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师生互动型)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学习目标:
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
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知道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地图《古代两河流域》,并讲述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提示: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泛滥后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提示:泛滥的洪水带给人们灾难,但是也带给人们可靠的收成和建筑房屋的材料。这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定居的地域。
3.指导学生梳理古巴比伦文明的发展历程。
提示:兴起:约公元前3500年,南部出现了很多的小国。公元前2400年,实现初步
统一;强盛: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集权国家;衰落: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被外族(赫梯人)所灭。
4.展示图片,讲述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楔形文字、阴历、空中花园等。 (二)古巴比伦王国
1.讲述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提示:古巴比伦王国开始只是两河流域众多小国中的一个,汉莫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他在为期间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把两河流域带入了历史上最辉煌时期。
2.指导学生归纳汉谟拉比的贡献。
提示:①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集权国家,使巴比伦进入最强盛时期。②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展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简要介绍石柱上半部图像的含义。
提示:石碑上的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件展示的材料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地位。
提示: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规定严格的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二是维护发达的奴隶制度。三是对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涉及的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关系作了规定。总之,《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历史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展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中的法律条文,思考:根据以上条文,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提示: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制定与实施是古巴比伦文明集权和君主的体现,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四、巩固练习: 见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河流域是当今国际问题的热点,尤其是叙利亚问题更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感知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并按照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探究两河流域的重大事件,并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条文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所在,学会正确地评价《汉谟拉比法典》。