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9年第3期(总第511期)商业经济SHANGYEJINGJI
No.3,2019TotalNo.511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培养的调查研究
周常兰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比例逐年增加,如何保证其培养质量成为有录取比例也同步增加的背景下,待研究的迫切问题。针对跨专业与会计学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基础、专业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在理论研究和各方面最佳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其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水平,分析了跨专业会计学硕士毕业生的培养需求,探讨了跨专业会计学硕士在读生的培养方法,并探讨如何对他们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关键词]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培养[中图分类号]G3;F230.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6043(2019)03-0124-03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thattheproportionofcandidatesapplyingforpostgraduateexaminationsacrossmajorsisincreasingtobestudied.Inviewofthedifferencesinprofessionalbasis,professionalknowledgestructureandthinkingmodebetweencross-disciplinaryandaccounting-basedpostgraduates,basedontheoreticalresearchandsumming-upofbestpracticeexperienceindisciplinarymasterdegreegraduates,discussesthetrainingmethodofcross-disciplinaryaccountingstudentsandprobesintothewayofpersonalizedtraining.Keywords:cross-disciplinary,accountancy,postgraduate,trainingvariousfields,thestudytakesBeijingGarmentCollegeasanexampletoanalyzetheprofessionalbackground,basiccoursesandyearbyyearandtheadmissionrateisalsoincreasingsimultaneously,howtoensurethetrainingqualityhasbecomeanurgentissueprofessionalcurriculumlevelbyusingthemethodofinvestigationandresearch.Itanalyzesthetrainingrequirementofcross-自2003年研究生扩招至今,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如何续扩大,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各研究生培养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单位的专家学者对研究生教学中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基在培养方案的本上对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并没有特别细究,
设置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基本上是“一视同仁”,假定研究生在入学时其专业基础背景相似或相近。
就会计学硕士生而言,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为跨专业报考,如何提高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探讨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此问题将有助于改善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现状,理论上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理念,对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祝超超等(2015)运用SWOT分析了式的一些特点。比如,
跨专业硕士生的优势与劣势,认为学校可以改善原有的课程结构,引入更多的专业课程作为补充。胡燕(2009)以档案学专业为例,认为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针对原有的知识结构,即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熊敏鹏等(2011)从一个跨专业本科生在硕士阶段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成长过程的案例,提出在教的环节、学的环节、科研的环节,都能将学生的特点与专业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达到个性化培养的目标。翟亚军等(1999)认为高校应特别重视观念的转变,制定出科学的培养计划,关注合作学习的展开,加强导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重视跨专业研究生学科思维的养成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李中亮(2013)认为要开展导师指导下的学生做文献综述,做专自学,对学习成果可以通过阅读任务,题报告对学生实施阶段性考核、期末整体考核等。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虽然为数不多,但都有一些共识:在我国硕士研究生层次人才的培养中,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优势与劣势并存,应在培养中发挥其优势,弥补其劣势。而且,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策
一、文献研究述评
从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与途径方面的研究来看,从不同视角反映出了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
[作者简介]周常兰(1973-),女,湖北荆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基金项目: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2018-17);会计学专业学科优化(YS19-10008);北京服装学院师资队伍建设(BIFTBJ201808)。-124-
