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回归魂牵梦绕的童年伊甸园 ——试析《格林童话》中森林情结的生态意义 刘阿平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情结不仅彰显着返朴归真的生态 之美,而且还沉淀着树神崇拜的生命意识;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 系越来越紧张.《格林童话》中森林所表现出的人情之美无疑使人 们留恋魂牵梦绕的童年伊句园。 王子》中对森材政口止t描述:“国王的宫殿附近有一片美丽的大森林, 森林中有一株老菩提树,树下有一口井。天热的时候。小公主常到 森林里去,坐在清凉的井边上。”《白雪与红玫》中的人情之美则更 为有致:“旁边是美丽的森林,小兔JL& ̄4fl手中吃白菜,小鹿在她 关键词:森林情结;生态批评;和谐之美;生命崇拜;深刻反思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7--0136--02 《格林童话》是十八世纪儿童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以色彩斑 斓的儿童故事编织着德国黑森地区的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共215 篇,其中168篇故事就是围绕着森林展开的,这固然与德国是一个 多森林的国家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格林童话》中这些以森林为背 景的童话故g ̄g-X.'f"l]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情之美.基于 们身边吃草,小鸟蹲在枝头不肯飞走,唱它们会唱的所有歌。”不难 看出,森林中的小动物无疑是小姑娘心灵世界的反映,在这里,自 然把本身的纯净、清幽与纯真高雅的人性融合为一,展示了《格林 童话 粥有的人隋之美。 实际上,这是生态中的生命意识参与了主人公的精神交流,它 体现了景物作为主人公隋感的再现。瑞士学者马科斯・吕蒂指出: “童话中真实的世界和非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互相交织.往往使 童话有了特殊的感情。”呵以看出,《格林童话》中的自然景色是能 意识世界里去的.这种生命意识是一 此,本文拟用生态批评来解读《格林童话》中的森林隋结。 生态批i平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批评思潮,主要探讨文学与 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王诺在《欧美生态文学》一书中这样定义: “生态批评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 种自主意识,它能与主^公进行精神交流,使景物作为情感外化于 人物的心境,给主体赋予鲜活的色调与气韵,才使童话中的^情味 显得更加浓烈。《格林童话 三在浪漫主义时期,在其所描写的自 然景色中,甩掉了社会规范加给人们的层层外衣,使人们站在原我 面前舾听自然的心声。这也恰好印证了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言: “自然就是一个生命的社会.人和自然万物一样是这个社会的一部 文学批评。它主要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揭示文学作品 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的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 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 格林童{舌》中的森林情结不仅展示了 一分,有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沟通了形形色色的生命形式,他们 都具有同样的感情和生命尊严 ”14 格林兄弟将童话人物置身于青山绿水间 懒l吾到了森林 的真实美感,并且在这些要素之间彼次相衬,形成一幅依生之美的 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丽家园,而且在更高的意义上揭示着生 命在自然界中的777k-4 ̄。 1《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情结彰显着人类返朴归真的和谐 之美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芝诺就指“人生I!I的就是在于和自然 生态系统,使得《格林童话》中汇聚着温馨的人情美,记录着^格化 的感隋悲 阳自然之梦。 和谐相处。”嘲l生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格林童话》与古希腊的哲人 互文性的印证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格林童话》首先特意刻画美轮美奂的森林景色。在《杜松子 树》就这样描写森林:“大地泛青了,地里长出了鲜花,森林里的树 2《格林童话》中的森林隋结沉淀着树神崇拜的生命意识 《格林童话》来源于民间,在其最深处遗留着树神崇拜的伟大 代码,森林家园的审美意象不仅代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而且象征 着荣枯不断的生命力。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论述到: “童话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童话的源头。在那里保留着人类原始 木都枝繁叶盛,绿茵成片。小鸟的歌声响彻林间,树上的花开始落 到地上。”接着在《亨塞尔与格莱特》中将森林引向意境式的描写: “周围是寂静的森林。"--3夜晚的一轮满月升起来的时候,他牵着小 妹妹的手,循着那些在地上闪闪发光的石头向前走去。” 思维的最古老的意识形态。” 《格林童话》中有如此多的森林睛 结,就不可避免的留下了树神崇拜的影子。 《圣母玛利亚的孩子》中记述了小姑娘走进了森林深处得救的 争隋:“在包围着她的森林中有一颗空心的老树.她以它作为自己 的家,天晚了,她爬进树洞去睡觉,刮风下雨,她在树洞中寻求保护 ……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诺瓦利斯认为自然是人类心灵的另一种 存在,^趋挂自然的之中就可以获得新生。格林兄弟也不例外,他 们认为自然是自由的,可以使人类暂时远离尘世,摆脱社会的束缚, 也难怪在《强壮的汉斯》中,主人公经历了魔鬼般的挫折之后回到 森林所看到:绿色的森林,无数的鲜花和小鸟,还有空中的朝阳,汉 斯站在 ̄IlSJD.惊喜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仿佛做梦—般。 在格林兄弟的笔下,森林不仅是个绝伦无比的家园,而且在此 秋天她收集树上掉下来的野核桃和落叶.把它们搬进树洞.核 自 桃冬天可以吃。遇上下雪结冰,她钻进枯叶堆,免得冻死。”镊 材》中的穷裁缝走到大森林里迷了路,非常害怕野兽,当他爬到一 棵高高的橡树上睡觉,才躲过了野兽的侵袭,橡树便在人的心中具 有畏敬的本能,树木在这里给予了人ff碾完整的崇拜之隋。 功能学派认为,所谓功能就是满足需要。森林给人类提供了最 之中人与环境还有着默契的感应,表现出和谐的人}青之美。