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西省大同市广灵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来源:九壹网


2013-201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广灵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3分)(2013•扬州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B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的结构简式: 中子数为16的硫原子:C. D.NH4Cl的电子式: S 2.(3分)(2009•吉林校级学业考试)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的年产量 B. 乙烯的年产量 合成纤维的年产量 C.D. 硫酸的年产量 3.(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汽油、乙烯均为石油分馏产品 B. 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硝基苯和苯 C. D.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 4.(3分)(2008春•永州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B. 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C. D.鉴别己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己烯和苯中 5.(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c 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简单离子中 e半径最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关系是b<a<d<c<e .离子半径关系是d>c>e>b>a B. .原子半径关系是b>a>e>d>c C. D..最外层电子数关系为c>d>a>b>e 6.(3分)(2013•龙凤区校级模拟)有机物乙苯有( ) A.5种 B. 6种 C. 7种 的一溴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

D. 8种

7.(3分)(2014春•禅城区期末)下列哪种方法能制得纯净的氯乙烷( ) A.乙烷与氯气反应 B. 乙烯与氯气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C.D. 用聚氯乙烯分解得到 8.(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氯气( ) 5mol 6mol 4mol 7mol A.B. C. D. 9.(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制取方案,其中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CuCuSO 4 CuB. C.Cu D.CuCuSO4 CuOCuSO4 Cu(NO3)2Cu(OH)2CuSO4 10.(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以下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酸和乙醇杂质的最好试剂是( )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苯 C.D. 水 11.(3分)(2011春•兖州市期末)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下几种生产乙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原理的是( ) A.B. C. 12.(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在冶金工业上,均不能用通常化学还原剂制得的金属组是( ) A.Na、Mg、Al B. Na、K、Zn C. Fe、Cu、Ag D. Na、Ca、Cu 13.(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已知25℃、101kPa下,含1mol碳原子的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热量393.51kJ;含1mol碳原子的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395.41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C.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14.(3分)(2014•东兴区校级一模)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2NH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每1molN≡N断裂的同时有2 mol N﹣H生成 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 N2减少的速率和NH3减少的速率之比为1:2 C. D.气体体积为初始体积的 15.(3分)(2011春•辽宁校级期末)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对该电池的描述合理的是

①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Cu为负极,Zn为正极

④原电池在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溶液流向正极 ⑤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②⑤ ③⑤ ①② ④⑤ A.B. C. D. 16.(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一定条件下将0.1mol N2和0.3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 最终可生成0.2 mol NH3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C.D.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减小

二、填空题 17.(8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有下列各组物质:

A.O2和O3(臭氧) B.

C和

C C.CH3﹣CH2﹣CH2﹣CH3和

D.

和E.甲烷和庚烷F.

与C(CH3)4

G.CH3COOH与HCOOCH3H.金刚石与石墨

(1) 组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2) 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 组两物质属于同系物; (4) 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18.(10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1)写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氯元素的非金属性 (填“强”或“弱”)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

(3)写出氯元素、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化学式并比较酸性强弱 .

(4)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O CO2 .

三、推断题 19.(14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C的结构简式是 ;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由B+D→的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类型是 ;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链节是 ; (4)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随队医生即对准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沸点12.27°C)进行应急处理.写出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决定F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性质是 .

四、实验题 20.(14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如图1所示),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 (2)在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 (3)在该实验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 ,原因是 .

(4)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2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 ,试剂b是 ;分离方法①是 ,分离方法②是 ,分离方法③是 .

(5)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 .

五、计算题 21.(6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某链烃A 1mol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裂解)成1mol烷烃B和1mol烯烃C,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5.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链烃A可能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2)烷烃B和烯烃C可能各是什么?

(3)如果要求1molB完全燃烧时需要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是整数,那么C只能是什么烯烃?