略、培养模式及方法等方面应与非跨专业学生有所区别,应结合不同的学科门类及专业特点来探讨培养问题及对策。虽然这些文献对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与策略方法进行了探讨,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医学、地质学等其他专业的,而且文献中的大多数研究也限于经验总结。对管理学门类下二级学科会计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献很少。
二、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的基础与培养调查———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
为了了解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的基础与培养,以北京服装学院历年招收的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了29名学生,通过了解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水平,分析了跨专业会计学硕士毕业生的培养需求,探讨了跨专业会计学硕士在读生的培养方法。
(一)基本情况
29名学生中,从本科主修专业类别看,经济类占17.24%、管理类(会计类专业)占48.28%、管理类(非会计类专业)占13.79%、语言类占6.9%、工学或理学类占13.79%。本科阶段绝大部分(86.21%)没有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仅有6.9%有会计类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另6.9%有其他经管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
且语言类、工学或理学类均没有辅修或双学位。可见,会计学硕士生中,超过一半的学生为跨专业,
其中跨专业学生中,有40%为大跨,60%为小跨(含经济类、非会计的管理类、有其他经管辅修或双学位)。
(二)报考与录取情况
鉴于目前研究生招生录取及调剂制度,会计学专业硕士生主要生源为调剂录取,所报考专业及初试内容也有差别。因此,如下分析了报考与录取的基本情况。
在报考专业类别方面,经济类占20.69%、管理类(会计类专业)占68.97%,管理类(非会计类专业)占3.45%,工学或理学类6.9%。可见,录取环节中,从报考非会计专业中调剂录取的约占三成。
从报考初试科目的知识内容来看,包含数学的占100%,包含经济学的占34.48%,包含管理学的占62.07%,包含会计学综合的占37.93%。可见,初试都考过数学,初试有2/3都考了管理学,初试有约1/3考了经济学,近四成初试知识内容包含会计学。
(三)备考与入学后专业知识学习情况
从备考专业知识学习方式来看,自己看书自学过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占41.38%,参加过社会上的会计学专业课程培训(包含学习网课)的占20.69%,自己看书自学过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的占17.24%,参加过社会上的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培训(包含学习网课)6.9%,还有10.34%的同学没有专门学习过会计学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
从学生对入学前对会计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掌握的全面程度自评来看,
以5-1打分,自评5分的仅有10.34%,自评4分的占17.24%,自评3分的占37.93%,自评2分的占20.69%,自评1分的占13.79%。
周常兰: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培养的调查研究从读硕士期间参加相关资格考试情况来看,其中,参加CPA考试的有.66%,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10.34%,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有27.59%,参加CMA考试的有3.45%,参加CFA考试的有3.45%,参加其他考试的有17.24%。
从对在读硕士期间参加相关资格考试的看法分析,认为有助于掌握专业知识的有100%,认为有助于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工作的有41.38%,认为其与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有27.59%,认为这些资格考试占用了学术训练及学术上广泛阅读和思考时间的仅有3.45%。
从读硕士期间参加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本科课堂听课学习来看,没有听过的占75.86%,听过一门的占10.34%,听过两门的占3.45%,听过两门以上的占10.34%。
从读硕士期间自学会计学专业的本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来看,没有学的占31.03%,学过一门的占6.9%,学过两门的占20.69%,学过三门的占13.79%,学过三门以上的占27.59%。
从如何看待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对会计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要求来看,认为应建立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有75.86%,认为应具备该学科全面的基本知识的有68.97%,认为只需要学习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有3.45%,认为应在大致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学习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有31.03%,认为应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学习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有34.48%。
从学位论文研究阶段,跨专业对研究工作的影响来看,认为开题时思路不够开阔的有48.28%,认为对所研究的问题欠缺理论基础的有55.17%,认为对研究的问题缺乏全面认识的有44.83%,认为对研究问题涉及的基本概念不够明晰的有37.93%,认为很难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观点的有48.28%,认为定量分析能力弱的有20.69%,认为跨专业有助于研究学科交叉的问题的有17.24%,认为跨专业使得在某些研究领域具备特殊优势的有10.34%,认为跨专业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和分析问题的有24.14%。
(四)关于更有利于跨专业学生的选拔与培养的做法从招生环节中,是否要求跨专业学生报名提前与导师联系并经导师同意报考来看,非常同意的占6.9%,同意的占48.28%,无所谓的占31.03%,不同意的占10.34%,非常不同意的占3.45%。
