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缘金成矿带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缘金成矿带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来源:九壹网
彗金 , 杖 2010年6只一§ 。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缘金成矿带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崔廷军,逯克思,庄勇,傅星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西宁摘810008 要:柴南缘(柴达木盆地南缘)金成矿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构造上包括祁漫塔格一都兰早古生代弧后残留盆地(昆北带) 和昆仑前峰弧(昆中带)2个构造单元。柴南缘金成矿带内褶皱、断裂非常发育;昆北断裂横穿成矿带的中西部,昆中断裂为成矿 带南部的边界断裂,共同组成了带内的一级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岩浆活动及区域矿产的成生与分布。 关键词:柴南缘;金成矿带;构造控矿;成矿年代;成矿规律;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l8(2010)03—0063—05 昆仑前峰弧构造单元被在昆北、昆中断裂之 1地质特征 间,是夹持于祁漫塔格弧后扩张裂陷槽和特提斯洋之 1.1成矿构造环境及演化 间的岛弧带,带内以大面积分布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 该成矿带西至青新交界,东延至鄂拉山东侧被 岩系和各时代侵入杂岩为特征。它是东昆仑地区的加 哇洪山断裂所截,东西长大于800 km,南北宽40~ 里东期洋盆的微陆块,并经历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一 120 km,西宽东窄。它是泛华夏群南缘活动性陆 印支期的复合造山作用。促使沿该带北侧和南侧边界 缘,形成于早古生代,是昆仑洋壳向北俯冲的产物。 断裂附近的NW—NWW或近EW向大型剪切带发育,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东昆仑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古 其中一些剪切带控制着多个金矿床(点)的展布,成为 陆结晶基底群的形成(晚太古一古元古代金水口 金矿的区域控矿构造_l_ 】(图1)。 (岩))、裂解(中元古代)、拼合(新元古代)的演化历 1.2地层及其含矿性 程。新元古代拼合的在早古生代中晚期(晚奥陶 成矿带内主要出露新太古界一古元古界金水口 世一志留纪)再次裂解,沉积了纳赤台群。 (岩)群的白沙河(岩)组(Ar,一Pt。b)和小庙组(Chx)、 早古生代中晚期裂解而成的小洋盆裂陷槽在晚 中一新元古界冰沟群的狼牙山组(Jx1)和丘吉东沟组 加里东期向北俯冲碰撞拼合使昆仑前峰弧及其以北 (Qnq 上奥陶统一志留系的滩间山群(0一St)、泥盆 的弧一盆体系形成。柴南缘金成矿带为昆仑前峰弧及 系牦牛组(Dm)、黑山沟组(D3hs)和哈尔扎组(D批) 其以北加东期弧一盆体系的组成部分。华力西一印支 及零星分布的石炭系大干沟组(C欢)和缔敖苏组 期特提斯洋盆的裂解一拼合和晚三叠世东昆仑一巴 (cd)等。其中晚太古界一古元古界主要分布于昆中 颜喀拉褶皱山链的形成及中新生代叠复造山等构造 带,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昆北带构造单元中,地层走向 的演化,使该带成为典型的复合造山带。带内地质构 多呈NW、Nww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1 造非常复杂,其中祁漫塔格一都兰构造单元东部都兰 (图2)。 地区又受早中生代强烈岩浆活动的叠加,成为加里东 1.3构造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期和晚华力西一印支期叠加的构造一岩浆活化带,中 与一级深断裂配套的区域性大断裂,以近EW、 东部被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覆盖,西部基底晚太古 NW向为主,NWW向次之。与深断裂平行分布的区 代一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呈裂解残块或构造窗 域断裂具有规模大、破碎带宽和多期活动特征。断裂 出露。早古生代中晚期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基础上 两侧及其附近又发育多条规模较大的NW向韧一脆 发生强烈的拉伸、裂解作用,沉积了厚度大于5 000 1TI 性剪切变形构造带,剪切带范围内岩石破碎,碎裂岩 的晚奥陶世一志留纪滩问山群,晚加里东运动使裂陷 化、糜棱岩化、千糜岩化及各类充填型脉岩均很发 槽闭合,晚泥盆纪磨拉石沉积不整合于滩问山群之 育,岩石蚀变强烈,是金成矿的主要场所。 上。