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6卷第1期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ITY 2014年1月 Jan.20l4 VoI.16 No.1 ・经济学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趋势冰 高雪莲 (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摘 要: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各国在供给导向创新、需求层面创新和公共基础研究等方面大 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但现有与企业要求及消费者需求的贴近性不足,我国在公共基础技术研究方面也较为欠缺。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趋势;需求;公共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24(2014)O1-0040-03 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证实,每一轮不断成长壮 大的新兴产业都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 力。后金融危机时代,为重振经济增长,抢占经济和 实施制度改革。另外,巴西、印度、智利、阿根廷、哥 伦比亚、越南等国家也纷纷制定国家创新战略,改善 商务环境,力争向价值链高端移动,以赢得竞争优 势,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新高地,发展新一轮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 国,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重大战略。为 此,各国在供给导向创新、需求层面创新和公共基础 研究等方面出台了相应支持;中国更为明确地 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构建国际竞争新优 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对比全球支持的发展趋势,找出 差距,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以往的高科技战 略基础上加紧推出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2009年, 美、英、日、韩等国相继出台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 划;2010年3月,法国出台振兴工业计划;同年7 月,德国通过2020年高科技战略;10月,中国决定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见,七国都把新 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节能环保 等新产业列为本国或地区优先发展产业;同时,各国 根据自身基础、特色和优势,选择发展侧重点,如美 国、中国、日本、德国重视支持汽车产业特别是环保 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展;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较为重视 图1美、德、日、英、中、韩 六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 二、各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各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主要围绕鼓励创 新、引导需求和强化公共基础研究三个方面进行。 1.鼓励企业持久创新 医疗保健和人口老龄化产业;德国和韩国注重在新 增长领域和绿色创新领域投资(见图1);法国的重 塑未来产业竞争力计划,着眼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加大产业工程项目和创新投资力度,给予金融支持, 收稿日期:2013—09—09 为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世界各国历来重视扶 持企业研发创新,手段主要是立法、财政支持、 信贷、税收优惠、设立创新联盟和专项基金等诸多方 作者简介:高雪莲(1974一),女,河南项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郑州市社科联2013调研课题《郑州市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效率提升研究》。 高雪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趋势 4l 面。 立法支持创新。近年来,各国相继出台法规、政 策和标准以激励创新。美国2007年出台《为有意义 地促进一流的技术、教育与科学创造机会法》(Ameri— ca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o Meaningfully Promote Ex— cellence in Technology,Education,and Science Act,英 文首字母缩写为“竞争”,又称“美国竞争法”);德国 2005年第7次修订了《反竞争法》;日本2007年 出台、201 1年修订了《企业立地促进法》。 长期激励创新。即便是经济不景气时期,发达 国家对创新的支持也并无动摇。美国的创新投入稳 居全球之首已达半个多世纪,如2013财年在整体政 府开支缩减的情况下,对研发的投入依然高达 1 408亿美元。欧盟自1984年开始实施框架计划 (即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2007--2013年第七个框 架计划每年提供100亿美元支持科技研发,截至 2013年,研发投入占全球的24%…。 不断增长的R&D支出和财政杠杆效应。半个 多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R&D支出都保持着增长。 近年,尽管受经济放缓和金融冰冻等制约,在 R&D的预算拨款或支出在半数OECD国家中仍保 持稳定,整个OECD国家的R&D预算支出占 GDP份额从2005年的0.78%上升到2009的 0.82% 。2013年,美国R&D占GDP比重2.66%, 占全球研发投入31%,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强大地 位;Et本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48%,居世界 第三位。中国是研发支出增长最快的国家,从2003 年的186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 202亿美元,由 占全球比重的2.6%上升到14.7%,位居全球第二 位。同时,各国较为重视以小带大的财政杠杆效应, 期望以少量投资带动较多的企业和民间投资。 2013年,美国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高达2 617美元,占 总投入的61.7%。2012年,德国对研发的投入 为140亿欧元,由20年前占研发总支出的50%下 降到20.3%;企业研发投人为503亿欧元,占总投入 的73% lj。