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一年级音乐《小动物唱歌》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音乐《小动物唱歌》教学案例

来源:九壹网


小学一年级音乐《小动物唱歌》教学案例

学情剖析:

一年级三班共有72名学生,他们大都生性活跃好动、好奇心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音准和节奏都有一定的基础,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表演能力相对上学期而言有一定的提高。从学生整体来讲,相差不明显。要加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教案:

一、用一组心爱的小动物图片引入教学,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兴趣。

二、歌曲学习。第一段分句教唱。第二段采用听唱法,在听第二段之前成心用还疑语气发问,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听录音时更加用心。歌曲学完后,再次回到图片中,利用图片加深歌曲学习。

三、认识强弱音记号“f”、“p”。用图片引入学习,通过打击乐器领会强音和弱音的区别。再利用小游戏让学生亲身领会强音和弱音的发音方法。其次老师讲述“f”、“p”,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记号。

四、歌表演。先让学生一起表演,再让他们上台表演,表演的好的学生就将他表演的小动物的图片奖励给他,激发他们的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1 / 7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图片(小鸡、小鸭、小羊、小猪、小青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⑴复习上次课内容:学生齐唱歌曲《咏鹅》。

⑵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老师发问:你认识它们吗?

学生答复:认识。

老师分别发问小动物的名字及小动物的叫声。

⑶你们会唱歌,那小动物们会不会唱歌呢?引出课习题《小动物唱歌》。老师板书课习题。播放幻灯片,学生读课习题。

二、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⑴跟老师按节奏、分乐句朗诵歌词。(让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个初步认识,注意弱起小节的力度。)

⑵老师播放录音两遍。(听第一遍录音时,老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听,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复听录音,加强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 / 7

⑶老师分句教唱第一段歌曲。(注意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中“真高兴”的音准。第一乐句曲谱为322,同时注意第三拍2

为一拍,学生容易唱成两拍。第二乐句曲谱为321,同时第三拍1也为一拍。)

⑷歌曲第二段采用听唱法,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再齐唱。这段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是节奏“汪汪汪汪”,学生容易唱成“汪--汪--”,老师纠正错误。

⑸学生齐唱歌曲。

老师以疑问口吻发问:你们会唱这首歌了吗?

学生答复:会了。

老师:我有点不相信,那你们来唱一遍。(这样做的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⑹创编歌词。

老师发问:你们能把《小动物唱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换成我们黑板上的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吗?

学生答复:能。(老师可发问学生最喜爱的小动物是哪一个,选择图片学生一起演唱。)

三、认识强弱音记号“f”和“p”。

⑴播放多媒体图片,通过“喊人”和“说悄悄话”引入强和弱的学习。

3 / 7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我们先来看第一张,你们看这个男孩在干什么?(播放第一张图片)

学生举手答复。(男孩在喊远处的一个女孩)

师:那他在喊女孩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学生答复:大声的喊。

老师:就用了很强的声音。

(播放第二张图片)

老师:那你们看看这两个女孩在干什么?

学生一起答复:说悄悄话。

老师:那她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学生答复:很小的声音。

老师:就是很弱的声音。

⑵老师打击铜鼓、锣让学生听两组声音并答复。一组为强音,一组为弱音。

⑶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声音的力度。

4 / 7

老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模仿。你们要用跟教师同样力度的声音作出回应。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能。

老师用强声:请坐好!

学生用强声:坐好了!

老师用弱声:请安静!

学生用弱声:安静了!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强弱声的发音控制)

⑷老师发问: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在音乐中怎么表示声音的强和弱吗?播放课件学习“f”代表强音,“p”代表弱音。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标有“f”和“p”的地方。

⑸老师按强、弱要求范唱歌曲。

⑹学生按强、弱要求演唱歌曲。

四、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⑴学生齐唱歌曲,并自己设计加入小猫和小狗的动作。

5 / 7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歌曲,要求选挂图中的喜爱的小动物的声音替换猫和狗的声音,并模仿所选动物的典型动作,或是拍手等其他动作,运用到表演当中。(每次选三个或以上学生表演,谁表演的,就将图片奖励给他。)

五、总结归纳

⑴发问:同学们,你能把《小动物唱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声音吗?

⑵发问:你认识“f”和“p”了吗?

六、作业

请学生回家以后将《小动物唱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声音,表演给家长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气氛。

第一,我利用“小动物的美”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起他们对这首歌曲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的叫声很相熟也很乐于表现,所以课习题导入较成功。第二,歌曲的学习。⑴引导学生听范唱,使他们听到歌声的美。⑵学生能按正确的节奏跟着老师朗诵歌词。⑶老师播放录音时,学生能仔细的听录音。⑷第一段歌曲的学习,开始学生对音准的把握其

6 / 7

实不是很精确,经过重复学习,音准把握程度良好。歌曲第二段旋律跟第一段基本雷同,节奏稍有变化,用听唱法教学较成功。⑸再次利用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创编歌词,学生兴趣较高,大局部学生能到达要求。⑹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强弱的力度,对于强弱力度在歌曲中也能正确的把握。第三、肢体的美。在进行歌表演的活动时,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去发挥想象力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特征。

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本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开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既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本次课的不足之处也很多。一节课上这两个内容有些多,学生两个内容体验和表现的时间都有限,歌曲的弱起也很费力,应该把两个内容按主次分开,可以第一课时学习体验音的强弱,让学生联络生活多体验,多用打击乐器创造生活中的声音,第二课时学习歌曲,并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按歌曲上的要求把强弱的地方唱好,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