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定资料5”中,对于叫停老潘免费放电影一事,
当地部门给出了三点理由,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今年63岁的老潘是G省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在当地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电影大亨”。2007年老潘自费买了一台电影播放机,免费给村民放电影,这一放就是10年。当地媒体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2013年他还入选了首届“感动G省人物”的候选人,2016年12月26号,老潘接到一个电话,要他去镇二楼纪委办公室去谈话,由于他没有经营许可证,涉嫌非法放映,被告知以后不能放电影了。由于老潘在当地是个名人,此事引起公众的关注,有人上网查询后得知,所谓经营许可证是指“电影放映许可证”。这个证件,依法由县及县以上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只有办了证,才能在农村放电影。也有网友分析,目前国家为了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正大力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这项工程有资金配套,每放一场电影会给正规放映队100元的补贴,而老潘免费给村民放电影,触动了正规放映队的利益,所以被叫停。对于公众的质疑,当地部门发出了一个官方反馈,在反馈中,提及了叫停老潘放电影的理由有三个:一是不符合《电影放映条例》;二是他的放映行为不在监管范围,因老潘不服从统一的放映管理,和其他正规放映队相冲突;三是他的放映行为没有在广电局和电影公司的监管下进行,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涉黄涉暴的安全隐患,如果老潘在办理手续和接受培训后,可以恢复其资格。对于这样的结果,倔强的老潘不愿意接受,他说,“我是免费的,他规定我,我就不干了。我就不明白,做好事怎么还会被禁止呢?”参:2、X市港务集团准备宣传小冯的先进事迹,请结合“给定资料5”拟写一份宣传提纲。(15分)要求:层次分明,简明扼要,有逻辑性;不要求格式;不超过200字。资料5小冯是一名“80后”的码头工人,十几年前从大山里走出来,只有职高学历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从X市“技术状元”到全国劳模,他头顶着无数的荣誉,但从未停下脚步,始终认真钻研,一举摘取我国技能界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1997年,小冯来到X市港务集团。看到宽阔的大海,高耸的龙门吊,他既震撼又兴奋,但当他看到师傅手中的工具时又沮丧了,因为他对龙门吊、桥吊这些码头巨型设备几乎一窍不通。“不知道可以学,通过学习我一定能做好!”小冯坚信。为了尽快掌握技术,他刻苦钻研,反复训练,成了工作上的“拼命三郎”。工作之余,别的工友在打扑克、侃大山、玩网游,他不是在向老师傅请教,就是在狭小宿舍内苦读。他还用半年的工资自费报名参加高级技工学校高职班,每天下班骑1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学校学习。“你只是个打工的,混混日子就好啦。”看着小冯的认真劲,有人揶揄他,但小冯却坚持不懈。为了弄懂外文技术资料,小冯一咬牙,拿出半个月工资买了一个“文曲星”,对着图纸一字一句注释,花了半年时间,把一大堆外文资料整理成一套完整的设备维修资料,连一些复杂的专业技术参数也都清清楚楚。“知识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我虽然是个打工的,但不能混日子。我要在以后几十年里,把该掌握的知识钻透学精。”小冯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取得高级钳工、计算机操作员等数十个职业资格证书。他还被保送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脱产学习两年,圆了大学梦。一次,公司派小冯到一家德企在华投资的设备制造厂监造8台总价值6000万元的龙门吊。由于德方的偏见,一开始,小冯提出的意见得不到落实。小冯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据理力争,在调试工程师面前,他自己动手调试设备,动作规范到位,纯熟精湛。两位德国工程师大为折服,根据他提出的意见全部做了整改。设备交货之前,德国工程师拍着他的肩膀,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小伙子,好样的,看来中国不仅有现代化的港口,更有掌握现代化港口技术的工人。”小冯带领班组解决了传统的龙门吊作业噪音大、耗能高的问题;完成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改造,解决了生产设备实时监控、故障报警、设备维护等难题;领衔革新理货模式,减少了传统人工理货模式存在的人为差错和遗漏。行源于心,心源于志。我国最古老的典籍《尚书》中就有“功崇唯志,业广唯勤”之语。要取得崇高的功勋,在于有远大的志向;要完成宏大的事业,在于有持续的勤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千百年来,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就,也是无数成功人士人生的鲜明写照。有位哲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无论何人,概莫能外。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团队也是如此。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