泥盆纪之后的晚古生代地层为台型海相、海陆交 三级断裂系统对金成矿的控制具有明显的三级 替相沉积;大面积分布的晚三叠世陆相火山—侵入岩 控矿特征,即俯冲碰撞带和深大断裂系统控制成矿 代表了该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带的展布,区域性断裂系统及区域性大型剪切带控 收稿日期:2009—11-30;修订日期:2010—05—10. 作者简介:崔廷军(1982一),男,青海西宁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232591092@qq.corn 第18卷・第3期 63 营全 一 杖企 。 2010车6月 搿g 口l口2口3口4目5圈6口 曰8口9曰lo口1j日/2日13田J4 图2东昆仑中段北巴颜喀拉山西段地质构造略图 I一柴南缘金成矿带;1I一东昆仑南坡合成矿带;Ⅲ一北巴颜喀拉舍成矿带;1.新生界;2.三叠系八宝山组;3.三叠系洪水川组;4.三叠系巴颜喀拉山 群;5上古生界;6.下古生界;7.元古字;8印支一燕山期中酸陛侵人体;9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体;10_力口里东期中酸性侵入体; 11.元古宙中酸性侵入体;12.断层;13.岩金矿体;14.钴金矿床 类关系密切。它们是带内金成矿作用的重要控矿因 五龙沟地区的所有金矿床、矿点及金化探异常均分 素之一,其作用主要是为金矿的形成提供成矿热液、 布在3条长30~50 km的NWW向剪切带内或其旁 热能和部分成矿物质。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花岗质 侧低序次剪切带中。 杂岩类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 (2)金矿床(点)的分布明显受地层、构造的控 长岩。研究还表明,酸睦一中性的多期次侵位岩体对 制。尤其是断裂,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成矿的关键, 金矿的形成最为有利。 没有断裂就没有金矿,构造裂隙不但为矿液运移提 2金矿地质特征 供了通道,而且是矿液沉淀定位的有利场所,构造热 液也是矿液形成的组成部分之一。金矿的生成除受 成矿带内已发现金矿田1处(含4个中、小型金 构造的控制外,地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对其成 矿床)、小型金矿床2处、矿(化)点7处,各矿田、矿 生也十分重要,其控制作用也很明显。带内与金成矿 床、矿(化)点地质构造和矿化特征等见表1 E 。 关系密切的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纪中、高级变质岩系 (1)构造控矿特征。已知金矿产地主要分布在五 和早古生代滩问山群火山一沉积岩系。前寒武纪中、 龙沟一红旗沟大型剪切带,其次为肯得可克及小干 高级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昆中带,原岩为一套陆源 沟等地区。金矿的分布严格受区域性深大断裂、大型 碎屑沉积和中基性火山岩组合,形成于地壳克拉通 韧性剪切带、褶皱和断裂裂隙系统的控制。昆中大断 化的初始阶段,地幔物质成分含量高,导致其金的丰 裂是东昆仑复合造山带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规模 度值一般来说普遍较高,带内该套岩系金的丰度值 大、切割深、并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在其经历的构造 普遍高于克拉克值也说明了这点。由此可以认定,该 演化过程中,不但控制了成矿带内的地层沉积、变质 套岩系是带内金成矿作用的重要原始矿源层。该层 变形和岩浆活动,同时也控制了带内的成矿作用,昆 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受区内十分活跃的岩浆 中带内已知金矿化均沿昆中大断裂带的北侧,呈EW 活动、构造运动和变质变形作用的影响,使其分散的 向带状分布。带内发育的NW—NWw向大型剪切带 金元素活化、转移、富集。多次的叠加富集,最终形成 常是控制矿田、矿床的区域性构造,在大型剪切带内 具工业价值的金矿化。 或其附近常有多个矿床、矿点及异常的集中分布,如 (3)金矿形成年龄与时期。研究表明,区内金矿 第18卷・第3期 65 表1柴南缘金成矿带金矿(点)床特征 矿(点) 床名称 矿床 类型 围岩特征 成矿时代 晚华力西 一印支期 矿化特征 工作 规模 程度 五龙沟 金矿田 构造蚀 变岩型 矿床 普查 肯得可克多 主要出露滩问山群(OST)碳酸盐岩夹火 金矿体产于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大理岩中。共圈定50 小型 金属矿床 接触交 山岩、晚石炭世碳酸盐岩。