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来源:九壹网
塑 Q: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管理科学 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封清源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1 02206) 摘要: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企业没有把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 甚至走向其对立面。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绩效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8)lO(a)一0153"-'01 由于我国企业从事绩效考核的历史还 对于标准的进展程度或者标准的完成情况 果本身无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托,仅凭长官 不长,企业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原因,不 是可以衡量的。可以衡量的绩效标准既包 意志得出结论,如进行反馈势必引起巨大 可避免地在绩效考核中存在一些问题。 括数量上的标准,也包括质量上的标准。 争议。 不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很难使被考核者对 第三种是指考核者无意识或力将 1不重视工作分析 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出现 在我国企业中,工作分析这一基础性 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 工作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 3 信息面太窄 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 这样,一是失去了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 对绩效考核的评价者选择失误分为两 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 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 种类型,第一类是只有唯一的评价者即员 核者没有驾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 难以进行科学考评;二是各岗位忙闲不 工的顶头上司。由于单个人不可能完全得 勇气。 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 知考核对象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中,通过各种资 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结果,在其 下,单个考核者很难得出客观可靠的结果。 料、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评价 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 第二类是有多个评价者但分工不清。对于 等流程,会产生各种中间考核资源和最终 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 员工的考核,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 考核结果,这些信息本可以充分运用到人 的员工没有被评为优秀。 员工的考评评语,各层领导由于所处的角 事决策、员工的职业发展、培训、薪酬管 工作分析本应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 度不同,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可能会产生意 理以及人事研究等多项工作中去。目前很 第一个主要环节,但我国很多企业远还没 见分歧,这样容易产生多头考评的弊端。 多企业对绩效考核信息资源的利用出现两 有做到如此,在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情况 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一方面, 种极端: 下,绩效考核标准很难科学的设计,考核结 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 一种是根本不用。这种情况下考核人 果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员工也会认为 员将考核结果束之高阁,直接归档,没有进 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走“上 行分析。可以说这种绩效考核工作只是走 2绩效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 层路线”,使企业内的正常指挥秩序遭到破 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另一种则是管理 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表 坏。此外,考评结果的最终裁决权掌握在 人员滥用考核资源,凭借考核结果对员工 现为标准欠缺、标准与工作的相关性不 最高领导者手中:很多情况下,考评结果 实施严厉惩罚,以绩效考核信息威慑员工, 强、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过于单一和 最终会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去审批。结 而不是利用考核信息资源来激励、引导、 标准没有量化等形式。第一、一些企业在 果,实际上是把员工对考评结果可能存在 帮助和鼓励员工改进绩效、端正态度、提 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标准的设计不合理甚至 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现实中员 高能力。 没有标准,没有绩效考核标准就无法得到 工对企业领导人的不满大多数就是这样产 客观的考核结果,而只能得出一种主观印 生的,这样可能会造成企业的最高领导人 5结语 象或感觉 第二、以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 威信的丧失。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仍 考核者进行考评,极易导致不全面、不客 然存在一些误区。实施绩效考核时,出现 观、不公正的判断。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应 4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 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能够清楚地知 当建立在对工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只 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 道所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予以正视、分 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评价标准是与实际工 三种: 析并解决。 作密切相关的。第三、工作绩效评价标准 第一种是根本没有多少考核信息可以 可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工作标准中只 反馈。绩效考核工作本应着眼于员工能力 参考文献 有一些文字性评语,没有一个可以客观评 的提高及潜能的发挥,在执行过程中应该 【l】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 分的标尺。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 是十分公开的才对。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由 大学出版社,l997. 或者考核结果,有时难以避免渗透一些个 于长期的封闭式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 [2J谢康.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设计,中 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这样的标准所得的 从事的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没有得出有 山大学出版社,2001. 考核结果就失去了意义。第四、采用单一 用的考核结果。员工根本不知道应在哪些 【3】储企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文汇出版 的、省时省力的综合标准。这样的标准,不 方面如何改进工作。 社,2002. 仅模糊性大而且执行偏差也大。结果,评 第二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 [4 J王玫.员工绩效的评价,企业改革与管 先进变成评“人缘 ,选拔干部变成搞平 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 理,2002,5. 衡,存在着轮流坐庄现象。并且,综合标准 被考核者,考核行为成为一种黑箱操作,被 有千篇一律的倾向~不论是高级领导人 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 还是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往往都用一个 到满意和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出现 标准去评价,没有顾及人才有能级差异的 这种情况往往是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 客观现实。第五、工作绩效评价如果要具 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或 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就必须使实际绩效相 敌对的工作态度,也有可能是绩效考核结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