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技能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按部就班于书本知识,换句话说就是书本知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满足学生与日俱增的对知识的需求呢?仅仅靠老师的传授已远远不够了,教师的 “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 “教”是以学生的“学”为目的。那么当前在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精神、合作的意识等,学生的知识经验都有限,如何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呢?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呢?“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就是说,“知识不仅包括它的储存与提取,而且包括它的应用”。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还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善于合作,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与过去的死记硬背,接受式学习是不同的或者是相悖的。不论是主动学习也好,积极探究也好,善于合作也好,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那么学生如何积极以主人翁的角色参加到学习中来,学会学习呢?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准备、形成、延伸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具体的说就是课前收集信息,课上整理运用信息,课后获取更多新的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新的课题,如何教会学生选择信息,如何教会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与大家交流。
1、给学生提供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给学生提供方法就是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收集资料、信息和整理资料信息的方法,在学习中做到有章可循,而不是无头苍蝇,到处碰壁。对于教师给学生的收集资料和信息的作业,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否则将是一句空话,或者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当他努力去寻找想完成教师的作业而无法完成时,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而对于另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无谓的放纵,从而养成不良的学习的习惯。
〖案例一〗上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我家的亲戚》
师:同学们表演了如何接待亲戚,表演得很好,可以看出学生都非常有礼貌的好孩子,其实接待亲戚不仅是有礼貌的话语,而且懂得尊重长辈。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平时是怎样与亲戚保持联系的?说一说该怎样访问亲戚的呢?
(学生回答)
师:对呀,见长辈有礼貌,你的心中特别高兴,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亲戚的肯定,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别人的赞同,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还有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们都是这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前同学们所做的采访吧!
课前让学生对此进行家庭调查,将自己的调查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如:自己与亲戚合拍的照片,并向同学介绍他们的称呼以及与自己的联系方式。有的学生用表格等形式。又如:(这是我的叔叔,年龄、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职务等等。)
那么学生的调查、表格我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教学生如何去做,对于怎样进行调查,我事先给学生讲清楚弄明白,而不是一个空洞的作业布置:课后让学生进行调查,写好调查内容。必须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
〖案例二〗上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清明的思念》
师:课前我布置学生采访家庭成员,了解自己家族的脉络,祖籍迁移情况。设计的内容:
(1) 我访问的长辈:——————
(2) 我家的祖籍在:——————
(3) 我家迁移的原因是:——————
(4) 我还访问到:————————
另外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家庭有电脑)要求他们收集国外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的资料。
通过学生交流汇报,知道自己的长辈们为了家庭作出的贡献,感激长辈们的功劳,激发学生饮水思源的情感。
小结: 先辈们为了下一代能安家乐业,他们艰苦创业,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我们要感谢他们做的一切努力。
我通过媒体中出现有关的知识,让条件差学生得到了解,对条件好的学生,即便是才二年级,仍然很容易就能够找到相关的内容。所以我让学生收集与课文以外的知识,在这节课中对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培养是有好处的,一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三〗上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在烈士墓前》
观看电视片《永不消逝的电波》(或讲故事),反向思考,假如没有了他们(烈士),我们的生活怎样?
①知道一些烈士为了献出热血和生命的事迹,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②小组讨论:假如没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③体会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烈士?
小调查:课前我安排学生对社区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了解烈士为国捐躯的感人的故事。或者看书籍,我指定几本书,《刘胡兰》、《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让学生讲故事。
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处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都是自己的生活的积累,也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积累。
2、给学生提供场所,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给学生提供场所,就是给学生提供资料收集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学生在学校要学习多门学科,教师一定要统筹时间,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业负担,能在课内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能在学校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完成。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场地,如学校图书馆、大队部都是学生活动的好场地。在学校教师还可以进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便在其他时间进行活动。
有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现场采访、调查,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本案例中我在课前预先布置家庭作业,时间可以一、二天,有时一周,让学生有采访的空间和时间,对以后的学习提供了范例,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品德与社会》这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就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的能力,那么相当的能力从哪里来,仅仅靠课堂教学,或者是某一门学科的努力是不能实现的,但让学生的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资料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一切就都不可能实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