断裂发育,岩 印支期 个金矿体,长一般为50~100 1TI,厚1.5~3.5 m,金品位一 金矿 详查 (伴生金) 代型 浆活动强烈,见印支期石英正长斑岩、 华力西期闪长岩等岩体 般为2.8 g/t,最高51.8 t,矿石类型有金矽卡岩、金闪锌 床 矿石、金磁铁矿等,矿石矿物为自然金、含金磁铁矿等 柴源村 接触交 产铁、铜、金 矿化点 磁异常范围为900m ̄700m,钻孔中见6段矿化,2~4个 矿 矿点 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与石炭纪大理 印支期 矿层代型 岩接触带的角岩及透辉石矽卡岩中 厚0.87-5.33 m,金品位为】.1-14.9 ,最高 化 检查 ,124.32 £ 出露白沙河(岩)组(Ar3一Pt.b)片麻岩, 矿化产于NWW向断层破碎带内,初步控制2条铜金矿 点 托克妥金 铜矿点 斑岩型 矿点内斑岩体为闪长玢岩昆中断裂从 华力西期 体,长180-300 rn,宽5~20 m,金品位为0.1-0.53 e ̄t,最 矿 矿点 ,矿点南侧通过 高4.9 g/t,围岩蚀变强烈,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和 点 检查 青盘岩化 出露金水口(岩)群的片麻岩夹斜长角 金矿点 含金矿脉赋存于近EW向断层破碎带的下盘,破碎带 跃进山岩 变质一 闪岩及大理岩,发育有元古宙及华力 华力西一 长大于500 m、宽100 m,含金较高的是石英方解石脉, 矿 矿点 沉积型 西一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 印支期 钾长花岗岩脉,脉宽大于10 cm,金品位最低0.6 g/t、最 点 检查 体,断裂发育 高70 g/t 洪水河岩 金矿点 矿点位于昆中断裂北侧,地层为金水口 入岩发育,金矿体产于破碎蚀变带中已圈出5个矿体,一般矿体长 矿体长198 1721,厚1.34 Ill,平均品位为31.77 ,最高 点 检查 94.1 t,矿石为蚀变岩型和构造角砾岩型 (岩)群斜长片麻岩、混合岩、片岩等,侵 华力西期 76 ̄100 na,厚O.64-1.1 5m,金品位为3.31~6.38 ,最大 矿 矿点 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广布 清水河 东沟岩 金矿点 矿化赋存于岩体的节理中,形成sN向延伸的矿化带,长 矿 矿点 热液型 矿点主要出露印支期钾长花岗岩体 印支期 700 nl,宽2O~70 m,具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矿脉宽一般 点 检查 为1-5 em,大者20-30 cm,含金30 t、银21-28 g/t 东岔沟 东岩金 矿化点 石英 出露金水口(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黑 金矿化产于岩体内断层带的构造角砾岩中,岩石破碎,发 矿 矿点 脉型 云斜长变粒岩和大理岩等,大面积出露 华力西期 育石英脉,圈出矿体1个,长150 m、宽1 11"1,金平均品位 化 华力西期钾长花岗岩,发育NW向断裂 为1.05 ,具强烈的绢云母化、硅化、粘土化及黄铁矿化 点 检查 主要出露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d) 断裂破 片岩类和鄂拉山组(Te)火山岩系,岩浆 巴隆岩 发现破碎蚀变带38条,圈出矿体13个,长73.5~500 m, 碎蚀变 活动强烈,主要为晚华力西期英云闪长 晚印支期 宽0.5 ̄20 m,金品位为1.13-19.2 g/t,最高31.62 ,矿 矿 普查 金矿点 岩型 岩花岗闪长岩是金矿化的主要围岩, 区内及周边一系列近EW向断裂发育 、石有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金矿物为自然金,围岩蚀变 点 有绢云母化、硅化和绿泥石化等 化的富集成生期有2组年龄值,即425~400 Ma和 296~200 Ma,分别对应于该单元晚加里东期和晚华 由上述可见,区内金矿的成生是地质历史演化 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但相对来说也有 一力西一印支期二次造山作用的晚期。滩间山群主要 定的成矿期,且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区内金成矿的 分布在成矿带的西北部祁漫塔格地区,其岩石组合 时限主要为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一印支期,二者 也是由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等组成,其 皆是区内的主造山期。由含CO:流体的包裹体估算 沉积环境为小洋盆或裂陷槽。该岩石组合中的碳酸 的成矿压力和深度显示,晚加里东期成矿深度达 盐岩与晚华力西一印支期花岗质杂岩体的接触交代 15_4~7.3 km,说明其成矿作用与发生在中地壳顶 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矽卡岩化岩石,并伴随着以矽卡 部一上地壳底部的塑性变形有关;晚华力西一印支 岩型铁多金属矿的成生。其成矿物质的来源除地层 期成矿深度在1.2 ̄5.7 km之间,成矿深度明显变浅, 中的矿源物质外,则主要来自于极强的晚华力西一 应是造山带强烈隆升的结果。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 印支期造山岩浆侵人作用。 度的H O—NaC1一COz--CHn+-N 体系,与典型的大规模 董仝 予技 一 。2010 6 一 活动的造山带流体相似。由此可见,金矿的成生与碰 撞造山有关的构造热事件以及逐步升高的地热增温 率有关,它们驱动被加热的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流体 沿碰撞带和大型剪切带长距离地迁移、活动,并沿途 矿构造,常是矿床、矿体的就位场所。 (3)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大规模花 岗质杂岩带,特别是晚华力西一印支期花岗质杂岩 体和浅成一超浅成岩脉发育地段,是成矿有利地段。 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提供热动力,其 活化萃取成矿元素,形成含矿流体,含矿流体随着物 化条件的改变,在有利地段沉淀成矿。因此,金矿成 生是多旋回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是典型的中温热 中,同熔性岩体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花岗质杂 岩体周围常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4)断裂破碎带是成矿热液最易渗透和储集的 液矿床。因该类矿床的形成与碰撞造山作用关系密 切,部分学者将其称之为“造山型金矿”,就其矿床的 工业类型而言,多为较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其次为 场所,也是最易发生岩石热液蚀变的地带,热液蚀变 矿物常是金元素的重要载体。硅化、绢云母化、黄铁 石英脉型矿床,而产于花岗质杂岩体内外接触带者 多为矽卡岩型多金属伴生金矿床。 矿化、毒砂矿化及碳酸盐化等强烈的破碎蚀变带,常 是金矿体的赋存场所。 3 成矿规律 (1)寒武纪中、高级变质岩系为成矿带内的成矿 条件之一,它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是控制区内 金矿成矿的内在潜力。在成矿带西北部的祁漫塔格 地区,滩间山群则是成矿有利的层位。 参考文献 [1]吴向农.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2]邓昌文.青海省区域矿总结[R].西宁:青海省地矿局, 1990. [3]孙崇f_二.青海省岩石地层[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版社, 1996. (2)深大断裂是控制矿田、矿带、矿床聚集地区 的主要构造。区内经历过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一印 支期构造活动而形成的NW—NWW向区域性断裂及 4]李传午.青海省成矿远景区划及“九五”地质找矿工作部 署建议[R].西宁:青海省地矿局,1995. [5]孙培基,韦永福.当代中国金矿地质[M].北京:中国地质大 学出版社,1996. 大型韧性一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旁侧的低序次NW— NWW向脆性断裂一裂隙系统是成矿带内的具体控 Discussion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Southern Edge of Qaidam Basin Gold Metallogenic Belt in Qinghai Province CU1 Tingjun,LU Kesi,ZHUANG Yong,FU Xing Qinhai Nuclear Industrial Geology Bureau,Xining 8 1 0008,Qinghai,China Abstract:The southern edge of Qaidam Basin gold metallogenie belt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edge of Qaidam Basin.It contains two tectonic unites,such as Qimantag—Doulan back—arc residual basin at Early Paleozoic(north Kunlun peak)and prepeak are(middle Kunlun peak).The folds and faults in this gold metallogenic belt are devel— oDed.Northern Kunlun fauIt acrosses the mid—west part of the belt.Mid—Kunlun fault is the boundary fault of the south of Qaidam Basin gold metallogenie belt.Northern Kunlun fault and Mid-Kunlun fault make up the first order tecnonic of the belt,and it controls the stratum,magmatism,the forming and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mineral re— sourCes. Key words:Southern edge of Qaidam Basin;Gold metallogenic belt;Structural ore’ controlling;Ore——forming ag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Qinghai Province 第18卷・第3期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