《青蛙 作者简介:刘阿平(1982-)男,甘肃庆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136・文学界 基本的物质基础,处在狩猎采集阶段的原始人群,森林是必不可少 的衣食之源栖身之所。费尔巴哈在《宗教本质》中说:“人的生命和 存在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呦能所提供的对象正是人类的 关注和需要,也是人们期望的具体化。森林是人们的食物来源,森 林中的各种果实是妇女采集的对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则是男人狩 猎的目标。人类学家利普斯说:“从人类史前的部落之中,我们可以 看出黎明时期曾有过木器时代。假定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和磨光石 器时代各有三千年的历史,我们.-l- ̄有把握地说,打制的木器时代 延续的时间更长。”哑是这个时代给原始人产生树木崇拜做好了 充分的准备,一种奇异的灵感便在森林上诞生了,原始人使用的工 具成了原始人崇拜的工具,进而,树木崇拜就不可推卸得落在森林 之中。 《格材-童话》中如此多的森林情结揭示了童话的背后一个巨大 的原始生命意蕴。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原始社会常常把森林看 作为神。认为它是帝王神人的体现。这是一种树神崇拜.巫术信仰 和万物有灵观融为一体。”.“这些树被认为是灵魂长期的或者临时 的住所。”日由于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再加上树木四季常青.具有 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树不可避免的成为崇拜的对象,他们将树当成 具有超强力量的灵异物质,在无法解决问题的睛况下。就 依靠树的力量来实现。《格林童话》渗透着北欧树神崇拜的原 始迹象,《灰姑娘》中的小姑娘祈求榛树,期望树能帮她实现自己的 愿望,^和树之间变成了崇拜与被崇拜的关系,众多的 童话篇章共同证明,《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情结实质是树神崇 拜。 3《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情结凝聚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 反思 西方文学中存在着失乐园的模式,森林留给人类的不仅仅是 生存的福地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家园的象征。森林崇拜表面上是人 们对自然界一种带有原始迷信的看法,实际上,它重视生态,从一 个钡 面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义。《格林童话》中崇拜 森林的行为对环境保护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珊代^面I临日 益严峻的自然环境 艮有启发意义。 首先,《格林 舌》中的森林家园的意识具有保护生态的意义。 森林家园的莉只是承认自然界生物享有与人类平等的权利。不论 是 良》中榛树灵异的神力还是《杜松子树》中的森林,都给人 一种威慑力量,只有对这些树崇拜,人们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 西;反过来,正是人们对树的感恩,才会把森林完好的保护起来。 其次,《格林童话》中的森林家园的意识规范着人与森林和谐 相处的关系。格林兄弟把对自然、生命和对未来的理解,渗透到森 林环境之中,一切损害森林的行为都会遭到人们的谴责。在《懒隋 的纺纱女》中妻子懒得纺纱,就在丈夫砍树的时候假装树神喊到: 外国文学 “谁砍绞盘木料,谁准会死掉;谁用绞盘绕线,谁准会完蛋!”结果丈 夫因害怕树神惩罚而停止了砍树。还有《三根绿色枝条》中的隐士 为了赎罪,就每天背几桶水上山,给鸟儿喝水,给山上的植物浇水, 直到三根树枝长出绿色的新芽,这些都在客观上阻止了人们对森 《 的破坏。 最后,错 童话》中的森林崇拜具有口可j户家园的意义。森林崇 拜的行为客观上对生态有着保护作用,在《上帝的动物和魔鬼的动 物》中描写上帝看到羊群一会儿啃坏一颗果实累累的树,一会儿咬 断珍贵的葡萄藤,便去叫他的狼把山羊撕了个粉碎。此外,诸如童 话中在采摘树上果实的时候要祈求树木,用斧头砍树就会把斧头 砍坏等等的事实无不证明了童话中渗透着深深的森林保护意识。 法国的卢梭指出:“大自然向我们提供一幅和谐融洽的图像。 而人类所呈现的景象却是混乱和困惑!自然要素之中充满谐调,而 人类却在杂乱无章中生活!”啉目比之下,《格林童话》中完美合一的 森林保护意识给现代人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当现代社会人 类所具有的自私断口占有欲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随着生 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终于发现^类只有一 个赖 栖身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关注我们共同的家园僦了人 类共同的心灵呐喊。诸多问题的出现正如伟大诗人雪莱所预言:“若 干科学部门的成就已扩大到人类王国对外在世界的控制范围,但这 些科学部门由于缺乏诗的机能,也相应地局限了内在世界的范围: 并且人虽已役使了外在世界的一些因素洎己却仍旧是奴隶。” 综上所述,《格耕 童话》中温馨的生态文明和隋深意远的森林 家园是现代人生命的源泉,童话中的原始生态观告诫人们:自然之 道是宇宙万物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人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处理好人 与自然的关系,否则人类就会难以生存下去,只有回到错 话》 中所展示的原始人类家园的世界中去.才能真正回归人类魂牵梦 绕的童年伊甸园。 参考文献: 【11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狄特富尔特.人与自然【M阔美琪,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 [3]Luethi Max.Das europaeische Volksmaerchen Form und We— sen 10 Auflage.Basel:Francke Verlag,1997 [4]卡西尔.^论嗍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列维一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6]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嗍上海:三联书店,1962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嗍汪宁生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2  、【8]詹・乔・弗雷泽.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9]让-雅克・卢梭.浪漫之魂【M -木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文学界・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