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
期末复习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
题号 选项 题号 选项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1.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A.半地穴房屋      B.打制石器          C.稻谷             D.彩陶器
2.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 A.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
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足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4.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6.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8.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9.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统一文字
10.“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ì)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11.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12.“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手工业发展情况  B.商业发展情况    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农业发展情况
13.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过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
14.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5.“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
16.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A.《丹经》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7.国家*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8.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洛阳白马寺               洛阳龙门石窟        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19.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20.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体现了追求社会和谐的愿望 B.佛教在西汉初年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东汉时期张陵等人在民间创立道教
D.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二、 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10分)
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朝。
22.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            制度产生的。
2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
24.公元前60年           的设置,标志着地区正是归属统辖。
25.公元前209年,        、          在大泽乡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 26.汉武帝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7.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是          。 28.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三、材料解析题(总计50分)
29.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分)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4分)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4分)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据史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5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4分)
(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分)
31.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的抱负实现了吗?(3分)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二: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 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
材料三: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 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张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4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学术思想领域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即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家派是哪一派?(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请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4分)
---------------------------------------------------装-----------------------------------订----------------------------------线--------------------------------------------------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
期末复习试卷二参
题号 选项 题号 选项 1 B 11 A 2 B 12 D 3 C 13 B 4 A 14 D 5 D 15 A 6 B  16 C 7 A 17 C 8 A 18 B 9 B 19 B 10 B 20 B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 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10分) 21.商
22.分封制 23.辽东、临洮 24.西域都护 25.陈胜、吴广 26.董仲舒 27.《史记》 28.《齐民要术》
三、材料解析题(总计50分) 29.(1)东:齐国(2分) 南:楚国(2分)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 即可)(4分)
(3)秦国(2分) 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2分) (4)由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30.(1)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5分) (2)焚书坑儒。儒家思想。西晋统一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4分) (3)追求大一统。(2分)
31.(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2分)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4分) (2)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分) (3)统一中国。   没有。(3分)
(4)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关于启示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也可得(4分) 32.⑴(4分)有教无类;《论语》。 ⑵(4分)百家争鸣;墨子。 ⑶(4分)焚书坑儒(计2分);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积极影响,计1分),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消极影响,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