2013-201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广灵一中高一(下)期末化

学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3分)(2013•扬州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B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的结构简式: 中子数为16的硫原子:C. D.NH4Cl的电子式: S 考点: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Be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4,最外层为2个电子; B.乙酸为饱和一元羧酸,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表示的是丙酸; C.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的是质量数,左下角表示的是质子数; D.铵根离子为复杂阳离子,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铵根离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解答: 解:A.Be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4,B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 B.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分子中含有2个C,表示的是丙酸,乙酸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故B错误; C.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中子数为16的硫原子,其质量数为32,该硫原子可以表32示为:16S,故C错误; D.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离子所带电荷,铵根离子中需要标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氯化铵正确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的表示方法,明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根本区别. 2.(3分)(2009•吉林校级学业考试)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的年产量 B. 乙烯的年产量

合成纤维的年产量 C.D. 硫酸的年产量 考点: 乙烯的用途.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依据乙烯的用途可知,乙烯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是石油化工发展的标志. 解答: 解: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乙烯的用途,注意工业发展的水平与石油产品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3.(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汽油、乙烯均为石油分馏产品 B. 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硝基苯和苯 C. D.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 考点: 有机物的鉴别;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B.乙烯为石油的裂解产品; C.硝基苯和苯混溶; D.四氯化碳不能燃烧. 解答: 解: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鉴别,故A正确; B.乙烯为石油的裂解产品,分馏一般得到饱和烃,故B错误; C.硝基苯和苯混溶,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四氯化碳不能燃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区别,易错点为D,注意四氯化碳不能燃烧的特点,难度不大. 4.(3分)(2008春•永州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B. 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C. D.鉴别己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己烯和苯中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水解后溶液为酸性,应加碱至碱性; B.真丝成分为蛋白质;

C.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D.己烯与溴发生加成褪色,而苯不能. 解答: 解:A.水解后溶液为酸性,应加碱至碱性检验葡萄糖,则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不能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故A错误; B.真丝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利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故B正确; C.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不含碳碳双键,故C正确; D.己烯与溴发生加成褪色,而苯不能,则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己烯和苯中可鉴别二者,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有机物性质的考查,注意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5.(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c 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简单离子中 e半径最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关系是b<a<d<c<e .离子半径关系是d>c>e>b>a B. .原子半径关系是b>a>e>d>c C. D..最外层电子数关系为c>d>a>b>e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则金属性b>a,则原子序数a>b,且族序数不大于III; c 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则非金属性c>d,原子序数c>d,且族序数大于III; 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半径最小,为第IIIA族元素, 所以这几种元素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b<a<e<d<c,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则金属性b>a,则原子序数a>b,且族序数不大于III; c 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则非金属性c>d,原子序数c>d,且族序数大于III; 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半径最小,为第IIIA族元素, 所以这几种元素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b<a<e<d<c, A.通过以上分析知,这几种元素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b<a<e<d<c,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离子半径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e<a<b<c<d,故B错误; C.同一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b>a>e>d>c,故C正确; D.同一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大小顺序是c>d>e>a>b,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同一周期元素周期律内涵是解本题关

键,再结合原子、离子结构分析解答,注意同一周期离子半径大小顺序关系,为易错点. 6.(3分)(2013•龙凤区校级模拟)有机物乙苯

的一溴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 ) A.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考点: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专题: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分析: 有机物乙苯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位置为乙基的邻位、间位、对位三种,乙基上的取代位置有2种,据此分析. 解答: 解:有机物乙苯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位置为乙基的邻位、间位、对位三种,乙基上的取代位置有2种,所以一溴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正确判断苯环上等效氢原子数目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2014春•禅城区期末)下列哪种方法能制得纯净的氯乙烷( ) A.乙烷与氯气反应 B. 乙烯与氯气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C.D. 用聚氯乙烯分解得到 考点: 卤代烃简介. 专题: 有机反应. 分析: A.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产物为乙烷的各种氯代产物,不会得到纯净的氯乙烷; B.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的1,2﹣二氯乙烷,不会得到氯乙烷; C.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 D.聚氯乙烯分解不会得到氯乙烷. 解答: 解:A.乙烷的与氯气反应产物为各种氯代乙烷,无法得到纯净的氯乙烷,故A错误; B.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不会得到氯乙烷,故B错误; C.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乙烷,可以得到纯净的氯乙烷,故C正确; D.聚氯乙烯为氯乙烯的加聚反应产物,加热聚氯乙烯无法得到纯净的氯乙烷,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化合物的制取,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明确常见的反应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氯气( ) 5mol 6mol 4mol 7mol A.B. C. D. 考点: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乙烯的化学性质. 专题: 有机反应.

