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简析缅北当前局势对“一带一路”在缅推进的影响

简析缅北当前局势对“一带一路”在缅推进的影响

来源:九壹网
青年与社会2015年7月上 第l9期总第601期 简析缅北当前局势对“一带一路”在缅推进的影响 马泽栖(云南民族大学夏雪 哲学与政治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国家*在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中亚以及东南亚国家时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 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于2015年3月正式出台“一带一路”规划,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而作为“一带一路”规 划中的重要沿线国家——缅甸,其北部局势又陷入了持续的战乱当中。缅甸的当前局势与未来走向是我国在缅甸的一系列合 作项目和“一带一路”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一带一路;缅甸局势;中缅关系 缅北的当前局势 (一)缅北冲突的由来与现状 一、达成协商停火共识。 然而在缅甸军主导下的2O年的相对和平,并未使 克钦邦与彻底达成和解。2011年6月,双方在缅 甸北部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长达17年的停战协议被打破, 自此缅北地区冲突不断,并持续至今。 2014年,持续三年的战争已经让克钦军不堪重负, 恰逢美国意图通过支持政治人物昂山素季来“和平演变” 缅甸政权的战略以失败告终,急于寻求外援的克钦军与 “重返亚太”的美国一拍即合。2014年4月,克钦军副 总司令桑鲁甘茂对美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希望美国 能够作为见证者参加缅甸和各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 停火协议签订仪式,试图将美国拉人到缅甸内战调停当中并 将克钦问题国际化,以迫使缅甸让步,实施联邦制,并 在缅甸5600万左右的总人口中,缅族人约占三分之二, 少数民族构成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其中克钦族、掸族、克伦 族、勐拉族、佤族等都是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 l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缅甸实施的“分而治之”殖民 统治催生并助长了缅甸的民族分离主义。到1948年缅 甸时,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矛盾已经越发凸显。19世 纪60年代,奈温将军通过军事政变夺取了政权,并建立了 军事,同时否决了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开始实施缅 甸同化,矛盾由此激化,1962年2月5日,缅军中一 支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 区,宣布成立“克钦军”fKIA),并且成立了的“克 钦组织”(KIc)和“克钦政党”(KIO),1989年3月,“缅 共人民军”瓦解,克钦军战略物资方面断了重要来源, 于是决定与进行停战谈判,最终双方于1994年2 月签订了《停战协定》o其他lo余个少数民族武装也与 允许克钦等少数民族保留武装。然而一直致力于“一国 军”方针的缅甸新显然不可能给出这样的承诺,由此, 新一轮武装冲突再次展开。 2015年年初,消失多年的“果敢王”彭家声突然返回 一性的现象,即主体问性或主体际性,或者更进一步就是所谓 的“交互主体性”。尊重少数民族的主体性要求我们抛弃传 统的“他者”眼光,不是去试图改变和谴责与我们存在差异 过程中有必要认识和肯定其作为历史文化的本质意义,文化 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 美,美美与共”的理想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旺,王汝辉.文化权理论在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 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省理县桃坪羌寨为例U】.旅游科 的少数民族,而是理解他们的文化行为和文化系统。 强调少数民族的主体性自有其合理性所在。当资本逻辑 以强势的力量渗透到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社会在新的生活范 式中逐渐被瓦解,其影响涉及到民风、伦理秩序、组织结构 等方方面面。民族成员往往不知道如何调试自己来应对外界 的刺激,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感,更不用说主体性。而这也必 然成为威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少数民族主体地 位得不到加强,国家认同也是一句空泛的承诺。 三、结语 学,2oo8 ̄). 【2】徐复等编.古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2007. 【3】陈学明.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J】.中国社会科 学,2o12(1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 主体地位式微。传统资本逻辑支配下,民族群体常常被视为 待开发对象且成为了自我文化的客体。这势必不利于民族地 区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稳固,进而削弱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下民族文化开发进程中少数民族 共同体的处境。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资本与民 族文化产生关联必须承认文化所有者的主体地位,进入资本 市场的文化资源并不意味着是任人宰割的“公共资源”。第二, 诸多学者已经指出在资本运行框架内必须构建经济利益协调 机制,始终保证民族地区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中居于重要地位。 第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单是存在的形式,在旅游开发的 ・【5】李广昌.民族主体性的中国表达式【J】.浙江学 刊。2o12 ̄). 【6】李舒雯,张志军.少数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发展问题之探 U】.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5). 【7】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M】.扬智文 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 作者简介:刘倩(1991一),女,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 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学。 188・2015.V0L.601.NO.19 缅甸北部的果敢地区,向克钦军索求武器和人员,克钦 军欣然应允并为彭家声培训战斗人员。再次拉起“果敢 同盟军”的彭家声于中国云南边境一带再次武装对抗缅甸政 府。缅甸军在围剿果敢同盟军的过程中,炮火和飞机甚 至越过我国边境,两次炸死炸伤我国云南边民。此事在国际 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给两国关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缅甸 总统登盛(Thein Sain1于2015年5月4 El的全国每月例行广 播讲话中表示:缅甸已经准备好签署全国停火协议,正 在等待少数民族武装组织领导人会议的结果。