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认识5个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和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2.朗读训练.
课 型:阅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预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二.教学过程
一 释题,激发阅读愿望,预习课文.
1.出示课题,读题释题.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狱中〞是地点,〝联欢〞是内容.狱中能联欢吗?谁和谁联欢?为什么联欢?
2.读〝提示〞,解答以上问题.
简介背景:〝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_章.敁联欢指监狱里的革敁命前辈庆祝_49年的元旦.敋当时,_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者做出一点放松的样子.我们的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对狱中的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3.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因为党和人民的节节胜利,使他们无比激动,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心,所以,他们即使在敌人的魔掌里也那么欢乐.
4.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1)快速阅读,能看出联欢的各个过程,在课文中划一划关键词.
(2)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它的含义.
二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第1题.
三 按联欢的过程(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讲新年大联欢开始,难友们纵情高歌.
第二段:讲难友们淘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的乐观精神.〞
A.〝的乐观精神〞指对胜利充满信心.
B.含义:狱中的前辈虽然身处在敌人的监狱里,但对中国的胜利充满信
心,并用自己的斗争表示对敌人的蔑视.
4.小结:本段写了者利用联欢对敌人进行了巧妙.坚决的斗争,表现了的乐观主义精神,敌人却无可奈何.
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范文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语.
2.了解我国古代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揭题:
1.〝名碑〞指什么?
2〝荟萃〞什么意义?
二.检查生词预习情况情况
名碑荟萃 博采众长 潇洒清秀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辞官不就 遒劲郁勃 美不胜收 瑰宝 观摹 刚劲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写了什么?
2.怎样来写的呢?
3.学习第一部分.
4.分组学习第二部分,4人一小组
第一大组学习王羲之;
第二大组学习欧阳询;
第三大组学习颜真卿;
第四大组学习柳公权;
朗读课文,并且说出每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朗读5分钟) 特点:
王羲之:博采众长.潇洒清秀
欧阳询:骨气劲削.法度严整
颜真卿:端庄雄伟.遒劲郁勃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每个大组要1组同学来汇报.
5.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请你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担任碑林的解说员,解说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作品.
6.你们刚才介绍的名家,他们的作品在西安碑林中都有收藏.这些名家书法艺术风格独特,字文皆美,因此,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这样说 齐读最后一段.
7.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四.谈谈你的收获(内容.思想.写作方法)
1.交流内容上的收获.
2 .交流思想上的收获.
3.交流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四种书体,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名家名碑?欣赏图片.
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西安的这座书法艺术宝库?请你为西安碑林设计一条广告语.交流.
板书设计
5.名碑荟萃
王羲之 潇洒清秀
欧阳询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颜真卿 端庄雄伟 遒劲郁勃 (艺术瑰宝 文化遗产)
柳公权 骨力遒劲 结构严谨
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文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感受党人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等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者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党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它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一
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
唱歌( ) ( ) ( )
2.学生自由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
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目,你是否明白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5.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言:
1.看看黑板上的四块内容,那一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子,一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如新春来临,人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老人过生日,就会送上寿联.
(2)找到课文中的几副对联,仔细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点拨)
(3)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的乐观精神.课文的前两副对联,读过之后,大家心里明白: 这洞中数月,(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是指
世上千年又指 ,扭转乾坤,就是
(4)通过朗读,更能感受到那种胜利的喜悦.必胜的信念
师:联系当时的背景:即将胜利,祖国即将,每一副对联的背后还蕴涵着深刻的.
(5)课文中还有3副对联,没有直接写出他的含义,你能读懂吗?
(6)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副对联我们非常熟悉,是谁写的?(是诗人叶绍翁的写景名句)可是这句现在贴到了牢房的门外,此时此景,又有怎样的特殊含义?
(7)那么另外两副呢?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副试着写写. 练笔:
对联: 横额:
大家心里明白:
(8)看来,这一副副对联,全都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魅力.者对联作武器,与敌人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再读_ 23小节,看看他们和敌人之间展开的一次较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初步体会苦 .乐
(10)补充资料二,进一步体会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了解了他们的狱中生活之后,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
小结:在这场较量中,者用犀利的文字战胜了敌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还有很多这样斗智斗勇的场面,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细细品读,感受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阅读《红岩》这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