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关键词】IS09001采购控制
1
▲)
杨辉
河南省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4000
【摘要】采购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密切相关,通过控制采购成本,使之不断下降,将直接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最终使企业增加利润。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采购成本的控制。企业如何才能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呢?本文对此作一简单论述。
IS09001标准对采购过程的要求
采购过程是组织内部实施控制的过程,其中
采购产品可能对最终产品或后续活动的影响无关紧要。
3)提出供方预选名单。做到“货比三家”,从而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供方作为组织的供货来源。
4)对预选供方进行调查、评价和选择。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供方相关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和资格要求等;还包括供方的设备能力和工艺水平、检验和试验能力、合格原材料的供应能力,生产环境的保证能力等;同时还应包括供方的自我和改进提高的能力、产品实物质量、产品价格及售后服务和信誉情况等内容。通过调查,对供方作出总体评价,并进行选择。合格供方清单应经过授权人批准,并按受控文件管理。
有的采购产品可能直接从商贸公司进货。这种情况下,组织对供方的调查和评价,可以是既评“商”又评“厂”。评价商贸公司的信誉指是否可以长期稳定经销货真价实的产品,是否存在经销假、冒、伪、劣产品的劣迹等。但更重要的是评“厂”,应根据相关信息,追溯到采购产品的直接生产厂家。
5)在合格供方采购产品。合格供方的产生一般应属组织采购计划下达前的准备工作。在具体实施采购时,应根据采购计划的安排,到合格供方进行采购进货。如出现“紧急采购”的情况,即已列入合格供方的组织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不能按正常情况进行供货。这种情况下,对新的供方进行调查和评价,在时间上已来不及了,因此组织应作出“紧急采购”的具体规定。例如对“紧急采购”的供方通过授权人员的批准,取代对合格供
的调查;对“紧急采购”产品应做好标
识,以便发生不合格时进行跟踪更换等。同时还
包括对供方的调查和评价、确定合格供方、在合格供方采购所需产品,以及以采购信息的方式向供方提出采购要求和对采购产品的进货验证等,全部属组织内部实施的过程。1.1采购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
对采购过程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采购产品能够满足生产过程对其特性的要求。对采购产品的控制,是组织对产品实施控制的源头,是组织向顾客提供合格产品的基本保证。应将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手段前移到对采购产品的供货源头,对供方实施控制,要求供方具备长期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从而使本组织采购的产品能够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1.2采购的信息
采购信息包括内部请购的信息和外部交给供应商的采购信息,应该在采购信息发送给潜在的供应商之前,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这项要求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强调采购信息的对外沟通,但也可以将此要求用于内部沟通,采购信息必须注释清楚才能发送给供应商。1.3采购过程的识别、确定
采购本身是过程,同时也存在若干子过程。这些过程都存在输人、转换和输出,每个过程都存在工作目标和相关要求。通常情况下,组织的采购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子过程:
1)确定采购产品的需求。即生产过程需要哪些原料及产品。
2)对采购产品实施重要度分级。如有的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
收稿日期:2009—04—20
14
需要注意做好合格供方的继续调查和评价。
6)调查、评价和再评价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包括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调查、评价和批准合格供方的相关记录,以及对供方再评价的记录;也可以包括对供方调查和评价提出相关措施的记录。例如对供方提出限期改进的要求,组织严格进货检验的规定,以及在供方不能满足本组织要求的情况下,从合格供方名单中除名的决定等记录。1.4采购产品的验证
本项的重点是在于组织所采购的产品或物料应该通过适当的检验和测试,以保证其符合采购的需求,包括需求的品质、数量、日期等。验证的方式也不限于自行检验,可包括委托检验,或是供应商自行验证并提供报告。
2企业当前在原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对采购的科学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企业对采购的科学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采购管理就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把成本最优误解为价格最低,没有把采购管理上升到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过程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缺乏对采购需求的分析,对供应商的培养等长期策略,在供应商甄选上缺乏综合评价体系,渠道单一而缺乏科学性,所确定的供应商很难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同时,由于缺乏一定宽度的原料进货渠道和足够可供选择的供应商,采购上可能造成货源过于集中、自身被动困窘的不利局面,为企业留下受制于人的隐患。
2.2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进行采购跟踪、评估、分析和智能化决策
企业信息采集工作力度不够,采集信息手段原始,企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主观成分过多、选择的标准不全面、对供应商所处的行业、供应商业务战略、运作、竞争优势、能力等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有效评价监督,难以提升企业自身的议价优势。企业采购、物流运营效率低下,成本高,并影响着后续的原料运输、调配、维护、调换,乃至长期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给质量安全带来隐患。2.3忽视采购中各方关系的协调。影响采购渠道的良性建设