中国研发投入亦增长很快,占总投入的 65.7%。 扶植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发展。2001年,日本 即在全国范围内规划了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 技术、环境、能源等l9个产业集群。2011年, 项目支援经费高达12 772亿日元,企业对研发投入 122 718亿日元,占总投人的70.6% 31。法国 2005--201 1年先后投入1 1亿欧元鼓励全国竞争力 产业集群发展,设立国家战略投资基金(FSI)和中 小企业专项基金支持研发,投入20亿欧元支持中小 企业,取消职业税为企业减负总额达120亿欧元,发 行350亿欧元“大额国债”投入五大重点领域支持 企业创新。德国设立“欧洲天使基金”和“高科 技创业者基金”等激励企业创新,2009--201 1年,共 有1 887个企业项目获得7。7亿欧元的“全德中小 企业创新项目(ZIM)”资助 。 范围更广的创新和产业。除了支持纳 米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ICT)等原生性 的新兴产业外,许多OECD国家也强调对战略技术 或战略部门的创新支持,其中包括传统部门(如农 业)和服务业,如韩国大力支持知识服务业,英国政 府扶持创意产业,荷兰的新产业和顶尖部门政 策,巴西的骨干计划,以及中国的“十二五”科技发 展规划和土耳其的产业战略文本及行动方案均划定 了战略部门。 2.强调需求层面创新 尽管供给层面的支持非常必要,但仍需要 关注需求。有些国家将OECD Science,Tech— nology and Industry(STI)战略扩展到需求创新和创 新扩散,如芬兰研究委员会的研究与创新 指导就对需求层面的方法做了明确规定。然而,如 何将需求与供给层面的创新紧密联结仍是~大 挑战,特别是如何进行测评存在较大困难。在经济 不断增长的同时,各国也出台STI战略以提高社会 凝聚力,如波兰的国家凝聚力战略,爱尔兰的科技创 新战略,葡萄牙的国家战略参考框架(目标是创造、 可持续和重建社会凝聚力)等。 3.改进对基础研究的公共支持 科学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和知识的重要源 泉,科技领导的国家如美国、法国、瑞士和英国在基 础研究方面保持着其领导地位。以美国为例,2013 年将研发投人的18%用于基础研究项目,其中针对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美国国家 标准和技术研究院三大基础研究机构的预算增加了 1倍。缺少基础或转型国家如捷克、波兰通过向大 学下放更多自主权来分配筹集公共资金,继续深化 研究体系改革。荷兰、日本、英国和美国都重点集中 在通过评价、评估并改进优先设定原则来提高公共 研究的影响力和产出,用强大的推力来加快转移、应 用和公共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如改进大学和公共研 究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增加公共资金研究数据库 的进入许可等。与韩国(19%,2009年)、日本 (14%,2011年)、美国(18%,2013年)、欧盟等高达 42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R&D经费总额的12%~3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80%相比,中国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占R&D经费比 例仅为4.7%(2011年) J,其中90%是由高校和研 发机构完成,企业参与度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 25%,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不足5%。 三、现存问题及改进方向 近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很快,支 持力度较大,在战略规划、前沿跟踪、研发投入等方 面居于世界前列,占据重要地位。各级和科研 机构应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注意增加公共基础科学 研究投入,为计算机芯片、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 等核心技术提供基础研究积累。 国内外现有扶植对于市场需求关注不足, 即便是具有产业扶持传统的日本亦缺少精细化的实 施。Natoshi Osada调查了日本12个新兴产业 领域的3 108家中小企业,发现灵活细致的公 共扶持是企业关注的第二大问题(首要问题是融资 问题,第三是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支持,制造型企业 还需要技术援助)[6 3。Nicole Pohl研究了日本产业 振兴合作组织(IRCJ),发现的作用机制和干预 方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完美 J。美国对新能源汽 车的高额补贴及电池产业的破产,欧盟光伏产业从 的大力补贴到2013年最大光伏企业破产,及对 中国企业提出“双反”制裁,其实质都是的无力 和失败。目前,中国也推进了示范工程、公共采购、 优化市场环境等以激发市场需求,但还需要进 一步做精做细,如细化产业评估标准,预测中长期市 场需求,改进消费便利度等诸多细微方面。 [参考文献] [1]2013 Global R&D Funding Forecast.Battelle.[EB/OL].[2013一 o6一O2].http://www.researeheaucus.orS/schedule/2013/ 28Feb2013. [2]经舍组织2012年科学技术及工业展望,(P148).[EB/OL]. [2013—06—02].http://www.oeed—ilibrary.0r docserver/ download/921204ce5.pdf. [3]2012年日本科学技术研究调查,日本统计综合窗口[EB/ OL].[2013—06—02].http://www.e—stat.go.j0/SG1/estat/ List.do?bid=000001044092&cyeode=0. [4]李山.德国:为中小企业创新扫清障碍[EB/OL].[2013—08一 O2].http://digitalpaper.stdaily.eom/http—www.kjrb.com/kjrb/ht— ml/2013—05/07/content_202113.htm. [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Z].2012. [6]Natoshi Osada.Structured Impediments for Smaller Ventures in Crea— ting New Emerging Industires in a Service[J].Oriented Economy Journal of Services Research,Volume 5,Number 2(October 2005 一March 2006). [7]Nicole Poh1.Industiral Revitalization in Japan:The Role of the Gov— ernment VS the Manet[J].Asian Business&Management,2005 (4):45—65. 【责任编辑董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