分析: 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1mol双键加成需要1mol的氯气;有机物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时,取代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与氯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最多消耗的氯气为这两部分之和.. 解答: 解:C2H4+Cl2→CH2ClCH2Cl,所以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需要氯气1mol; CH2ClCH2Cl+4Cl2CCl3CCl3+4HCl,所以1molCH2ClCH2Cl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最多需要4mol氯气,这两部分之和为 1mol+4mol=5mo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难度较大,明确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9.(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制取方案,其中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CuCuSO 4 CuB. C.Cu D.CuCuSO4 CuOCuSO4 Cu(NO3)2Cu(OH)2CuSO4 考点: 绿色化学.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根据“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尽可能使原料的利用率提高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 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B错误; C.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因此反应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且原料的利用率高,故C正确; D.反应的过程较为复杂,原料的利用率低,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难度不大,只要抓住题干中所给出的“绿色化学”的要求,即可顺利作答. 10.(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以下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酸和乙醇杂质的最好试剂是( )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苯 C.D. 水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乙酸乙酯中乙酸和乙醇混溶,其中乙醇易溶于水,而乙酸乙酯难溶,乙酸乙酯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乙酸可与饱和碳酸钠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乙醇易溶,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而被吸收,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故A正确; B.乙酸乙酯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故B错误; C.乙酸乙酯和乙醇都易溶于苯,不能分离,且引入新杂质,故C错误; D.乙酸和乙醇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更不能影响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11.(3分)(2011春•兖州市期末)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下几种生产乙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原理的是( ) A.B. C. 考点: 有机物的合成;绿色化学. 专题: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分析: 根据绿色化学的定义可知,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反应物没有全部转化为乙苯,还有HCl生成,故A错误; B.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乙苯,没有副产品生成,故B正确; C.反应物没有全部转化为乙苯,还有水生成,故C错误; D.反应物没有全部转化为乙苯,还有HBr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绿色化学的特征,认真审题,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2.(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在冶金工业上,均不能用通常化学还原剂制得的金属组是( ) A.Na、Mg、Al B. Na、K、Zn C. Fe、Cu、Ag D. Na、Ca、Cu 考点: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专题: 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 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热分解法: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

金属. 解答: 解:A.钠、镁、铝都是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冶炼,故A正确; B.锌属于较活泼金属,工业上可以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B错误; C.银较不活泼,工业上可以采用热分解法冶炼,故C错误; D.铜属于较不活泼金属,工业上可以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选取相应的冶炼方法,注意铝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而不是电解其熔融盐的方法冶炼,为易错点. 13.(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已知25℃、101kPa下,含1mol碳原子的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热量393.51kJ;含1mol碳原子的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395.41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C.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解答: 解: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以及涉及到的能量变化,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4.(3分)(2014•东兴区校级一模)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2NH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每1molN≡N断裂的同时有2 mol N﹣H生成 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 N2减少的速率和NH3减少的速率之比为1:2 C. D.气体体积为初始体积的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

平衡状态. 解答: 解: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始终不符合这一关系,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错误; B、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H2、NH3的浓度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1:3: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C、N2减少的速率和NH3减少的速率之比为1:2,即正逆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气体体积为初始体积的,而不是体积不变,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15.(3分)(2011春•辽宁校级期末)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对该电池的描述合理的是

①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Cu为负极,Zn为正极

④原电池在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溶液流向正极 ⑤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②⑤ ③⑤ ①② ④⑤ A.B. C. D.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判断正负极、电极反应现象、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电子的流向、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是否变化、电极反应式. 解答: 解:①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硫酸浓度减小,故①错误; ②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②正确; ③该原电池中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③错误; ③原电池中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③错误; ④锌失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所以电子流向为由Zn经导线流入Cu片,即从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故④错误; ⑤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⑤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6.(3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一定条件下将0.1mol N2和0.3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 最终可生成0.2 mol NH3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C.D.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减小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A、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升温,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解答: 解:A、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将0.1mol N2和0.3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生成的氨气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2mol,故A错误; 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升温增大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吸热方向速率增大的大,故C正确; 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掌握原理应用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二、填空题 17.(8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有下列各组物质:

A.O2和O3(臭氧) B.