虽然少数民族 武装组织领导人会议已经结束,但目前双方就签署停火协议 仍未达成共识。 缅甸全国停火协议能否签署,签署后各方能否保持互信 并不再让战火重燃。关键在于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否达成。对 缅甸来说,其底线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有力的联邦, 贯彻“一国一军”方针,这就要求各民族地方武装主动放下 武器,不再以武力反对;对各民族地方武装来说,其民 族自治权和民族平等权是不可动摇的,这需要缅甸正确 的对待各民族地方武装需要的“政治空间”,并为各民族自 治邦找到一条适当的发展经济和民生的道路。 (二)缅北冲突造成的不利影响 缅北冲突造成的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对国家造成了不可磨 灭的伤害。第一,缅北冲突阻碍了缅甸的统一进程。少数民 族地方武装常年与军作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双方仇恨 越积越深,不利于民族和解和民族团结。第二,缅北冲突严 重影响缅甸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阻碍了缅甸现代化进 程。各冲突区域道路损毁、水电设施遭到破坏、基础医疗设 施不健全、民生凋敝。第三,对缅甸正在进行的民主转型和 为年底大选塑造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缅北冲突造成 的大量人员伤亡,近年来屡屡遭到西方媒体的“”指责, 为即将到来的年底大选和民主转型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缅北冲突不仅给国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也为中缅关 系和各项国际合作设置了障碍。第一,缅北冲突严重威胁中 国云南边境安全和滇缅贸易安全,云南边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时刻处在威胁之下。第二,缅北冲突造成两国对彼此的 误解和民间情绪的对立,极大地损害了中缅战略互信。2015 年年初,果敢冲突爆发后,有部分缅甸媒体误认为中国支持 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对抗缅甸,甚至个别西方媒体 炒作称果敢是中国的克里米亚。这无疑加深了缅甸对华疑虑, 助长了缅甸民间的情绪,不少中国企业在缅投资一度陷 入停滞状态。第三,缅北冲突造成的不稳定局面阻滞了孟中 印缅(BCIM)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 升级版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二、中缅关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缅句的地缘政治优势与中缅关系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 分别与中国和云南接壤,西接印度、孟加拉,南临安达 曼海,西南临孟加拉湾,东南与泰国和老挝相邻。缅甸在陆 地上连通东南亚、南亚,是中国和东南亚通往中东最短陆上 通道,也是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门户和通往印度洋的出海I=1, 同时又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 要参与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参与国、“一带一路” 战略建设的重要沿线国家。 因此,缅甸不仅是中国推进周边外交的重要对象,也 是中国“和平崛起”、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点之一。 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青年与社会2015年7月上 第19期总第601期 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称。 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建交以来,中国一直本 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 富邻”的周边外交发展与缅甸的传统友好关系,双边关 系平稳向前发展。2011年5月26日至28日,缅甸总统登 盛应邀访华期间,中缅双方决定顺应形势需要,在业已存在 的友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缅双边关系水平,正式建立 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但自缅甸民主转型以来,两国关系虽一直保持良好的发 展势头并且不断加深各领域交流合作,但缅甸民间的排华情 绪却在一直加重,随着新一轮缅北冲突的爆发,这种民间的 排华情绪达到了顶点,缅甸民众进行了多次示威,导致 中缅多项合作项目被迫中止,如中企缅甸莱比塘铜矿项目、 中缅密松水坝项目、中缅铁路等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5年年初果敢地区的战事升级让两国的关系又蒙上了一 层阴影,两国民众的对立情绪在不断升级。虽然两国高层纷 纷发表声明表示“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关 系”、“提高各领域合作,增强战略互信”,但高涨的民间对 立情绪如果得不到疏导和缓解,在公众政治参与对决策 的影响不断扩大的今天,这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写 下一个问号。 (二)缅甸当前局势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国家*在2015年4月27日会见缅甸巩固与发 展党吴瑞曼时强调,中缅务实合作基础扎实,互补性强, 潜力巨大,坚持互利共赢是中国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原 则,但在缅北冲突和两国民间对立情绪浓重的背景下,要顺 利推进“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建设,以下几个问题需引起重视: 1.加强双方高层交流互访,推进增信释疑工作,不断增 强两国战略互信;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和“一带一路”沿线各 城市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确保“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 关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实现双边和多领域合作与互动。 2.提高两国间的公共外交水平,建立民间交流合作机制, 深入开展旅游合作,密切双方人员往来,增进两国民众相互了 解,缓解民间对立情绪。要切实有效地促进两国制度、法律法 规、、人文和民俗等领域的交流;华资企业在投资前除了 要了解缅甸当地法律法规以外,还要认真考察当地、民俗, 适当地改善当地民生、争取,以避免情绪再次滋生。 3.积极鼓励民间企业对缅投资,并以民间资本对缅投资 为主;国有企业发挥指导、资金引导的功能;加大华资 企业对缅投资的透明度、公开性,有效避免“政治性”风险, 消除缅甸媒体和民间组织的误解以及西方部分媒体有心的曲 解;鼓励华资企业在旅游、建筑、科技、工业等领域的投资, 减少对自然资源等政治敏感领域的投资,从而实现真正的合 作共赢。 ’ 参考文献 [1】何跃.缅句政局中的地缘政治因素【J】.东南亚纵 横,2oo8(1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联邦共和国大使馆.中缅关系 概况. 作者简介:马泽栖(1989一),现为云南民族大学 哲学与政治学学院2014级国际政治专业在读研究生;夏雪 (1989一),现为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学院2014级国 际政治专业在读研究生。 2015.V0L.601.NO.19・1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