在原料采购中对企业内部部门协同不力,要么出现过量采购,造成资金积压和占用库存,要么出现因库存不足、市场短缺而面临高价打压的
危险;或因在付款计划上缺乏与财务的及时沟通,往往执行合同后才发现不能按照约定支付供方货款,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商业信誉,也使供货渠道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4系统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发展,部分企业开始注意到采购的重要性,但采购管理的系统性不强,采购行为仍然作为生产的后勤辅助行为来管理,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管理,带来的后果是采购、生产和营销脱节,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2.5执行问题
部分企业的采购制度不够健全,造成企业的采购人员被供应商收买,采购回质次价高的产品,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损失。3企业加强原料采购管理的策略
3.1强化信息采集工作,建立科学、完善、连续、真实、有效分类的信息数据库
要制定出科学的采购价格策略,就需要强化采购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建立对自身的总体成本分析、供应商评估、市场评估等信息数据库。对于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既可通过中国工业信息网、在线、中粮期货等网站渠道媒体,收集全国各地最新原料行情、国内外期货行情和专家分析预测等信息,也可通过客户、、行业、专业咨询机构等多途径收集相关信息,从中剥离出有用的信息。更重要是要把企业收集到的有用信息与企业内部信息整合分析,建立企业的供应商信息、采购运输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财务信息、产品市场信息等。3.2建立健全原料采购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原料采购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原料质量的采购程序与标准、原料的接收、检化验操作规程及原料贮存、使用情况检查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原料的采购、验收标准必须具有科学性且符合本厂要求,标准太严格买不到所需的原料,无谓地增加质量成本,太松又会控制不了质量。采购、验收标准还要明确哪些项目具有弹性可以让步接收,哪些无任何余地;哪些成分必须检测,哪些可以忽略。采购员作为原料采购的实施者,一定要熟悉掌握原料的质量性能和质量标准,根据采购标准进行采购。原料进厂必须做到严格按程序接收,对进厂原料先按规定方法取样,进行感官及水分指标的验收,主要原料卸料时,还要按100%抽取大样检验,合格的
可正式
入库;对产品质量影响不明显,且生产又急需的原料,最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降级接收,实在不能互补使用的,要坚决作退货处理。3.3优化原料采购流程
通常,原料采购流程为:需求计划-+采购计划
一订货叶验收_报销_+付款。这种流程由于采购
过程中大都由采购部门(人员)完成的采购活动,缺乏有效科学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很容易出现少数人的营私舞弊、暗箱操作。为避免由某一部门(人员)独家采购,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实现
货源组织权、订货审批权、质量验收权的相对分离,使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形成一个纵横互相监督制约、公开透明、权力分散的
采购控制机制。采购流程建议改进为:需求计划
叶采购计划_采购认证_订货一+采购管理。其中采购计划流程:需求计划一接收需求计划_需求分析.+确定采购量_编制采购计划;
采购认证流程:采购计划一初选供应商_质量认证一价格认证_采购渠道确定;
采购订货流程:认证的采购计划_签订合同_合同跟踪叶到货验收一报销付款;
采购管理流程:订货认证_业务支持一业务审核_+优化调整_批准实施。
当然,企业与企业间的管理、人员素质有差
异,但形成一个互相监督制约、公开透明、权力分散的采购控制机制是采购管理的最终目标。
3.4积极实施联合采购
联合采购是指反向的集合竞价,由某—企业率
先提出对某种原料的采购意向,召集行业有相同需求的企业加入,吸引有实力的供应商实时交互竞
价,最终企业们能以满意的价格折扣采购到各自所
需的原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有资料表明,企业通过联合采购方案的实施,可以降低采购费用达
70%,使得产品成本降低5%一150k。单个企业因为
采购量不大,在原料价格的谈判上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和原料商讨价还价的筹码,同一地区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采购,显然是个好方法。但联合采购需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联合企业要在自愿的基础上,不能拉郎配;二是要与信誉良好企业联合;三
是要在一定的地理半径范围内的企业合作,以便于
采购后的配送,降低配送成本以及采购成本;四要
实行联席会议办公,每家企业都必须要有人参加,会议由各家轮流担任,以沟通、协调、确定联合
15
体什么时候采购、采购数量、采购标准等问题;五要
实行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制度,充分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之间的博弈机制,科学公正的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3.5建立完善供应链管理系统
首先是建立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供应链选择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三类: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为了有效的评价、选择供应商,我们可以框架性地构建三个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次是目标层、包含以上三个主要因素(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建立指标体系为第二层;与其相关的细分因素为第三层。
该体系的设置有四个原则:
1)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必须适宜,即指标体系的调协应有一定的科学性;
3)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
