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作者:喻丹丹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年第03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已经成了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进行适时引

导,寻求科学的探究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呢?笔者在近几年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就实施探究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学会探究的意义

1.学会探究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以全球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时代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善于终生学习、善于获取信息、善于创新运用知识。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也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得科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要求教育工作者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究,获取科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学会探究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它要求彻底打破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冷落和忽视探究学习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学会探究是科学学科自身学习的需要

科学学科是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学科,它离不开观察和实验,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验,这就决定了科学学科必须采用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钻研。通过发现、提出、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活动性,使学生能够直接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1.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学生探究的热情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关键之所在。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以下方法可资参考。

(1)激励评价,让学生敢于探究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例如,当学生说得正确时,就说“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的学生,我更是要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老师表扬的目标努力的愿望,使学生对学习永葆乐意的、主动的态度。满怀期望的话语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让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更进一步激起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2)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例如,我在教《科学入门》一课时,首先问学生: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我并没有马上作出回答,而是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那些巨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然后告诉学生,科学学科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并告诉学生能产生这些问题,说明你已经拥有智慧和具备科学研究的动力。科学最初就是被好奇心推动的,你的好奇心会不断丰富你的科学知识。接着我又继续请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然后大家一起来讨论。这节课的引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放探究方法,让学生勤于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学生逐步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探究活动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好奇心是探究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学生保持探究的动力之一。光有此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得让学生学会勤奋。开放探究方法,可以使学生变得勤奋。

如在学习了“一段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后,让学生设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测量导体电阻,在学生猜测了测量导体电阻的各种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用这些方法来测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学生交流后,我并没有特别指出哪一种方法好,还是不好,只是为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按照自己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教师开放了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大大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且符合“提出问题—实践—发现问题—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开放探究方法改变了统一按教师的意愿做同一实验的做法,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地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开放探究方法留给学生的是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逼着学生自己去闯,自己去想方设法,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变得勤奋。 2.正确指导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它需要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教师要积极地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指点迷津,寻求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学科正确的探究方法应该包括: (1)在观察中探究

观察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有意识地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观察也是一种能力,它和思维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观察能使学生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如在“绿色开花植物的花”一课中,我让学生探究:观察桃红的结构,观察书本插图中的四种花并且和桃红结构作对比等。在进行观察探究时,首先我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的目的是花的结构,而不是花的颜色;其次我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再次让学生明白观察时更要用大脑去思考。要求学生通过对众多花的观察和剖析,了解花的结构。这样既可以通过感知途径牢固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长远而持久的影响。 (2)在实验中探究

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实验能让学生真正去亲身经历一个科学发现的典型事例。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地开发和设计一些新、奇、妙、趣的实验,使学生感到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现象妙趣横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在学生提出假想、定出计划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实验探究,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及有无铁心关系。当学生发现电磁铁的两极可以改变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究的兴趣就更浓了,再次进行了猜想、假设、制定计划,对引起电磁铁两极变化的原因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我亲自介入其中,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控制变量,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不时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挑起矛盾,引发学生的思考,让更多的学生“卷入”活跃的学习活动中。 (3)在思考中探究

学生参与探究的关键,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度参与。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机会,特别要创设有利于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享受思维活动的自由。

如在教学“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学生了解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设计相应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采用他们熟悉的表格、图形等办法加工处理数据,从而寻求力的作用效果与各变量的定性关系。整个过程在学生自主思考中进行,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在合作中探究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集体参与、合作的过程。科学教育重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家如何从发现问题的困惑中,如何假设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何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渐渐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品质。

在平时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意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达到目的,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如我在“动物的生命周期”一课教学中,小组探究“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个显著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时,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组内讨论时,学生踊跃发言,负责交流的学生格外注意其他同学的观点。小组汇报时,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场面喜人:一位同学汇报后,马上就有本组同学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则提出了比较有深度的不同观点,而且能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甚至有同学建议课后去田间找蝌蚪来观察。课堂上不断有观点的冲撞,不时有思想的火花闪现。学生真正在思考,真正有所体验。我就因势利导,逐步推进教学程序,让学生自主探究,其间教师的引导不露痕迹,自然而不生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做到了教、学的完美统一。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在经历了亲自动手实验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科学地探究。我坚信只要通过教师自身不断地努力,探究性学习必将给科学教学带来无限生机,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责任编辑 廖银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