C和

C C.CH3﹣CH2﹣CH2﹣CH3和

D.

和E.甲烷和庚烷F.

与C(CH3)4

G.CH3COOH与HCOOCH3H.金刚石与石墨

(1) B 组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2) AH 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 E 组两物质属于同系物; (4) CFG 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点: 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必须原子;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称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必须是单质. 解答: 解:(1)C和C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故答案为:B; (2)O2和O3和金刚石与石墨都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AH; (3)甲烷和庚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故答案为:E;

(4)CH3﹣CH2﹣CH2﹣CH3和、与C(CH3)4、CH3COOH与HCOO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故答案为:CFG.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同系物、同位素等概念,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18.(10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1)写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氯元素的非金属性 强 (填“强”或“弱”)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

(3)写出氯元素、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化学式并比较酸性强弱 HClO4>H2SO4 .

(4)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O CO2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1)氯原子是17号元素,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要求书写; (2)根据氯元素与硫元素在同一周期及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4)水为共价化合物,氧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二氧化碳中存在两个碳氧键,C、O原子最外层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 解答: 解:(1)氯原子是17号元素分为三个电子层,一层2个电子,二层8个电子.三层7个电子,原子结构为,故答案为:; (2)氯元素和硫元素在同一周期,原子序数Cl>S,所以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答案为:强; (3)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4,由于非金属性Cl>S,所以其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大小为:HClO4>H2SO4 , 故答案为:HClO4>H2SO4 ; (4)水中存在两个氧氢键,氧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水的电子式为:;二氧化碳中存在两对碳氧共用电子对,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电子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电子式的概念及正确表示方法. 三、推断题 19.(14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碳碳双键 ;C的结构简式是 CH3CHO ;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由B+D→的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该反应类型是 酯化反应 ;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链节是 ﹣CH2﹣CH2﹣ ;

(4)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随队医生即对准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沸点12.27°C)进行应急处理.写出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2=CH2+HClCH3CH2Cl ,决

定F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性质是 氯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A是乙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是乙醇,乙醇和氧气在铜作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反应生成C,则C是乙醛,B乙醇在高锰酸钾作用下生成D,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载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E.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A乙烯加聚而成为聚乙烯,F为A乙烯和氯化氢加成而成为氯乙烷, (1)A为乙烯含有谈谈双键,C为乙醛;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为乙酸乙酯,B+D为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属于酯化反应; (3)高分子化合物中重复出现的结构单元叫链节,G为聚乙烯,其链节为﹣CH2﹣CH2﹣; (4)乙烯和氯化氢加成生成氯乙烷,根据氯乙烷的性质分析其用途; 解答: 解: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A是乙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CH2=CH2+H2OCH3CH2OH生成B,则B是乙醇,乙醇和氧气在铜作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反应生成C,2CH3CH2OH+O2

2CH3CHO+2H2O,则C是乙醛,B乙醇在高锰酸钾作用下生成D,2C2H5OH+2KMnO4+5H2SO4=K2SO4+2MnSO4+2CH3COOH+7H2O,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载浓硫酸作用下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生成乙酸乙酯E.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A乙烯加聚而成为聚乙烯,F为A乙烯和氯化氢加成而成CH2=CH2+HC1→CH3CH2C1,为氯乙烷. (1)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含有C=C双键,A是乙烯,B是乙醇,乙醇和氧气在铜作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反应生成C,则C是乙醛,C的结构简式为CH3CHO, 故答案为:碳碳双键;CH3CHO;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为乙酸乙酯,B是乙醇,B乙醇在高锰酸钾作用下生成D,2C2H5OH+2KMnO4+5H2SO4=K2SO4+2MnSO4+2CH3COOH+7H2O,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载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 (3)高分子化合物中重复出现的结构单元叫链节,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A乙烯加聚而成为聚乙烯,其链节为﹣CH2﹣CH2﹣, 故答案为:﹣CH2﹣CH2﹣; (4)F为A乙烯和氯化氢反应的产物,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沸点低、易挥发,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能减轻伤员的痛感, 故答案为:CH2=CH2+HCl CH3CH2Cl;氯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涉及烯、醇、醛、羧酸等的性质与转化等,根据A结合物质的性质利用顺推法进行判断,注意掌握常用化学用语的书写,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四、实验题 20.(14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如图1所示),得到含有乙醇、