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3.6重视采购的协调工作,保证原料采购渠道的通畅
企业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的关键在于“适时、适质、适价”采购,但工作是由人来做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再先进,制度再完善,如果在采购管理中不注重协调好关系,企业优质原料采购渠
道就难以构建。因此,企业要有“着眼全局、通盘
考虑”的整体观念,从四个方面协调好各方关系,建立一种既相对稳定又充满竞争机制、有供应保障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物资供应链:第一,重视与供应商关系的融洽。企业既要对供应商所处的行业、供应商业务战略、运作、竞争优势、能力等有充分的认识,又应以“双赢”的原则与供应
商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将简单的买卖关
系逐步向双方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由竞争采购逐步向战略采购转变,将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到整个采购供应体系之中;第二,协调好品管部的工作,把好原料验收关。当原料按订单要
求交货后,采购人员要及时协助(下转第18页)
18
长而增加,直到66tb时后呋喃酮的含量开始下降。低温短时间的干燥会使呋喃酮的含量增加得很少。然而,如果绿麦芽在干燥之前能够排潮,在热水提取物中的DMHF将会增加,并超过水中的风味阈值,最高的MHF含量也会超过风味阈值的19%。
2002年,Mackiet7I,又在JIB发表文章阐述了关于在麦汁和啤酒生产过程中,4一羟基呋喃酮与其前体物质的形成。分析了实验室中酿造啤酒每一个阶段的4一羟基呋喃酮(MHF、DMHF、EMHF)变化,对糖化的时间和温度、麦汁煮沸的时间、麦汁冷却速率和谷物成分对麦汁和后来的啤酒中4一羟基呋喃酮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发酵温度和稳定剂PVPP、LucilitePC5的使用,对啤酒中4一羟基呋喃酮含量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啤酒生产过程的许多方面影响了呋喃酮的含量,但最重要的是谷物成分、麦汁冷却速率和发酵温度。发酵阶段主要是酵母产生的DMHF和EMHF影响了最终的呋喃酮含量。结果显示,麦芽中的某些能够通过Maillard反应或被酵母转变成4一羟基呋喃酮的前体物质比在麦芽中检测到的呋喃酮对于成品酒中的最终呋喃酮含量更为重要。这些前驱体的状态对成品酒中呋喃酮含量有一定作用。
国内对啤酒麦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种麦芽(上接第15页)
品管部验收,对到货物品的质量、批次、数量进行确认,对不合格的原料要及时开具不合格评审单,并通报对方协商解决,尽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意见;第三,强化与产销部门的沟通。采购计划始于产销计划,采购若不能与产销部门有效沟通,往往会使原料的供需处于失衡状态。为避免不良库存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采购、产销计划分离,要协调好采购、产销环节的的信息沟通;第四,协调好财务部门的关系,预防财务支付风险。在编制采购预算时,要对原料市场的变化有科学预测,对付款进度合理安排,特别是在签订或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对财务资金的现状多加关注,以避免因财务的紧张而影响到采购的继续或合同的执行。
3.7通过绩效评估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采购绩效评估一般用于监控采购部门的正常活动或者用于发现采购部门存在的问题。好
上,其中陈之贵哺1发表的《特种麦芽风味化学的研究》综述了特种麦芽中风味物质形成的机理;讨论了其主要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论述了特种麦芽
风味物质的提取和分析方法。2000年,林燕一发表
的《有色特种麦芽》也对有色特种麦芽赋予啤酒特征性色度和风味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有色特种麦芽的种类、风味特征及成品啤酒的风味特征,阐明了其干燥下艺,成品有色麦芽的分析指标和在啤酒中的应用。
随着消费者对啤酒鉴赏能力的提高,其对啤酒口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麦香作为啤酒风味个性化差异的典型代表也越来越受到酿酒师们的重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但对其需求与日俱增,开展啤酒麦香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ossa。T.and[11Tressl。R.,Renner,R.,K
Koppler,H.Proe.
Eur.Brew.Conv.,Amsterd锄,1977,693~707.
[21Harding.J.Sci.FoodAgrie.,Feb.1977,28(2),225-232
arziss.Cerevisia,1986,11(3),121-134[31N
【4】Sakuma.J.Am.Soc.Brew.Chem.,1996,54(1),37~40[51Mackie.J.Inst.Brew.,July/Aug.2000,106(4),209~214【6JMackie.J.Am.Soc.Brew.Chem.58(2):69-72
ackie.J.Inst.Brew.108(3),336~343,2002[71M
【81陈之贵.啤酒科技,2001,07【91林燕.酿酒科技,2000,叭
的绩效考核系统是一种验证采购活动是否与企业战略一致的方法,它为个人或组织提供评价和反馈系统。绩效考核必须从过去的关注职能考核转向总体方法,并提高采购活动对企业目标的贡献。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个适应自身战略目标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和改进行动计划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绩效。
总之,有效的采购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加快提高采购管理水平,以实现自身的竞争力升级,争取在日益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1张公绪,质量工程师手Jl|H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马林,罗国英主编,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新一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3】祝立宏,浅议企业采购成本控制【J】.会计之友,2002年(1)【4】罗威、周孑L祥,谈IS09001标准对外购和外包的控制要求【J】.上海质量,2002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