从招生环节中,是否要求跨专业考生复试时加试专业主干课程来看,非常同意的占13.79%,同意的占55.17%,无所谓的占24.14%,不同意的占6.9%,没有非常不同意的。
从培养环节中,是否需要通过研究生培养制度规定,强制规定跨专业学生必须补修专业主干课程来看,非常同意的占13.79%,同意的占44.83%,无所谓的占37.93%,不同意的占3.45%,没有非常不同意的。
从培养环节中,是否需要导师根据跨专业学生情况
-125-
商业经济第2019年第3期要求其选修指定的本科生课程来看,非常同意的占13.79%,同意的占58.62%,无所谓的占27.59%,没有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
从培养环节中,是否需要导师要求跨专业本科生跟随导师听课并作为助教、兼顾教学实践环节培养要求来看,非常同意的占27.59%,同意的占58.62%,无所谓的占6.9%,不同意的占3.45%,非常不同意的占3.45%。
从对导师是否应支持学生参加CPA、初级会计职称等社会上的资格考试的看法来看,非常同意的占48.28%,同意的占44.83%,无所谓的占3.45%,没有不同意的,非常不同意的占3.45%。
关于跨专业同学会计类的实训教学环节的看法,认为需要补修本科手工实训课程的占10.34%,认为需要补修本科信息化实训课程的占17.24%,认为需要把跨专业硕士生的实训教学纳入培养体系的占41.38%,认为跨专业硕士生的实训教学对于学术研究作用不大的占6.9%,认为跨专业硕士生的实训教学有助于专业知识理解的占24.14%。
关于培养方案,认为当前培养方案完全能满足跨专业学生需求的占10.34%,认为当前培养方案基本上能满足跨专业学生需求的占68.97%,认为当前培养方案没有关注跨专业学生需求的占20.69%。
关于培养环节,是否大量开设选修课的做法,非常同意的占31.03%,同意的占37.93%,无所谓的占24.14%,不同意的占3.45%,非常不同意的占3.45%。
关于培养环节,是否增加培养方案灵活性的做法,非常同意的占37.93%,同意的占55.17%,无所谓的占3.45%,没有不同意的,非常不同意的占3.45%。
关于培养环节,是否扩大导师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自主权的做法,非常同意的占41.38%,同意的占48.28%,无所谓的占6.9%,没有不同意的,非常不同意的占3.45%。
关于培养环节,是否采取导师团队或导师组培养制度以利于跨专业学生培养的做法,非常同意的占37.93%,同意的占55.17%,无所谓的占3.45%,没有不同意的,非常不同意的占3.45%。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入学情况:从北京服装学院的情况看,会计学硕士生中,超过一半的学生为跨专业,跨专业学生中,有四成大跨、六成小跨。录取环节中,约三成是从报考非会计专业中调剂录取的。会计学硕士生初试时均考了数学基础,2/3考了管理学,1/3考了经济学,近四成考了会计学。仅有一成学生没有专门学习过会计学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入学前会计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掌握得还不错,少部分学生(约1/3)认为自己入学前会计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水平较差。
入学后情况:近90%学生读硕士期间参加CPA考试,约三成学生读硕士期间参加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有少量-126-
SHANGYEJINGJINo.3,2019
参与其他考试的。所有学生认为参加这些社会上的相关资格考试有助于掌握专业知识,四成认为有助于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学生读硕士期间没有参加过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本科课堂听课学习,大部分学生读硕士期间或多或少都自学过会计学专业的本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跨专业的影响与知识要求:跨专业或多或少会导致开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对所研究的问题欠缺理论基础或全面认识、对研究问题涉及的基本概念不够明晰、很难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观点等劣势,但是,跨专业或多或少会有助于研究学科交叉的问题、在某些研究领域具备特殊优势、跨专业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和分析问题等有利因素。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位论文研究应建立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具备会计学科全面的基本知识,在此前提下,还应重点学习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
(二)对策与建议
招生录取环节中,招生初试内容最好能包括会计学综合知识,对跨专业的考生在复试环节通过加试专业主干课程等方式加大对会计专业课的考查力度。生源充足的学校在招生环节可以规定要求跨专业学生报名提前与导师联系并经导师同意报考。
培养环节中,学校可以通过研究生培养制度规定,强制规定跨专业学生必须补修专业主干课程,或由导师根据跨专业学生情况要求其选修指定的本科生课程,并提出考核要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导师可以要求跨专业本科生跟随导师听课并作为助教、兼顾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在学生参加CPA、初级会计资格等社会上的资格考试方面,学校与导师不宜禁止或强烈反对,但需强调不影响学校培养环节与达到培养要求。在培养方案方面尽量增加灵活性,扩大导师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自主权,以便于考虑跨专业学生的需求。根据培养目标,可以考虑把对跨专业硕士生的实训教学纳入培养体系。可以增加选修课的开设。根据学校学科布局和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导师团队或导师组培养制度以利于跨专业学生培养。[参考文献]
[1]胡燕.档案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J].北京档案,2009(12):22-23.
[2]祝超超,张继河.SWOT视角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以江西某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5(5):92-95.
[3]李中亮.跨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Z1):104-108.
[4]熊敏鹏,王娟.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1+43.
[5]翟亚军,李素琴.对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4):57-59.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