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二 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

2014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二 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

来源:九壹网
2014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主义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

【复习策略】

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生的, 其产生的影响也不是片面的。考生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思考历史事件, 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 考生在分析西汉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时, 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儒家思想的内容, 而应该放眼当时的整个社会, 从西汉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 集权面临严重威胁;经济逐渐恢复与发展, 但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威胁西汉稳定等角度进行分析, 才能真正理解西汉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 也才能真正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所以, 在复习时如果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复习历史知识,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点预测】

秦朝开创的主义集权制和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本专题最重要的两个内容, 这也将是2013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 考点 1、物质文明 1. 农业

(1)西汉赵过推广藕犁, 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 。

(3)西汉时, 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推行 。 2. 手工业

(1)冶铁: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 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2)制瓷:东汉时, 烧制出成熟的 瓷。

(3)丝织业: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从西汉起, 中国的丝织品远销亚洲、欧洲, 中国因此获得“ ”的誉称。

3. 商业

(l)秦汉以来, 统治者推行“ ”, 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汉武帝采取货币官铸 , 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2)西汉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 , 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 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按时开市、闭市, 闭市后不许交易。

(3)西汉时, 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 ,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考点 2、政治文明

1. 秦朝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①以 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②以 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2)三公九卿制: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 。 ②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兼理国家 事务。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 务。④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休政务, 是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是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 对上承受命令,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下设县, 长官称县令或。郡县制的推行, 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 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巩固国家的 , 促进社会经济与 的发展, 都起了重大作用。

(4)选官制度:各级官吏都由皇帝 。 2. 西汉主义集权制度的巩固

(1)加强君主:汉武帝让秘书、侍从担任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削弱相权。

(2)加强集权:西汉初, 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 ”, 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3)选官制度:实行 制。(举孝廉) 考点 3、精神文明 1.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根据集权的需要, 把 家、 家和 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加强集权。为加强君权, 董仲舒提出“ ”和“ 天人感应”学说, 宣扬“君权神授”。董仲舒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提出相 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后人归纳为“ ”。

(2)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主义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兴办太学, 初步建立起 系统,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科技

(1) 前期, 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人称“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

(2)约成书于东汉的《 》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 汉赋

(1)出现:汉朝时, 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 创造出 的综合文体——赋。 (2)特点:汉赋辞藻华丽, 手法夸张,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及作品:①西汉时 的《子虚赋》《上林赋》。②东汉时张衡的《二京赋》。

4. 医学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 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

【重难点解析】

l. 秦朝集权制度与美国集权制度的比较

(1) 产生的原因:①秦朝集权制度:经济上, 封建自然经济的 性, 要求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保证生产的发展。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对付人民的反抗, 维护其统治。思想上, 韩非子为代表的 学派的集权理论。②美国集权制度:经济上,北方 工商业发达,南方种植园经济繁荣。战争后松散的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 给英国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松散的邦联也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所有这些都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 初期的美国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软弱无力, 政治上的 状态也无法形成强有力来稳定秩序, 保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2) 产生的原则 :①秦朝集权制度:封建 原则。②美国集权制度:资本主义 原则。

(3) 产生的影响:①秦朝集权制度:秦朝国力增强, 疆域不断扩大, 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巩固国家统一, 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 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与完善。②美国集权制度:缓解了美国初期的政 治危机, 巩固了国家统一, 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为美国成为 奠定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