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小学语文教学切入点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教学切入点的思考

来源:九壹网
・教法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切入点的思考O赵叔祥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小学【关键词】小学语文;切入点;问题;中心句;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2【文章编号】1004—0463(2020) 02—0147—01

【文献标识码】A教学切入点指的是带动整篇文章 二、 以文章中心句为切入点远,因此,笔者给学生们讲解这篇文章

的背景时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了当年

的关键点,这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

着力点,还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 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

实际上,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

是每首诗画龙点睛的句子,而文眼则是 每篇文章的关键句,也是中心句。整个

红军长征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体会当时

自然条件是多么艰苦以及生存环境的

实际情况为主,找到教学“切入点”,如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均有 恶劣,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的英

此才能高屋建领:,让学生能理解文章的 佳妙之处,还能有效突破僵化的教学模

中心句,其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大概内 容,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也是作

者写法的巧妙之处,也给教师教学提供

勇表现,深刻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英勇

顽强的精神。四、 以重点词语为切入点式,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良好的

学习效果。为此,接下来本文从以下几

T良好的切入点。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

中应以文章中心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 思路、自己对句子的理解、作者表达的

每篇文章都有一两个关键词句,其

起到统领某个段落或者是全文的作用,

个方面着手探讨找准课文教学切入点 的方法。一、以文题为切入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探究

情感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脉络清 晰,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以教学《詹天

佑》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在教学中抓住

这个词语的意思,之后以这个词语为支

点不断延伸,以点带面地帮助学生理解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

则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越含蓄,越充满 了华丽空灵之美,也越能激发读者强烈

文章的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

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一位杰 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开展教学,抓

住了这个重点句,才能体会作者的爱国 精神与杰出才能,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精

感。以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为

的阅读兴趣。有的题目解释了文章的中 例,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笔者引导学生 们抓住“雪中送炭”这个词语,以此为切

心,有的暗示了文章的结构,有的概括 了文章的主题等,若能合理把握文章题

目,并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

入点理解“雪”与“炭”本意是什么,在这

个段落中指的又是什么。理解了这个词

妙之处。可见,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就如

同抓住了理解文章的钥匙,让学生在理

为主线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肯定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以教学《祖父的 园子》为例,笔者以“园子”为切入点设 置了问题:“这里说的园子指的是谁的

的意思之后,学生们也就体会了文章中

提到的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英勇奋

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先总 结概况、再具体描写”的良好写作方法,

战、在迫切需要食物时朝鲜大娘冒着炮 火给志愿军送打糕这种“雪中送炭”的

无形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 以文章背景为切入点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某一篇文章,

园子?文章中的我指的是谁? ”紧接着笔

者给学生们介绍这篇文章的作者萧红,

情谊,这也是志愿军战士永生无法忘怀

的。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作品《呼兰河传》, 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这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还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但是

五、 以文章插图为切入点插图也属于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

之后分析作者的背景并猜作者写这篇

文章的时间以及猜测的依据。找到这篇 容,插图与教材上的文字相比色彩更亮

文章的切入点之后,学生也能以这个切 入点解决上面的问题,并体会岀文章中

作者祖父的园子给她的童年生活带来 的无限乐趣,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

教师也要注意,引入文章的背景也是有 丽,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

其快速掌握文章中的知识,陶冶学生的

方法可言的,不仅要讲求艺术,还要找 准合适的时机。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形

式给学生讲解,也可以给学生布置收集

审美,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以教学《九

寨沟》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利用多媒体

及祖父对作者的爱。可见,找到这篇文 资料并汇报的任务,还可以通过多媒体 观看相关的影视片段等手段辅助教学。 以教学《七律•长征》为例,由于这首七

搜集了与九寨沟有关的图片,如飞瀑、 雪峰、湖泊等,让学生们欣赏九寨沟的

章教学的切入点后,教师的教学也变得

游刃有余,高效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 标。美景,学生们学习劲头十足。言律诗讲述的内容与当今时代距离较

编辑:张慧敏147、20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