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防止暴沸 . (2)在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 . (3)在该实验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 否 ,原因是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

(4)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2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 饱和Na2CO3溶液 ,试剂b是 硫酸 ;分离方法①是 分液 ,分离方法②是 蒸馏 ,分离方法③是 蒸馏 .

(5)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 考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对于液体加热蒸馏,应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2)浓硫酸密度大,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以防酸液飞溅; (3)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4)粗产品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与乙醇,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反应掉乙酸,溶解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乙酸乙酯在上层,然后利用分液,乙酸乙酯加入无水碳酸钠吸收其中的水,可得乙酸乙酯;溶液中含有乙醇、碳酸钠、乙酸钠,进行蒸馏可以收集乙醇,向蒸出乙醇的溶液中加入硫酸,可以得到乙酸,再进行蒸馏可以收集乙酸; (5)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除去乙酸乙酯的水份. 解答: 解:(1)给混合液体加热时,需要加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2)浓硫酸密度大,混合中放出大量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到密度小的乙醇中,边加边振荡, 故答案为: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 (3)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则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1mol, 故答案为:否;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4)粗产品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与乙醇,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反应掉乙酸,溶解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乙酸乙酯在上层,然后利用分液,乙酸乙酯加入无水碳酸钠吸收其中的水,可得乙酸乙酯;溶液中含有乙

醇、碳酸钠、乙酸钠,进行蒸馏可以收集乙醇,向蒸出乙醇的溶液中加入硫酸,可以得到乙酸,再进行蒸馏可以收集乙酸;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硫酸;分液,蒸馏,蒸馏; (5)分液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水分,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除去乙酸乙酯的水份. 故答案为: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点评: 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取方法,涉及酯化反应的制备反应装置、化学反应机理的分析判断、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选择及实验评价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及反应原理,明确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五、计算题 21.(6分)(2014春•广灵县校级期末)某链烃A 1mol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裂解)成1mol烷烃B和1mol烯烃C,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5.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链烃A可能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2)烷烃B和烯烃C可能各是什么?

(3)如果要求1molB完全燃烧时需要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是整数,那么C只能是什么烯烃? 考点: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专题: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 分析: (1)根据A分解生成烷烃和烯烃可知A一定为烷烃,再根据生成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5计算出A的摩尔质量,从而确定A的分子式,写出A可能的结构简式、名称; (2)根据计算出的烷烃A的分子式确定B、C可能的组成; (3)根据烃的燃烧通式判断B的分子式,然后确定C的名称. 解答: 解:(1)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5,则有机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5×2=29,则某链烃A的摩尔质量为:M==58g/mol;由于链烃A分解成烷烃和烯烃得,则A为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2,则有 12n+2(n+1)=58,解得:n=4,所以A的分子式为C4H10, A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分别为:CH3CH2CH2CH3 正丁烷,(CH3)2CHCH3 异丁烷(或2﹣甲基丙烷), 答:链烃A可能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分别为:CH3CH2CH2CH3 正丁烷;CH3C(CH3)CH3 异丁烷; (2)丁烷分解可以生成甲烷、丙烯或乙烷和乙烯,所以烷烃B和烯烃C可能为:B为甲烷,C为丙烯;B为乙烷,C为乙烯, 答:烷烃B和烯烃C可能为:B为甲烷,C为丙烯;B为乙烷,C为乙烯; (3)烃的燃烧通式为:CxHy+(x+)O2=xCO2+H2O,所以欲使耗氧量为整数,只需(x+)为整数,即烷烃分子式中H的个数能被4整除,满足条件的烷烃B只能为甲烷,则C为丙烯, 答:如果要求1molB完全燃烧时需要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是整数,则C只能为丙烯.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化学式、结构简式的判断、计算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综合考查学生

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