of Buddhism could be strongly felt in his poems While Meng Ha— oran expressed his strong aspiration in his plain yet grand poems. Key words:Wangwei;Meng Haoran;landscape poem;Buddhism ・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