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来源:九壹网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分,共50分) 1.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突出的贡献体现在 A.结束割据、完成统一 B.开凿运河、便利交通 C.励精图治、繁荣经济 D.实行改革、创立科举

2、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C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D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3.郭沫若所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4、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5、下列表述中能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是

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③临安“买卖昼夜不绝” ④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宋朝时期的古代地名与现代地名搭配中,错误的是

A.东京――开封B.临安――南京C.兴庆――银川D.中都――北京

7、“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明 D清

8、下列四幅局部行政区域图,其中出现在元朝的是

A B C D

9、“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回族形成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明初废宰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 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 皇权加强

11、明朝时,到南洋去华人日益增多,他们为开发南洋作出巨大的贡献。你知道“南洋”是指哪里吗?

A、今天的东南亚一带 B、今天的南印度洋 C、今天的南太平洋 D、今天的南大西洋 12、.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蒙古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3、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14、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的原因包括

①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不得人心②伊犁将军处置得当③平叛措施得力④维

吾尔等族人民支持清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乾隆皇帝时,莫西蒙古的一支摆脱俄罗斯的围追堵截,历尽千辛万苦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莫西蒙古的一支”指的是 A准葛尔部B瓦剌部C喀尔喀蒙古D土尔扈特部

16、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17、长城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象征,明代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C辽东、嘉峪关D鸭绿江、临洮 18、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2、一帮英雄豪杰被逼上梁山的文学形象出现在

A.《西游记》 B.《红楼梦》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23、现有洞窟492个,壁画约4.5万平方米,彩塑2400多尊,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指的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莫高窟 D、故宫

24、明朝绘画以水墨写意花鸟画最有创意,右图作品泼墨淋漓,气韵生动,其作者是 A、张择端 B、赵孟頫 C、徐渭 D、郑板桥 图P128徐渭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将下列人物与其美誉用线连接起来(4分) 书圣 吴道子

画圣 王羲之 诗圣 李白 诗仙 杜甫

27、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举办一期题为“古代中外交往风雨历程”的展览,搜集到以下材料:(10分)

图一鉴真 图二玄奘 图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请回答:

(1)图1,他的贡献是 。(2分)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19、唐诗中,白居易作品的特色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纯朴自然。下列作品中属于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0、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下列各项中,属于她的词作的是

(2)图2,他的贡献是 。(2分)

(3)图三反映的事实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他的远洋航行有何影响?(3分)

(4)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28、某班的同学以《感动我们的历史人物——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篇章》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请你完成下面历史题目。(8分)

(1)历史人物:(请根据下面的史实,在括号里写出历史人物的名字) ① 明朝中期,率军抗倭斗争,基本上清除东南沿海的倭寇。( )

② 清朝初年,率军打败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使回到祖国怀抱。( ) ③ 清朝前期,派兵进行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保卫东北边疆。( ) (2)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

29、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8分)

《史记》由本纪、列传、书等部分组成,本纪记载了以历代帝王为主的国家大事、列传是历史人物的传记,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在这些体例中最重要的是本纪和列传,所以后人通称之为几转体史书,司马迁把古代撰写史书的这些体例组合起来,并赋予新的含义,是一种创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成为以后编写史书的范例之一。 《史记》全书130卷,50多万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在书中肯定了陈胜、吴广等历代人民群众反对的斗争,如实评价汉高祖、汉武帝等人,非常难能可贵。

《史记》语言通俗易懂,简洁优美,人物刻画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它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 ——摘自课本124页

阅读上面课文片段后,回答下面问题 (1) 写出《史记》的史学价值(4分)

(2) 写出《史记》的文学价值(2分)

(3) 假如要查阅古代帝王的史料应从《史记》里的哪一部分查找?从《史记》里可不可以查找到唐太宗的史料?(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城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材料三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下令停止厦门、宁波、云台山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2分)

(2) 据材料二说说唐朝的对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3)据材料三可看出清朝奉行的是什么外交?(2分)

(4)清朝这一外交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三样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在文学上,第二在战争上,第三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培根

材料二 明朝和清朝前期,科学技术在某些方面仍然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随着世界局势发生剧烈变化,我国的科学技术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培根所说的“三样东西”分别指什么? 它们与什么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4分)

(2)请写出材料一所说的其中一样东西的历史意义。(3分)

(3)材料二中“科学走在世界前列”的表现有哪些?(列出这一时期三部总结性的科学巨著)(3分)

B类 32、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交通有何主要特点?(2分)反映唐朝怎样的对外?(1分)

(2)据材料二说说唐朝的对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分)

(3)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4分)

(4)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1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2分)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城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

材料四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

虽欲窥伺我也(对我们虎视眈眈),何可得哉!”

—— 《海防纂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